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詩三百首中是否有通過月亮抒發自己快樂、高興之情的詩句?

唐詩三百首中是否有通過月亮抒發自己快樂、高興之情的詩句?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 思鄉 思親 “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淒楚悲涼”

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夜光、素娥、冰輪、桂魄、顧兔、玉桂、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

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壹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裏兮***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我不? ......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壹彈流水壹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

●中國關於月亮的神話最早載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

●關於月亮,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義等故事。

●傳說月亮裏有壹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國古代關於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詩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屈原《楚辭?天問》)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麽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麽,而撫育壹個兔兒在懷裏?)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杜甫《壹百五十夜對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夢天》)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問,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如鉤?(辛棄疾《木蘭花慢》)

五、賞月佳對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北鬥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壹雁,月中帶影壹雙飛。

●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滿地花陰風弄影;壹亭山色月窺人。

●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我不?

六、月亮的美稱與雅號

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蟾蜍、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從科學意義上講並不存在“壹個中國的月亮”,但正如華嚴經教義所謂“月印萬川”,天上的月亮只有壹輪,而映照在不同的山川河流就反映出不同的波光月影,因而在中國文化裏,月亮壹開始就不是壹個普通的星體,它伴隨著神話的世界飄然而至,負載著深刻而深沈的文化內容,從而有了文化屬性上的“中國月亮”。在月光世界裏“中國人那根極輕妙,極高雅而又極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溫潤晶瑩流光迷離的月色輕輕撥響。壹切的煩惱郁悶,壹切的歡欣愉快,壹切的人世憂患,壹切的生死別離,仿佛往往是被月亮無端地招惹出來的,而人們種種飄渺幽約的心境,不但能夠假月相證,而且能夠在溫婉宜人的月光世界中有響斯應”[1]。淡淡的月光世界不僅僅反映出中國人的審美境界和意趣,也反映出中國文人的心象構成。

%

唐?王維: 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晉?陶淵明: 春秋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宋?晏幾道: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唐?白居易: ***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

唐?張若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蕭詩: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清?張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唐?杜甫: 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宋?蘇軾: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歐陽修: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壹彈流水壹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2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2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

3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3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清詩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