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清時期主要的民間舞蹈有哪些?

明清時期主要的民間舞蹈有哪些?

明清時期廣為流傳的漢族民間歌舞,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演出。明代的社火,清代的走會,就是組織各種民間娛樂或技藝,如音樂、舞蹈、雜技、武術等,組成綜合性的遊行、表演隊伍。在這支隊伍中,秧歌、旱船、竹馬跑、大頭和尚舞、舞獅、舞龍、霸王鞭、高蹺等舞蹈舉足輕重。通過社火、行走等活動,這些舞蹈流傳至今。

這壹時期,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保存了許多相當古老的傳統舞蹈,如明代史書中記載的新疆維吾爾族大型舞曲《十二木卡姆》,明代《百衲傳》中記載的傣族孔雀舞《車李樂》中的象腳鼓。除了歷史記載,在出土的銅鼓文物中還可以看到壯族的銅鼓舞。苗族的蘆笙舞、銅鼓舞、年調舞、儺舞不僅有文字記載,還有很多清代的圖片為證。東巴舞是雲南納西族的壹種祭祀舞蹈,在清代發現的東巴經手稿中記載了這種舞蹈的舞譜。

此外,如少數民族的舞曲、瑤族的長鼓舞、土家族的搖擺舞、藏鍋寨、滿族的莽撞、太平鼓舞等也在這壹時期廣為流傳。中國各族人民在民間歌舞中歌頌歷史,祭祀祖先,教育後代,祈求豐收,傾訴愛情,贊美家鄉,是勞動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明清時期,戲曲已經成為最流行、最重要的藝術形式,而舞蹈是戲曲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舞蹈直接繼承了唐、歌舞大曲和古代傳統舞蹈藝術,經過歷代戲曲藝人的加工和創造,形成了完整的訓練體系和表演方法。明清戲曲中保存了豐富的舞蹈遺產。清朝乾隆、嘉慶年間(1736 ~ 1820),各地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曲。比如古畫戲是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的,采茶戲是在采茶的基礎上形成的,五聲戲吸收了秧歌和古畫花燈的營養,花燈戲是從花燈發展而來的。以上事實充分說明,各地方劇種吸收和保存了大量的古典和民間舞蹈傳統。清代戲曲舞蹈具有程序嚴謹、表現力強、技藝高超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