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史料和實物史料的區別是:概念不同、內容不同、意義不同。
1、概念不同
實物史料指各類文物、古跡、遺址、建築、碑刻、雕塑和繪畫等,這類史料雖然多為片斷性的,但它卻是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可靠來源,它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文獻史料是距離要研究的時代較近的人所寫的史書,是研究當時的重要史料。
2、內容不同
實物史料包括生產工具、生活資料和歷史事件的遺跡。文獻史料包括文字資料和口傳資料兩大部分。而口傳資料是指經歷代口耳傳承得以保存下來的以往人類的言行。
3、意義不同
實物史料可以彌補文獻資料的不足,填補歷史研究的空白。並且實物史料可以訂正史書,辨別文獻資料記載的真偽。
由於年代久遠和社會動蕩,我國有不少古籍都已散佚,許多文獻資料上的記載無法得到核實,許多錯漏之處也無法得到糾正和彌補,因而留下了許多歷史疑案。這些疑案,有不少必須通過實物史料才能解決。
文獻史料類別:
(壹)思想或學術著作:反映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以及學術的發展。如由孟子中可看到戰國時代人的想觀念,借由黃帝內經可了解中國古代人的醫學以及對人的身體的認識。皇朝經世文篇反映了清代人的政治社會思想以及政治社會上的問題等等。
(二)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內容雖有虛構之處,但常可反映當時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觀念等,對於文化史、思想史、社會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如從世說新語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雜劇看元代人的觀念及生活,從金瓶梅觀察晚明文化及生活。
(三)報刊雜誌:為近現代史的重要史料,壹般性報紙有助了解壹些事件的發展,以及當時人從不同觀點對此事的了解,娛樂性的報刊則可以觀察當時人的文化和生活。
(四)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遺留:包括如古代的農民歷、商店的帳簿、土地契約書,以及私人來往的書信等。由於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傳下來的東西,常能更真實地反映當時的實際生活及想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