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主帥,袁宗道二弟。字中郎,號石公,又號六休。荊州公安人。生性直爽,喜遊山水。萬歷十六年(1588)鄉試中舉。翌年考進士落第,回鄉與因公歸裏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學問。萬歷二十年中進士。萬歷二十三年出任吳縣縣令,不到兩年,"壹縣大治","吳民大悅"。但他厭惡官場陋習,曾七次上書辭職。宰相申時行贊嘆"二百年來,無此令矣!"獲準離任後,遍遊東南名勝,寫下《虎丘記》、《晚遊六橋待月記》等名篇。萬歷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後任京兆校官、禮部儀制司主事。又作《滿井遊記》、《徐文長傳》等名篇。胞兄袁宗道辭世,他悲痛不已,告假歸裏建"柳浪館",栽花種柳、吟詩著文、參禪悟道、閑遊山水達6年之久。萬歷三十四年(1606),又入京任禮部儀曹主事,兩年後調任吏部驗封司主事,致力整頓吏治。著名的《摘發巨奸疏》就作於這時。萬歷三十七年,被派往陜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獲假南歸,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其文學主張的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強調文學要表現個性,道出真情,"壹壹從自己胸中流出",隨著時代前進,文學應不斷創新。傳世的有詩歌1700多首,遊記、書劄、序跋、碑記、傳狀、日記、雜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遊記,清新秀俊,自成壹家。後人將其全部詩文編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箋校》本。?
袁中道
袁中道(1570~1626)明代文學家,"公安派"領袖之壹,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字小修。荊州公安人。16歲中秀才,以豪傑自命,性格豪爽,喜交遊,好讀老莊及佛家之書。成年後科場考試,幾經落第,至萬歷三十壹年(1603)34歲時才考中舉人。考進士又多次名落孫山,從此更加縱情山水,學禪悟道,以詩酒自娛。宏道病逝,他悲慟過度而隱居玉泉山讀書學佛、修身養性,但未移昔日處世之誌。萬歷四十四年考中進士,次年朝廷授徽州府教授,後升國子監博士。此間他系統地整理、校對、出版了兩胞兄及自己的著作,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風發揚光大。萬歷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啟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兩年後病逝於南京,終年57歲。他的文學主張基本與兩胞兄相同,反對模擬剽竊,崇尚個性。著作有《珂雪齋集》、《遊居柿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