中國文化註重現實、崇尚實幹精神的體現。它排斥虛妄,拒絕空想,鄙視華而不實,追求充實而有活力的人生,創造了中國古代社會燦爛的文明。務實精神作為傳統美德,當代生活中熠熠生輝。
當今中國進入新時代,依然面臨著內外重重壓力,黨的十八大以來,舉國上下全面從嚴治黨、大力整肅作風、力暢實幹擔當,整個社會面貌煥然壹新,偉大祖國正以自信而冷靜、堅定而和善的腳步鏗鏘前行。如今,我們再強調務實的精神,就是要改掉壞作風、展現新狀態、爭當排頭兵,就要在實踐中做到“三提倡、三反對”。
擴展資料提倡實幹,反對空談。實幹是把規劃付之實施的必然要求,是把藍圖變為現實的唯壹途徑。人民群眾喜歡腳踏實地、不事張揚的“老黃牛”型幹部,厭惡誇誇其談、華而不實的“八哥鳥”型幹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少年的沈括讀到這句詩時眉頭凝成了壹個結,“為什麽我們這裏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壹番,四月的山上,乍暖還寒,涼風習習,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很多,花季才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作為黨員幹部更要有實幹實踐的精神,做到不搞虛的、不弄假的、不做“空”的,做到吃透上級精神、摸清下邊情況、找準癥結所在、提出具體辦法,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