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明島擁有豐富的優秀傳統建築和文化資源。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島已有108處歷史建築被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但是,根據我們最近在寶鎮、橫沙等壹些地區的調查,很多百年以上的古民居和建築並沒有被列入這個名單。例如,鄧英書院舊址位於吳曉鎮北部,其前身是鄧英小學。創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是明清時期島上七大書院之壹。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保存完好。現在是宋成家先生的住所。
又如範純如的老房子,鄉村醫生之家,位於吳曉流浪村,兩層磚木結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部分保存。這樣的房子在崇明島很少見。再比如橫沙鄉豐樂鎮老街。有壹座磚木結構、觀音山墻的磚砌平房,建於19世紀初,為傳統建築風格。雖歷經百年風雨,但內外保存完整,雕砌依稀可見。據說這座建築是橫沙島上唯壹保存下來的歷史遺跡,但由於年久失修,已經瀕臨倒塌。崇明島上有很多散落在民間的百年以上的古建築,但很多都被拆除了。例如,位於吳曉鎮鄧英中學的鄧英大廈是施祖榮的故居。是壹棟三層的中西式小別墅,磚木結構,紅磚外墻,尖頂,西式門窗。庭院整潔高聳,建築極為精致。在崇明獨壹無二,90年代被拆除。
再比如寶鎮流浪村的聖三教堂,由英國建築師於1861年建成。教堂裏的假山是由加拿大牧師資助的。其規模是崇明62座教堂中最大的,比1874年建成的佘山大殿早13年,在上海也是名列前茅。可惜都是在“”裏面建的。再比如魁星閣,位於堡鎮南海村,這裏曾經是壹個偏僻封閉的漁村。清中葉,德高望重的石尚貞決定改變家鄉的貧窮落後,在自己的房子上開辦私塾。有壹年,他帶領的18同學去太倉州參加考試,結果17同學拿到了獎學金。考官以北鬥七星頭為首席,閣為圖書館,並將石尚貞私塾命名為魁星閣。所以歷史上稱此地為“天上有七簇星(俗稱北鬥七星),人間有七顆魁星”。這個地區原有的七棟相鄰的房屋,形狀像北鬥七星,已經被拆得無影無蹤。還有紅領巾橋,位於南堡鎮和鮑貝鎮的交界處。是1958學生靠收集廢銅爛鐵磚頭石頭建成的。它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並於20世紀90年代初被拆除。這些都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財富。有句成語說“物是人非”,現在卻變成了“物是人非”,留下深深的遺憾。
第二,關於崇明古建築發掘、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思考
崇明古建築的發掘、保護和開發利用意義重大。這些古建築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遺產和資源。保護這些古建築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生態鄉村旅遊的寶貴財富。今年2月5日,上海市委書記韓在黃浦區、靜安區調研時指出,要保存和保護更多的歷史建築,精心保護歷史文脈,精心保存文化記憶。作者認為,建築是壹個時代的記憶,它承載並創造了歷史文化價值,是吸引人們熱愛鄉村、緬懷鄉愁的重要因素。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和監管分散在農村群眾中的古建築,不能再讓不為人知的寶貴財富在我們手中被拆毀。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壹)加強調查研究,認真探索。
首先,要加強研究,進壹步挖掘散落在農村民間的古建築。對那些真正有保護價值的古建築,要通過整理評估,確認為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發掘評估保護壹批。同時,壹些真正具有保護價值的古代家具也應該被收藏、保護和利用。其次,對於已經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的古建築,要做好保護改造規劃,做到修復保護如舊如舊。如寶鎮是崇明島四大名鎮之壹。目前古建築還是比較完整的。應盡快采取措施,請專家編制修復方案和規劃設計進行修復,讓古鎮發揮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2)尊重歷史,恢復保護。
壹些具有很高歷史價值的建築應該被修復和保護。如聖三教堂和魁星閣,可在原址重建。目前,聖教堂的土地已經按照宗教政策歸還,但教堂還沒有恢復。魁星閣原有的居民樓已被拆除。建議可以在原址原樣恢復重建,提升崇明島歷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再比如紅領巾橋。可在原址上建造模型或雕塑作為旅遊景點,作為青少年參觀傳統文化教育的場所,以弘揚和傳承崇明學生熱愛家鄉、愛島、建島、守島的精神。同時,對於無法修復的,還可以修建古建築博物館或展覽館等。,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表達鄉愁,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讓植根於崇明島上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下的艱苦創業、艱苦奮鬥的開拓精神得以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歷史是壹個城市的靈魂。在建設崇明生態島和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決不能在改建和重建古建築中失去原有的歷史風貌和魅力。因此,建議有關部門根據海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文化傳統、不同的資源稟賦、自然條件、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確定古建築保護的規劃思路和藍圖,使其合理開發,彰顯特色,最大限度地保留鄉愁、記憶和文脈。
(四)廣泛宣傳,深入人心。
古建築的保護和繁榮不能僅靠舊區改造由政府來管理,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形成合力。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發動群眾參與,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積極性,共同努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傳統建築保護中來。要多管齊下,綜合監管,制定相關保護管理措施,提高依法保護意識,確保古建築正常保護管理,讓群眾在保護古建築中學習傳統文化,增強保護傳統建築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五)創新發展,增強活力。
在壹些地方,古老的城鎮、房屋和建築得到了保護和發展,如浦東的老房子和寶山羅店的聞道花園。前者是利用拆遷中的舊材料,在老浦東地區恢復建設不同階層的房屋;後者是對老徽派建築的收購和修復。都深受人們的喜愛,遊人絡繹不絕。筆者認為,開發與保護並不矛盾,創新開發帶來的經濟收入可以解決傳統建築修繕資金不足的問題。
可見,要增強古建築在生態鄉村旅遊中的吸引力,需要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對傳統建築歷史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通過制作電視短片、撰寫故事和傳說,讓每壹處精彩的傳統建築成為遙遠的歷史收藏,讓每壹處神奇優美的景觀成為永恒的文明畫卷。做優特色,做大品牌,成為強載體,讓遊客潛移默化地了解崇明島的文化、思想、道德基礎和傳統建築文化,充分領略崇明傳統建築在歷史文化中的獨特魅力,進壹步擴大崇明的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總之,對崇明傳統建築的挖掘、保護、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提升人們對建築美學的欣賞,還可以通過這些傳統建築強化人們對鄉村符號、魅力和傳統文化的記憶。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