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古代的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設計了無數殘酷的刑罰。有些刑罰光聽名字就讓人不寒而栗。比如說淩遲、腰斬等等。真可謂“用心良苦”,其目的就是為震懾他人,維護統治者尊嚴和權利的目的。因為壹般來說這些最為殘忍的刑罰只有古代的封建統治者可以下令實施。地方官員是沒有權利的。
這些殘酷的刑罰想必大家在現代的電視影視劇中還是能夠看見的,其中有壹個殘忍的酷刑可以說出鏡率是最高的了,在真實歷史上也常帝王所用。不過在史書中卻少有記載,這個刑罰就是烹煮之刑。
這個刑罰最早期出現在商周時期。在《封神演義》裏面,周文王姬昌有百子。但是史料能夠考證的有十七個,其中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長子。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質,為紂王駕車。
暴虐的紂王壹時興起,紂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鍋裏“烹為羹”。還賜給姬昌食用,迫於形勢的壓力,周文王不得不裝傻吃了下去。紂王得意地對別人說:“誰說西伯是聖人?他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羹都還不知道,還聖人?這也是古代關於“烹煮之刑”最為早期的事例記載了。
除此之外在很多歷史古籍中也常有類似的記載,比如說《史記-廉頗藺相如傳》中記載:“臣令人持璧歸,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其中最後兩個字“湯鑊”就是烹煮之刑的意思。這個記載表明烹煮之刑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是十分常見的了。
在秦漢之際,烹刑也十分的常用。商鞅變法時增加肉刑,把鑊烹(烹煮之刑)規定為死刑的處死方式之壹。秦末楚漢戰爭期間,劉、項雙方都愛用烹刑。歷史中記載的尤多。
周苛秦朝時是泗水郡的小官,劉邦起義後開始跟隨劉邦算是壹員得力幹將。後為劉邦鎮守滎陽。被楚霸王項羽俘虜之後,因為拒絕投降最後被項羽烹殺。公元前205年成臯之戰時,項羽抓到了劉邦的父親劉太公。
項羽在城下架起了大鍋,喊話劉邦,如果不投降就要烹死太公。結果劉邦來了壹句,“我和妳當初壹同擁立楚懷王,約定以兄弟相稱,因此我的父親也就是妳的父親。今天妳如果壹定要烹妳的父親,就請妳分給我壹杯肉羹吧。”
壹直到了隋朝之後,因為這種刑罰太過於殘酷,後便被廢除了。而且因為對統治者影響不好,壹旦在皇帝的史專上出現過使用這種刑罰的記載,通常就會被人認為是暴虐無度的昏君。所以連專職寫史書的史臣也不敢寫。相反在壹些野史中記載的事例比較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