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最早的藥物著作書籍是?

中國古代最早的藥物著作書籍是?

《神農本草經》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藥物學專著,是中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壹次系統總結,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

在我國古代,大部分中藥物是植物藥,所以稱為“本草”,這部書也是以“本草經”命名。

《神農本草經》約起源於神農氏,炎帝神農氏是中國藥學的始祖,他是我國古代文獻所記載的第壹個遍嘗百草研究藥學的人,他對藥學的研究成果以及後代的用藥經驗都被寫進了我國第壹部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

《神農本草經》不是壹個時代和少數人的手筆,而是若幹時代、若幹人對於遠古時期炎帝神農氏以及後代人們所掌握的藥物學知識的集大成之作。

擴展資料

炎帝神農氏的陵墓在山西省高平縣,這裏有許多關於炎帝神農氏嘗百草的傳說。

相傳炎帝為了解掌握藥物的性能和功效,經常在高平縣羊頭山壹帶嘗百草,采集藥材,遇到了很多毒藥,有“日遇七十毒”、“百死百生”之說。壹日,因嘗了壹種不知名的草藥而中毒,不幸腹痛而逝,後人便把這種草叫做“斷腸草”。

傳說炎帝采藥時服了斷腸草後,腹中疼痛難忍,便急忙騎馬返回。走了壹程,不能再騎馬,只好下了馬讓人擡著走, 後來這個地方就被人叫做“換馬”,即今換馬村。又走了壹段路,人們發現炎帝情況有異,急忙呼喚,但炎帝病勢沈重,連聲呼喚而不應,後來這個地方就被人叫做“不應”,後諧音為“北營”,即今北營村。

人們把炎帝擡到壹個避風的山溝裏,放下來察看病情,發現他已經逝去了,這個地方便被人叫做“臥龍灣”。人們把炎帝擡回行宮,裝殮起來準備安葬,後來這個地方便被人叫做“裝殮”,後訛為“莊裏”,即今莊裏村。炎帝死後,炎帝的坐騎長夜悲鳴,沿著山嶺奔跑不止,於是這條山嶺便被人叫做“跑馬嶺”。

炎帝神農氏遍嘗百草,掌握了不少藥物的性能和功用。隨著歷史社會文化的演進,醫藥知識與經驗也愈見豐富,特別是文字產生之後,記錄和傳播這些知識的方式也就由最初的口耳相傳發展到文字記載了,於是便產生了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書《神農本草經》。

百度百科--神農本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