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人和人際關系的時候,如果妳能在各方面都有耐心,自然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此對聯選自馮夢龍《醒世》卷三十四。
書的第壹部分是,不去思考事情,反復處理問題,最終會後悔。“三思”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還參考了孔子三教中的“三思而行”:“子曰:君子要三思,而不可不察。他讀書少,就不稱職。”老了不教,就想到死;不給,就救不了。所以君子少想長處就學,想死就教,想窮就給。"
第二部分是指在處理人和人際關系的時候,如果妳能在各方面都有耐心,自然就沒有煩惱和擔憂了。在這裏,“忍耐”就是忍耐、克制、隱忍。正如《魏尚書》格言所說,“忍讓,是安身立命之良方”(見王慶世貞《赤備偶談獻二魏尚書格言》)。所謂“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