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南宋官窯的簡介

南宋官窯的簡介

官窯分做兩個地方,壹為北宋的汴京官窯 ,壹為南宋南遷後高宗在杭州所另立的新窯杭州修內司官窯 ,亦稱內窯 。然此項分類尚有紛歧意見,因為汴京遺址長埋於開封市底下,考古難以挖掘,只能借由古籍記載來推測當時燒窯的情況。根據幾本古籍,如明初曹昭《格古論要》、南宋人所寫《負暄雜錄》、以及南宋《垣齋筆衡》所載,官窯的確分作南北兩處。 南宋官窯是宋朝遷都臨安後,邵成章提舉在殿中省修內司按北宋舊制度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稱為內窯;後來又在郊壇建立新官窯。修內司郊壇官窯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黃三色,有冰裂紋,隱紋如鷹爪。明初曹昭《格古論要》言:“官窯器宋修內司燒者土臃細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壹,有蟹爪紋紫口鐵足,色好者與汝窯相類,有黑土者謂之烏泥窯,偽者皆龍泉所燒者,無紋路。”另外值得壹提的是,在《垣齋筆衡》中提到後郊壇下別立新窯,為南宋初期設立的第二座官窯,稱“郊壇官窯”,也位於杭州。

“襲故京遺制”移地於南方繼續生產,開始於紹興十三年,卻連續生產了壹百三四十年的優質瓷,前後映輝,為中國奠下了制瓷王國的美名,千多年以來,被舉世認為宋瓷是藝術性最高的時代。它通過細致純熟的工藝,將流暢簡練的造型和精光內蘊的釉色和諧統壹在壹起,代表著八百年前中國瓷器生產的最高水平,也是南宋時期發達的科技文化真實的寫照。由於它產量有限,傳世甚少,從而成為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瑰寶,聞名於世。而與南宋官窯的知名度不相適應是關於它近乎零星的史料記載,讓今人覺得撲朔迷離、莫衷壹是。因此,南宋官窯的研究壹直是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壹項令人矚目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