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師古是顏之推的孫子,在家族史的影響下,成為初唐著名的古文字學家。
顏師古畫像
隋朝渴求文獻,嘉澤堂藏書37萬余冊。但在文獻整理方面成果甚少,導致混亂無序。初唐以經學選士,但經學離聖人甚遠,在文字方面多有批駁,漢代以來的許多註釋在唐代不得而知。這種現象肯定會影響學習的傳播。因此,貞觀四年(630),顏師古和孔合寫了《五經》。貞觀七年(633年)十壹月,唐太宗頒布五經終本,由顏師古修訂,成為南北統壹後* * *頒布的第壹部典本。顏師古不僅校勘了五經的文本,還校勘了五經的註釋。同時,他也為五經的字體樹立了壹個標準。《五經》終本已失傳,其具體校勘方法和成果已難考證。所幸顏師古《漢書註》猶存,集中了顏師古在文獻校勘方面的巨大成就。
顏師古畫像
朱是歷史系的壹部巨著。我叔,學古,遊歷秦,在《漢書》研究上頗有建樹。他寫了12卷《漢書絕義》,後世學者註釋《漢書》時常用。顏師古繼承家學,根據古本《漢書》和各種舊註進行研究。據各種古籍記載,《漢書》“舊註好,誤多”的現象是“真,增損濫造,今刪之;尋例,今更全,以其曲折,析義理,舊有漏失,更詳;根據這篇文章,手指運用自如,探究窮波之源,建構釋義,文字可能難以理解,然後翻音。最後,“粉有光澤,翅贊舊書。“於貞觀在15 (641)年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歷史筆記。他的校勘成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還原舊書古文字。由於漢語和漢字的發展變化,各個歷史時期的漢字用法都有壹定的特點,同時也受到作者所屬學術流派的影響。班固是東漢初年的古文經學大家,《漢書》也對他產生了影響,形成了《漢書》多用古文字的文字特色。如“見”為“顯”,“樓”為“反復”。《漢書》中的這種古語,有的流傳下來了,有的在流通中被改了。顏師古學派的《漢書》的目的之壹就是要把這些變化了的文字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這雖然不利於後人辨認,但有利於保存《漢書》的本來面目,保留原書的特點,提供歷史文字材料。為了便於後世學者研究,顏師古采用了註釋的方法,妥善解決了這壹矛盾。
2.糾正錯誤的單詞。如《悼帝》中記載,建平二年八月,上諭曰:‘夏等人建(如待)時,改名,所得失,可(取)永安國。何梁等人聽後,希望是海之福,違背經典,不合時宜,必死無疑。六月甲子上書,非赦。石鼓道:“若不赦,仍說不赦,是定了的。”"但是讀者不知道,所以需要把‘葉’改成‘他’。這條也丟了。這裏從語法、字面意思、改錯原因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純校對的方式對錯誤文本進行改錯。
3。查找例子,糾正各種表格的混亂。顏師古在《漢書註疏》“敘例”中說:“雖有各種學科,各種文字,但混淆不清,前後矛盾,名毀人亡。今天,我們在尋找例子,制作更壹般的出版物,澄清並試圖違反它們,並檢查陌生人。就其區域而言,它甚至更加有界,不僅要尋找蕭藝,而且要使它改變。他既用了我們學校的方法,也用了管理學院的方法,來糾正各種表格中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