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寧德福鼎三奇楊惇禮的前世今生

寧德福鼎三奇楊惇禮的前世今生

楊惇禮(1073-約1140),字穆仲,長溪九都(今福鼎太姥山鎮)人,北宋熙寧六年(1073),生於福鼎太姥山東麓紗帽峰下瀲城村壹書香門第,為唐進士楊紹第(曾任司馬、福州刺史)十世孫。少慧,博經通史,為文有奇氣,以文學聞於世。北宋崇寧五年(1106)進士,歷任興國軍司法,陜州、彭州、泉州、宿州教授,轉太學博士,累官至監察禦史。楊惇禮壹生剛介雅正,風節凜然,名登《三山誌》,傳入《福寧州誌·宦哲》。

南宋建炎元年(1127),楊惇禮詔為監察禦史,與趙鼎、黎確、沈與求等三人同時被任命。宋代的最高監察機關是禦史臺,職掌“糾察官邪,肅正綱紀。大事則廷辨,小事則奏彈”。禦史臺設有禦史大夫、禦史中丞、監察禦史等職。

禦史大夫是禦史臺的最高長官,但北宋元豐改制後,禦史大夫始終無人出任,因此禦史中丞便成了禦史臺實際的負責人,被尊稱為“臺長”。監察禦史是負責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的壹個官職,雖然只是壹個從七品的官,但可以直接彈劾違法亂紀和不稱職的官員,責任很重。

楊惇禮沒有為兒孫們留下有形的資產,但將清白的家風傳給了後人,這是壹筆更加偉大的資產。方誌記載,楊惇禮之子楊縝死後,因為家貧竟無法辦理喪事,他的妻子林氏只得將自己的首飾拿出來變賣,才勉強置辦了棺槨。而在楊惇禮出生的瀲城村,受其詩書傳家的影響,僅宋代便誕生了九位進士,壹時傳為佳話。

按照宋代的制度,楊惇禮這樣級別的官員致仕,可以蔭子壹名,可是他縱有三個兒子,也沒有讓他們因此獲得壹官半職。許多官員告老還鄉後廣置田產,壹方面為安度晚年,另壹方面也想給子孫留下壹份家業,但楊惇禮卻沒有這麽做,其家名下的田產沒有增加壹寸。

▍圖文編輯:寧文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