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諸子文都善用比喻,寓言說文區別在哪裏

諸子文都善用比喻,寓言說文區別在哪裏

春秋之末,王權衰落,諸侯崛起,天下紛爭.與之相應,官失其守,禮崩樂壞,士階層蔚然勃興,私學興起,私家著述相繼出現.到戰國時,百家爭鳴,諸子橫議,著書立說,蔚為風尚.據《漢書·藝文誌》載,當時主要諸子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小說家十家.先秦諸子指的就是這壹時期諸子百家闡述各自對自然對社會不同觀點和主張的哲理性著作.

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春秋末、戰國初為第壹階段,代表作有《論語》、《墨子》,文章多為語錄體,或為簡明的議論短章.戰國中期為第二階段,代表作是《孟子》、《莊子》,文章逐漸由語錄體發展為對話式論辯文與專題論文.戰國後期為第三個階段,《荀子》、《韓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專題論文,完善了論說文的體制.

先秦諸子具有鮮明的特點.思想上,它們都堅持獨立思考,各抒己見,放言無憚.如孔子提倡仁義禮樂,墨子主張兼愛尚賢,莊子主張自然無為,韓非子則大倡法術勢.與之相應,文風上也各具個性和風格.如《論語》簡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質樸明快、善於類推,《孟子》氣勢恢宏、辭鋒雄辯,《莊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渾厚縝密、比喻繁富,《韓非子》嚴峻峭拔、論辯透辟.語言上,它們都善用比興,深於取象.如《莊子》“寓言十九”,引物連類,取象之深厚,為諸子之最.在文體發展上,先秦諸子散文首先確立了論說文的體制.從語錄體的有觀點無論證,到論點明確、論據充分、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專題論說文,顯示了我國論說文發展的大致風貌.此外,先秦諸子散文中壹些故事敘述,頗類小說,為後世的敘事文學提供了營養.

先秦諸子散文,在思想和創作上,對我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等都產生了極為深遠影響.

第壹節 《論語》、《墨子》

《論語》是孔門後學記錄孔子及其門人、時人言行的語錄體著作,約成書於戰國初年,內容涉及哲學、政治、時事、教育、文學等諸多方面,是儒家的壹部重要經典.今存二十篇,主要記載了孔子言行.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人,儒家鼻祖,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我國第壹個開辦私學教育的人.他自幼好學執禮,青年從政,仕途不顯,後聚徒講學.墮三都失敗後,周遊列國.晚年返魯,講學著述,整理典籍.相傳《詩》、《書》、《易》、《禮》、《樂》、《春秋》等古籍都經他整理.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與“禮”.在教學上,他主張“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創行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方法.

《論語》的文學價值首先表現在它對孔子及其門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絕大部分並非有意.不過,也正因於此,反倒更真實地反映了說話人原始的性格和風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沈、舉止端方、平易溫和及憤怒狀、狼狽態,子路的直率、魯莽、剛烈,顏淵的沈默寡言、安貧樂道及敏而好學等等.也有少數篇章較長,經過作者的加工來表現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它通過孔子問誌、學生言誌、孔子評誌,將孔子的和藹平易、子路的坦直、自信而魯莽、冉求的怯懦謹慎、公西華的察言觀色、外謹內恃、曾皙的恬淡灑脫的思想性格,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其次,《論語》言簡意賅,樸素生動,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壹種平易雅正、雋永含蓄地語言風格.有不少警句成為後人生活、學習、工作的座右銘.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等等.另外,作為語錄體,《論語》旨在記言,多用口語,通俗淺顯.但孔子強調“文質彬彬”,故師徒問語答言皆有物有文,雖潤色而似出自然.

《墨子》是墨子後學整理先師的言論、筆記而成,小部分是墨子自著,大部分是後學的整理或發揮.原書71篇,現存53篇.

墨子(前480?——前420?),名翟,魯國人,壹說宋國人.手工業者出身,曾做過宋國大夫.其學與儒學對立,同為當時顯學.所創墨者集團,既是學術團體,又是生活刻苦、紀律嚴明的政治團體.他提倡“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非樂”、“非命”等.其思想反映了當時中下階層的願望.

《墨子》反對文采,講究邏輯性,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強調為文立論要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察百姓人民之利”.因而,全書文章風格質樸,較少文采,而邏輯性強,善用歸納法和類比法說理,理論聯系實際,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其文章的基本結構,大體是先提出問題,然後加以分析,最後作簡括總結.文有標題,論點明確,論證充分.如《兼愛》上篇就是這樣結構完整、層次清楚的論說文.對墨子形象的表現,是《墨子》較具文學性的壹面.《公輸》、《魯問》、《耕柱》等篇在記載墨子言行時,也將他“摩頂放踵”、熱心救世的形象展現給了讀者,生動感人.此外,《墨子》中大量的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設法,也使其文朗朗上口,有壹定的文學性.

第二節 《孟子》、《莊子》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由孟子和其弟子萬章等合著.全書七篇,每篇分上下.

孟子是孔子之孫子思的再傳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曾仕齊為卿,遊說滕、魯,晚年退歸鄒,授徒講學,著書立說.他主張“王道”、“仁政”,反對不義戰爭和橫征暴斂;提倡“民貴君輕”,以民為本.他又倡言“性善”,重視個人後天的道德修養.

《孟子》的文學價值,首先表現在它再現了孟子作為儒家學者濟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為普通人剛直而富於情感的個性特點.他藐視帝王,有時近於狷介;鄙夷奸佞,有時近乎偏狹;爭論文藝,有時近於偏頗;待人誠懇率直,有時近於天真.

《孟子》文章雄辯,充滿論戰性質,但又註意論辯技巧,剛柔相濟.或根據不同對象,掌握對方心理,妙設機巧,引人入彀,層層緊逼,步步追問,勢不可當.如“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巧妙避開齊宣王想了解“霸道”的心理,並逐步將話題轉到“王道”上來,就近取喻,肯定齊王有“仁心”,可以“王天下”,以引起他對“王道”的興趣,然後才正面闡述自己的“王道”主張.或欲擒故縱,誘敵深入,讓對方擺出論點,樹起批駁的靶子,然後因勢利導,層層推進,使對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為神農之言許行”章(《滕文公上》),批駁許行“賢者與民並耕而食”的主張即是如此.或用比喻和寓言說理,形象生動,引人入勝.如“魚我所欲也”(《告子上》)以“舍魚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義”的道理.

語言上,《孟子》不僅詞彩華贍,痛快流利,而且感情強烈,氣勢磅礴,富於鼓動性.不少詞語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熱”、“出爾反爾”、“出類拔萃”、“心悅誠服”、“壹暴十寒”等等,都成為成語,至今流傳.

《莊子》是莊子及其門人後學的著作.原有52篇,現存33篇,分為內篇7,外篇15篇,雜篇11篇.壹般認為,內篇是莊子自著,外、雜篇出於其門人、後學之手.

莊子是戰國中期道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曾為蒙漆園令,遍遊楚、魏、趙、齊、魯等國.家境貧寒,而又輕視官祿.熟悉各家學說,最服膺老子.他激烈批判現實的黑暗,非儒、墨及禮樂仁義.主張清靜無為,順應自然;提倡齊萬物、壹死生,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宣揚不譴是非、與世俗處.其思想對後世產生過深刻影響.

《莊子》在諸子散文中藝術成就最高.首先,它善於通過形象的比喻和情節性強的寓言故事說理,將文學與哲理熔為壹爐,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動,充滿情趣.如《逍遙遊》為說明作者追求“無所待”的絕對自由的思想,全文用了大鵬、學鳩、蜩、斥鴳、朝菌、冥靈等眾多形象,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大年或小年等活動及現象的皆“有所待”比喻在物質世界裏沒有絕對自由,然後才得出自己的正面意見.至於以寓言說理,更是突出.《莊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現在統計有180余則.這些寓言想象豐富,生動形象,增強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說服力、感染力.如“觸蠻之爭”(《則陽》),借觸、蠻爭奪蝸角,嘲笑了諸侯間爭奪土地的戰爭,及其給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庖丁解牛”(《養生主》),以解牛為喻,說明了養生的道理.

其次,《莊子》想象豐富,構思奇特,選象組象,大膽誇張,波詭雲譎,意境雄闊,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如“任公子釣魚”(《外物》),“五十犗(健牛)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魚吞鉤後,奮鬐抗爭,“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驚心動魄,氣象萬千.所釣之魚,竟能供大半個中國的人飽餐不盡.《逍遙遊》中的大鵬展翅圖景寫來尤為雄闊.它由“不知其幾千裏”大的鯤魚變化而成,振翅而飛,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其境之壯,其思之奇,前所未有.

再次,《莊子》的語言,在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僅嘻笑怒罵,激情澎湃,氣勢磅礴,而且語匯豐富,造語新詞,如“逍遙”、“渾沌”、“造化”、“誌怪”、“小說”、“寓言”、“運斤成風”、“遊刃有余”、“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等等,至今還廣為運用.

《莊子》的思想與藝術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在諸子中也極為突出.郭沫若認為“秦漢以來的壹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響之下.”(《莊子與魯迅》)

第三節 《荀子》、《韓非子》

《荀子》是荀況及其門徒所作,今本32篇,大部分為荀子自著,小部分出於他的門徒.

荀子是與孟子齊名的儒學大師,其學說以孔子儒學為基礎,批判性地吸取諸家之說,最大特征是以禮客法.他反對天命迷信,強調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反對性善說,提倡性惡說,由此特別強調後天教育、環境影響及個人努力.他弟子中著名的有韓非、李斯.

《荀子》文章主要是長篇專題性論說文,這些論文大都善於圍繞題目或壹定的中心,以類比、引證、比喻、排偶反復說理,層層展開論述,結構綿密嚴謹,說理透辟,發揮盡致,風格沈著深厚,語言樸素簡潔而詞彩繽紛,句法整練而富於氣勢.如《勸學篇》是壹篇勸人學習的專論,旁征博引、生動詳盡地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的態度、途徑和方法,結構嚴謹,說理透徹.尤其論述學習態度壹段,壹連用了九個比喻,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述學習貴在專心致誌,想象豐富,形象生動.同時,這些比喻又重叠排列,整齊而流暢,氣勢充沛,音節鏗鏘.

《荀子》又有《成相》、佹詩和《賦篇》,屬文學範疇.《成相》是用楚地民歌形式宣傳政治主張的作品,為韻文.《賦篇》包括“禮”、“知”、“雲”、“蠶”、“箴”五首小賦和所附“佹詩”二首.五賦以四言韻語為主,間雜散文,很象謎語,乃戰國“隱書”壹體,開了後世詠物賦及說理賦的先河.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創作的壹部政治哲學文集,今存55篇,少數篇章為後人竄入.其中多為說理文,邏輯嚴密,分析透徹,條理分明,深刻明切,辭鋒犀利,風格峻峭.如《五蠹》以洋洋灑灑近七千言的篇幅,指責五蠹之民對國家的危害,這是先秦論說文的進壹步發展.另外,善於分析類比、歸納總結,善於用歷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闡明事理,也是《韓非子》的突出特點.《韓非子》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個,其中以《說林》上下、內外《儲說》最集中.這些寓言,大多生動形象,合意深刻,發人深思,同時情節生動幽默,有較濃的文學色彩,如“守株待兔”(《五蠹》)、“鄭人買履”、“買櫝還珠”(《外儲說左上》)、“自相矛盾”(《難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