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廣東有哪些大學的中文系比較出名?

廣東有哪些大學的中文系比較出名?

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都很好。

(1)中山大學中文系

中國語言文學系是中山大學歷史悠久的系之壹。65438-0924廣東大學(中山大學的前身)建校之初,有中國文學系。1926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系。1928 65438+10月,文史系成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以研究學術、發展文化為宗旨,成立考古、語言、歷史、民俗學四個學會。1935年春,文史學院(原語言歷史學院)改組為文學院,下設中國文學系和歷史系,同年9月開始招收研究生。1939,中文系也叫中國文學系。抗日戰爭時期,中文系師生轉戰雲南連江、石平、廣東梅縣,在艱苦條件下繼續辦學。1946成立語言學系。1953院系調整,中文系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文系在教學和科研上與語言歷史研究所、文學院、語言學系關系密切。1954,語言學系並入北大,本系部分教師轉入中文系。1958中文系新增新聞專業,次年該專業並入暨南大學。1981中文系成立漢語培訓中心,1992該中心並入外國語學院。多年來,中文系只開設了漢語言文學專業。

中文系人才濟濟,許多著名學者都曾在此任教。曾在本系任教的著名教授先後有魯迅、郭沫若、、郁達夫、程、顧頡剛、、、羅昌培、盧侃如、馮、王力、岑啟祥,最近又有容庚、尚承祚、詹安泰、方小月、董美琪、王琦。這些著名學者為中文系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專業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思想素質高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要求學生具有進取創新精神、良好的綜合素質、紮實的專業基礎、突出的寫作能力、較高的外語水平和壹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學生畢業後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在新聞出版單位從事記者編輯工作,在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和高級秘書工作。

1994 65438+2月被國家教委批準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經過多年的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2年3月,該基地被教育部專家組評定為優秀基地,並經高教部批準。2004年6月,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經廣東省教育廳專家組評審,教育廳批準,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4年,《中國古代文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采取多項措施加強本科教學。比如,加強基礎課教學投入,改革基礎課體系;精心編寫教材,更新教學內容;有效建設壹批省、校級重點課程。堅持強基固本,夯實學生紮實的中國文化基礎;同時,開設多種類型的選修課,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學生紮實的學術基礎和廣闊的學術視野。我系壹直堅持倡導三風(自覺學習、勤奮學習、創造性學習),抓三篇(作文、古文、英語),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本科教學長期實行“強化寫作訓練”和“全程導師制”,要求壹年級學生寫100篇作文,二年級學生寫8篇讀書報告,三年級學生寫學術論文並參與教學實踐,四年級學生寫畢業論文。在學習期間,學生的寫作和學習活動完全由導師指導。這個計劃已經實施了很多年,相當有效。我系教學成果《加強寫作訓練,註重提高質量》獲廣東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壹等獎,《搞好教學實踐,培養綜合型人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舉措——全程導師制》等廣東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目前本科生500多人。近年來,研究生院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辦學水平逐年提高。目前研究生近4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0多人。

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6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18人。我系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我系為博士、碩士授權壹級學科(有8個博士點和7個碩士點招生),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語言文學),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1個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均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以其深厚的學術傳統和整齊的學術梯隊,被公認為研究中國的重要基地中國歌劇史是該學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由王琦和董梅侃於20世紀50年代奠定,至今已成為民族歌劇研究的中心。近年來,以此為主體的《袁泉歌劇》(12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2001年獲國家古籍整理壹等獎,2002年獲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壹等獎。該學科還出版了壹批古代戲曲、小說、詩歌方面的專著,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古詩詞和詩詞理論也是該學科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來,他們在文體學研究方面成績斐然,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中國文字學學科有三個研究方向:壹是古文字研究方向,包括甲骨文、戰國、秦漢、相關語言、歷史文化問題;二是出土文獻和漢語史的研究方向,包括古漢語詞匯、語法、音韻、訓詁等;第三,現代漢語的研究方向。該學科在研究成果、學術團隊、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明顯。本學科出版的著作如《金文編》、《長沙楚帛考據匯編》、《中年著名語言學家文選》、《湯余銘卷》等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包括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和民間文學三個研究方向。該學科致力於突破現當代文學的時間界限、國內外文學的界限、文學與文化的界限,具有創新意義。本學科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1903——前夜的湧動》等著作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科研成果獎。文藝學科包括文學理論與批評、美學、文藝美學等研究方向,取得了壹批有特色的成果。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語言學理論和應用語言學。該學科在方言學、漢語語法和對外漢語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文學/文化批評理論的比較研究,特別是對女性、性別和文化再生產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我國古典文獻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元明清和嶺南文學。這壹學科在元明清戲劇、小說、詩歌的整理和研究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民俗學學科是與人類學系共建的博士點學科。該學科繼承了中山大學民俗學研究的優良傳統,並有所創新,為學科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本學科編撰出版的《中山大學民俗學文集》使國內外學術界重新審視了中國民俗學最早產生時的生命力。

近年來,我們大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和香港的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制度,與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定期開展學術交流。

80年來,畢業生遍布世界各地,在不同領域表現出色,贏得高度贊譽。

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創建於1927,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原名中國中文系,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壹批國內外著名學者,如陳忠範、李達、、、梁實秋、、鄭振鐸、王靜之、洪深、、、、劉大姐、沈從文、、吳、、錢鐘書、張士祿、徐中書、蕭殷等,都曾在該系工作過。

中文系有10教研室。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包括現代漢語教研室、古代漢語教研室、文學藝術教研室、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基礎寫作教研室七個教研室。大學語文中心下設三個教研室:大學語文教研室、大學寫作教研室、普通話教研室。2004年,有62名雇員。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講師17人,助教7人。師資隊伍中,梯隊搭配合理。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全部教師的69%,50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全部教師的71%。教師中,1為全國漢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自1978復課以來面向國內外面向全國招生。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在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下,本科教育全面快速發展。1995 1月,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批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2002年6月5438+10月獲批廣東省高校名牌專業。當時是廣東省唯壹的省級名牌漢語言文學專業。其中,文學藝術和漢語言文字學為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和文學藝術學是廣東省重點學科。《文學概論》和《現代漢語》是廣東省優秀重點建設課程。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影視學、基礎寫作、大學語文是暨南大學的重點建設課程。從1996秋季開始,漢語言文學分國家文科基地班和普通班。2002年秋季起,增設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範方向),主要面向港澳臺學生和海外華人學生。2004年大約有300名本科生。學生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馬來西亞、緬甸、泰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

中文系從1981開始招收研究生。其中,文學藝術(1981)、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1981)、漢語言文學(1984)是我國最早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目前,全國共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文學藝術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3個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文學藝術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世界文學7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25人。其中,文藝學的饒彭子教授、蔣樹卓教授,漢語言文學的詹伯輝教授、邵敬敏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的鄧,現當代文學的朱壽桐教授、宋建華教授等,學術成就突出,享譽海內外。2004年,大約有305名研究生。其中63人在讀博士,24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馬來西亞等國家。

中文系的學術聲譽、學術地位、學術成果、學生培養、師資資源、物力資源狀況良好,近五年來排名壹直處於全國文學學科前列。據中國科學院主辦、中國工程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承辦的全國大型科技主流媒體《科學時報》報道,由中國管理科學院中國大學評估組完成的2001年度全國文學學科排名中,暨南大學文學學科排名為21。2002年全國文學學科排名第11,2003年全國文學學科排名第9,2004年與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並列全國文學學科排名第5。

中文系全體教師將繼承嚴謹求實的學術傳統,發揚“愛國愛校,團結奮進”的濟南精神,深知任重道遠,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為中國語文學科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