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每個無錫人都應該知道的“無錫之謎”!消失的金匱山 吳王夫差墓

每個無錫人都應該知道的“無錫之謎”!消失的金匱山 吳王夫差墓

每個無錫人都應該知道的“無錫之謎”!

每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傳說和傳奇:。隨著歲月的流逝,有的故事永遠湮沒,有的故事越傳越奇……—這壹切似謎似霧,讓人回味,更讓人感嘆。筆者為完成這期“珍藏無錫”,曾與中石化集團實驗地質研究所退休高級工程師陸國新、無錫市歷史學會理事夏剛草、無錫市旅遊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徐立新諸先生多次晤談,期望落實最終的謎底,但最後終於發現,有些事情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確解,還是永遠讓人尋找最好。在這些先生的記憶裏,這樣的“謎”還有很多——

消失的金匱山

這些年,無錫市中心的崇寧路壹帶也進行了不少城市改造,每到工地挖掘,總有壹些人“光顧”。這裏原先住的都是“大戶人家”,撿拾到個把“老貨”說不定就是“古董”呢。其實,到這裏“拾荒”的老無錫們,心底還存在著另壹個說不出的“秘密”——這壹帶可就是原先的金匱山呵。許多上年紀的人認為,這更地下埋藏著黃金。

“金匱”出曾是無錫占代用過的地名,至今仍有“金匱橋”這樣的名字,它的得名即來自金匱山。據史料記載,金匱山高約七八米,周約三百米。相傳晉郭景純曾把黃金符匱埋在山下而得

名。元時被強某所占,將山中所有黑白色玲瓏小石賣出得錢,後石盡上減。明代歸秦氏,改建“金匱山房”,民國時山已基本削平。解放後,尚剩壹碑。陸國新先生童年時生長於茲,曾見壹米余高壹土堆,人稱“金匱山”遺跡。此處每有地基挖掘工程,他都要到工地上尋找山的基巖。因為但凡是“山”,在地下總有壹定的延伸,但非常奇怪,他什麽都沒看見。經向有關科技部門了解,他們也對此十分關註,但也壹無所獲。

大名鼎鼎的“金山”竟這樣消失了?

著名的吳越戰爭“夫椒之戰”在馬山留下了許多傳說:戰鼓墩、試劍石等等,馬山地方誌上也記載著仗是在這裏打的。但古人所註的古代正史上,卻認為夫椒山在蘇州的洞庭東山夏先生說,兩邊都沒有確證。

另壹個關於馬山的謎團是:傳說中,吳越最後壹次大戰,夫差被範蠡追趕,逃到蓮蓉橋壹帶,苦戰之後又逃到黿頭渚,最後逃到馬山,最終死於椒山島,葬於拖山。而史書上關於夫差墓地的記載,只有《吳越春秋》“越王勾踐以禮葬吳王夫差於秦餘杭山卑擾……”。夫差墓秦餘杭山究在何處?歷來說法不壹。近年來的發掘表明,馬山在當年確與陸地連為壹體,《馬山誌》上也載拖山“山頂俗稱吳王冢”。但拖山的本名究竟是不是秦蜍杭山呢?

這是無錫留傳甚廣的壹句俗語,好像寓有“解鈴還需系鈴人”的含義:邵寶(1460-1527),明成化二十年進士,曾任要職,因得罪宦官劉瑾被彈劾。退隱故裏。

石門惠山三茅峰下,林巒深處,有壹處五六丈高懸崖峭壁,其間有壹罅縫,宛如翼然兩門。關於這句話,民間傳說邵寶有壹寶石可開啟此石縫,或雲其將采得草藥藏在門後,或雲他在門後拘了某位惡人。但奇怪的是,歷代學者的所有記述中,都未發現他與此石門的記載。此話具體所指,迄今不明。

在錫惠公園有無錫罕有的宋代石橋,南側壹塊石沿上刻有“懋德堂李府”字樣。據傳,宋欽宗曾將惠山寺賜於名臣李綱作功德院(家廟)。夫差墓但有研究者遍查李綱的著作,不見提到懋德堂。如果它不屬於李家,那又該指的是誰呢?

“張渤開犢山門”也是無錫的壹句老話,它是說壹個叫張渤的人開鑿五裏湖也是通太湖的水道。但夏剛草先生遍查古籍未見此人的記載。而且從地質學上來說,今天萬頃堂壹帶的水道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工開鑿的。那麽,這個張渤從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