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跪求聞壹多《端節歷史教育》全文!對於寫論文,非常感謝!

跪求聞壹多《端節歷史教育》全文!對於寫論文,非常感謝!

聞壹多端節歷史教育全文

端午節時,孩子們問及粽子的起源。我雖然趁機教訓了屈原,但心裏卻在暗笑。恐怕我是在幫古人撒謊。不知道是為了撒謊的教育價值,還是為了省事,躲著別人。反正謊言已經說了還挺成功的,因為看起來孩子們的好奇心真的得到了滿足。但是,孩子好奇心的終點是自己好奇心的起點。從那天開始,我心裏經常會有壹個念頭:如果我不相信謊言,那是什麽?有什麽方法可以知道端午節的真正起源嗎?我終於找到了線索,就在那個謊言裏。

五月五日屈原汩汩而死,楚人哀悼。每天,大米被儲存在竹筒裏,並在水中獻祭。漢朝建武年間,長沙甌突然遇到壹個自稱博士的人,說:“妳經常祭祀,心地很好。但往往被留下,痛苦被惡龍偷走。如果今天有什麽好處,妳可以把印楝葉放在上面,仍然用五顏六色的絲綢系住。這兩樣東西也是小龍害怕的。”回到他的話。世人用五顏六色的蠶絲和印楝葉做粽子,都是汩汩的遺風。(《續和》)

這個傳說是怎麽產生的,我們以後再說,總之不可信。但“粽子常被龍偷吃”這句話,對於我的疑惑來說,卻是壹個有價值的消息。端午節的兩個主要節目。毫無疑問,就是賽車和吃粽子。這裏妳要註意比賽用的龍舟。粽子扔進水裏經常被龍偷走。兩個主要節目都與龍有關。如果不是巧合,恐怕整個龍舟節中心的意義要從龍的故事中去發掘。這是第壹點。另壹種傳說,人種穿越的習俗源於越王勾踐,也不靠譜。但吳越自稱水鄉,說人種是吳越的土氣風格,離真相不遠。這是第二點。壹方面,端午節的兩個主要節目都與龍有關。另壹方面,兩個節目中至少有壹個和吳越的關系特別深。如果能重新找到吳越和龍的聯系,我們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吳越和龍有什麽聯系嗎?眾所周知,古代吳越人有紋身。這個習俗的含義,按照當時壹個越南人的解釋,是“當大海正在下沈,……而龍正在和我爭論,所以是紋身。”腐如龍者,亦必忌水。”(《說苑·石豐篇》記載了所有的言論。所謂“水神”就是龍。原來,五嶽曾經把自己當成小龍的兒子。在那個大前提下,他們認為小龍是個害人的東西,是好的,但他絕不會殺自己的“骨肉”。所以如果出了問題,責任不應該由小龍承擔。因為,他們相信,如果人長得像龍,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自己的種族,會出什麽問題?這樣計算的結果是,他們把頭發剪短了。他們全身都有紋身,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像壹條龍,這讓他們有安全感。這就是吳越人文身的全部理論。這種圖騰般的心理我在別處有更詳細的分析和解釋。需要註意的是,上面我們所希望的吳越與龍的聯系其實是存在的。按照這樣的聯系,我想大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端午節原本是吳越人舉行的圖騰節日,賽龍舟是這個節日裏半宗教半社會的娛樂節目。至於把粽子扔進水裏,本來就是給龍享用的,所以不言而喻。總之,端午節是壹個龍的節日,它的起源遠在屈原之前——不知道有多遠!

據《風俗通》和《荊楚紀年註》記載,五月五日,古代有用彩絲紮臂的習俗,名為“長生繩”。我們懷疑用彩色絲綢綁手臂是壹種變相的紋身。某《國策》有言“願文毛錯,甌越人也”(《趙策》二)。可見紋身應用的主要部位之壹是兩臂。紋身的第二個目的,如上所述,是為了保障生命安全。從形式上看,彩絲臂類似於交錯臂紋,而“長命索”這壹名稱證明了它也具有保命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說彩絲臂是古代吳越人文身習俗的遺留,不會有大的錯誤。我恍然大悟,現在的孩子身上都掛著五顏六色的絲線,或彩色的絲綢,或染色的麥稭,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也是紋身的替代品。紋身“如龍”。如上所述,賽跑和吃粽子都與龍有關。現在我們發現彩絲縛臂的背景也是龍。這難道不是又為端午節是龍舟節的事實增加了壹個證據嗎?我覺得是名副其實的。這個節日簡稱為“龍子節”。

上面我好像揭穿了壹個謊言。但在那份說謊的工作中,我並不是沒有壹些遺憾。我已經提到謊言有其教育價值。事實上,我認為謊言在被揭穿之前並不美麗。如果明年孩子們又看不到粽子的起源,我想:這個謊言還是少不了我的話題。不,我會在說出真相後告訴他們真相。我會這樣說:

“吃粽子的習俗真是古老!它的起源恐怕至少在四五千年前。那時候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很低。妳們的課本裏有海南島黎族的插圖嗎?他們就那樣,都繡著圖案,充滿了醜陋的形象。但內心深處,他們真的很可憐。當時,在自然力的威脅下,人們往往會懷疑某個生物或無生命的物體具有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力量,於是認定那是他們整個民族的祖先和保護者,就是在自己的身體和日常用具上描繪圖騰的形狀,企圖加強自己與圖騰的聯系。方便獲得圖騰的保護。在古代吳越,人們將龍作為圖騰,以顯示他們作為“龍”的地位,並鞏固他們被保護的權利。所以才有紋身的習俗。每年壹次,就在今天,他們會舉行盛大的圖騰祭,把各種食物裝在竹筒裏或用樹葉包好,扔到水裏。送給圖騰神自己吃。之後我還在劃著描繪成龍的獨木舟,伴著鼓聲(那時候大概還沒有鑼)。玩壹場水上賽跑,為了圖騰神,也為了自己。這壹切,表面上雖然熱鬧,但只是在顫抖的心情中,呼籲對生命的保護。所以從冷眼觀察者的角度來看。真的很悲哀,這就是最古老的端午節的意義。

“壹兩千年過去了,由於不斷的摸索。人們學會了壹些控制自然的有效方法,也逐漸有了壹點自信,於是對自己的圖騰神的態度也逐漸從諂媚、拉攏轉變為恐嚇、抗拒。最後他居然從幼稚無知的圖騰文化中掙紮了出來,以至於差點忘了這件事。嗯,他現在已經康復了,而且進步很大。這個時候,人們賽龍舟,吃粽子。雖然他們還是有點緊張,但是緊張中有壹絲勝利的喜悅。他們現在是文明人了!正是在這個文化階段,我們熟悉了春秋時期的吳越。

“但是,不要樂觀!就在我對戰勝自然有點把握的時候,人類又發現第二個敵人是自己。以前,人們的困難是如何生存。現在生活大概不是問題,而是如何活得輝煌。榮譽是良心的問題,但要知道良心是與罪同生的。時代壹進入戰國,人們就認為罪惡太多,屈原的良心承受不了,不能光榮地活著,所以寧願去死,於是屈原投了汩汩!是的,生存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端午節也早就失去了意義。從越國到今天,應該是壹個如何輝煌生存的時代。如果我們希望這個節日存在,我們必須賦予它壹個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意義。

“但是為了這個意義,有哪壹個比屈原之死更恰當的象征呢?誰最先謊稱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開始的?我佩服他的大智慧!端午節從生存開始,爭取光榮的死亡。這個謊言裏有無限的真理!”

如果妳要告訴孩子們,不妨就此打住。即使孩子不太明白這個意思,但遲早要讓他們明白,對吧?

1943年7月

原載於昆明生活導報7月3日第32期1943。

/rspd/dsrs/JSPs/201006/t 20100610 _ 114616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