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五膈散簡介

五膈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五膈散 3.1 五膈散的別名 3.2 組成 3.3 制備方法 3.4 功能主治 3.5 五膈散的用法用量 3.6 附註 4 《扁鵲心書·神方》方之五膈散 4.1 組成 4.2 主治 4.3 五膈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備方法 5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方之五膈散 5.1 組成 5.2 主治 5.3 五膈散的用法用量 5.4 制備方法 6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五膈散 1 拼音

wǔ gé sǎn

2 概述 3 《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五膈散 3.1 五膈散的別名

五噎散、五膈湯

3.2 組成

枳殼(麩炒,去瓤)、青皮(去白)、大腹子、炒半夏曲、丁香、天南星(湯泡)、炮姜、炒麥芽、草果仁、白術各壹錢二分,炙甘草五分[1]。

枳殼(去瓤,麩炒)1兩,木香(不見火)1兩,青皮(去白)1兩,大腹子1兩,白術1兩,半夏曲(銼,炒)1兩,丁香(不見火)1兩,天南星(湯泡去皮)1兩,幹姜(炮)1兩,麥芽(炒)1兩,草果仁1兩,甘草(炙)半兩。

3.3 制備方法

上藥為末[1]。

3.4 功能主治

《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五膈散主治胸膈痞悶,諸氣結聚,脅肋脹滿,痰逆惡心,不進飲食[1]。

3.5 五膈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五片,水煎服[1]。

每服2錢,水1中盞,加生姜5片,煎至6分,溫服,不拘時候。

3.6 附註

五噎散(《醫統》卷二十七)、五膈湯(《醫學入門》卷七)。方中大腹子,《醫學入門》作“大腹皮”;木香原脫,據《醫方類聚》補。

4 《扁鵲心書·神方》方之五膈散 4.1 組成

人參、黃耆(炙)、白術、麥冬、官桂、附子(炮)、幹姜(炒)、遠誌(去心)、臺椒、北細辛、百部(去蘆)、杏仁各等分。

4.2 主治

《扁鵲心書·神方》方之五膈散主治肺傷寒,誤服涼藥,冰消肺氣,胸膈臌脹,嘔吐酸水,口中如含冰雪,體倦減食,或成冷癆,胸中冷痰。

4.3 五膈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煎服。

4.4 制備方法

上為末。

5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方之五膈散 5.1 組成

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陳曲(炒)1兩,訶梨勒皮1兩,白術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幹姜(炮)1兩,京三棱(煨,銼)1兩,檳榔(銼)1分,木香1分。

5.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方之五膈散主治五膈氣痞,心胸噎塞,漸至羸瘦。

5.3 五膈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入鹽點服。如脾氣腹脹,心胸滿悶,每服3錢,用水1盞,加生姜1塊(切),大棗2枚(擘破),鹽少許,同煎至8分,不拘時候,和滓熱服。

5.4 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