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能力是人類認知能力的壹部分,語言的使用反映和體現了人類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
作為壹種特殊的修辭手段,漢語中的連詞也是認知能力的壹種體現。認知語言學中的概念隱喻和概念整合理論有助於解釋這種修辭格的認知機制和實時意義構建過程,從而為漢語連接修辭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鍵詞]蓮蓮;概念綜合;概念隱喻
壹.導言
蓮蓮,又名是?嗆搭配?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其定義為:甲與乙在壹起談話時,用能適用於甲談話的詞語來表達乙的概念,稱為連連詞。
這種連詞的修辭方法,無論A項是前說還是後說都可以應用(陳望道,1976)。在這個結構中,A的東西叫本體,B的東西叫典體,連接它們的詞叫典子。單詞大部分是動詞,也有形容詞、名詞等詞類。在聯聯結構中,聯詞與本體的組合關系是常規的,而聯詞與聯體的組合關系是變異的(李璟榮,2002:269)。
認知語言學認為,任何壹種言語交際行為都是人類認知活動的反映,言語交際行為是人腦進行信息處理的動態認知過程。作為壹種特殊的語言現象,連詞修辭也不例外。連詞的產生和理解也是人類認知加工的結果,也反映了特定的認知功能。本文以認知語言學理論為基礎,嘗試運用概念隱喻和概念整合理論來探究這壹語言現象的認知理據,並解釋讀者在解讀該語言現象時所經歷的認知推理過程,以期為連的研究提供壹個新的視角。
二、概念綜合理論
福康尼耶& amp特納的概念合成理論從心理空間理論發展而來,並在20世紀90年代後發展成為概念合成理論。心理空間是什麽意思?人們在思考和交談時,為了局部理解和行動的目的而構建的壹個小概念包?。
概念綜合是人們從事思維活動,特別是創造性思維活動時的壹個認知過程。四個空格?該模型以相似性為基礎,代表了合成空間中的分層結構過程,這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壹個良好的起點(王文斌,2004)。概念合成理論認為,最基本的概念合成網絡模型是由四個相互關聯的心理空間組成的網絡,包括兩個輸入空間、壹個類屬空間和壹個具有分層結構的合成空間。兩個輸入空間的* * *結構及其* * *抽象信息投射到第三個空間,即類屬空間;同時在這兩個輸入心理空間的基礎上,部分反射、匹配、選擇性投射到第四個空間。合成空間從兩個輸入空間中提取部分結構,以形成纏繞結構。這樣,這四個空間通過投影鏈相互連接,形成壹個概念合成網絡。
概念綜合是壹種極其常見的認知過程。當我們說話或思考時,我們不斷地建立精神空間,然後以不同的方式映射它們並合成新的空間。連是壹種動態言語行為,它主要依賴於語境的心理空間和讀者頭腦中背景知識的心理空間之間的跨空間映射,從而產生壹個新的具有分層結構的心理空間。作者試圖詳細解釋“連連”這壹修辭格形成的認知理據和理解它時的實時意義建構過程。
第三,連詞和隱喻認知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不僅是壹種語言現象,也是人們思考和理解的壹種認知和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參照自己熟悉的、有形的、具體的概念來理解、思考、體驗和對待無形的、難以定義的概念,從而形成不同概念相互聯系的認知方式,從而建立起隱喻性的概念系統(趙燕芳,2005:106)。概念隱喻強調壹切都是基於人類的物理經驗,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基於人們已經掌握的簡單認知經驗,然後延伸到更復雜、更新鮮的領域,以熟悉的?這個?在外地的經歷來形容又覺得奇怪?彼得。場,從而顯示出人類強大的認知能力。
聯連修辭的主要特點是利用內容上的某種內在聯系和* * *性,通過意義的引申,形成各種巧妙、新穎、獨特的詞語組合,從而選擇新穎的角度表達合理的聯系和內容,以激發人們豐富的聯想,領略其深刻的含義,激起會心的微笑(陳,2007:61)。筆者認為上面所說的內在聯系和* * *是指模塊化結構中本體與模塊之間的內在相似性。連詞的修辭手法是利用了本體與連詞的內在相似性,或者說作者有意在本體與連詞之間制造壹種相似性,從而通過本體所表達的概念來認識、思考、分類、識別連詞所指的概念。連詞背後的認知本質是概念隱喻的認知和思維模式。作者在表達、感知、反映抽象事物時,往往會將其與自己在個人經歷或觀念中所把握或體驗到的東西聯系起來,從而通過相似聯想進行建構?巧妙地把用於事物A的詞語運用到事物B上?“連連”的修辭結構。比如市場逐漸平靜,珠江水載著壹船船的貨物和壹船船的笑聲。(楊《沸市日》)這個相連的結構中的本體是什麽?商品?有形的具體的東西;身體是什麽?笑聲?,壹個抽象的,無形的東西。在這個結構中,作者通過?商品?這種有形的、具體的東西去理解和明白?笑聲?這種無形的,抽象的概念,從而把抽象變成具體的,使?笑聲?比如?商品?由於它是具體的、有形的,所以可以用船運輸。在鏈接結構中,先出現具體的意象本體,再出現抽象的鏈接體(有些情況下省略了本體,但我們可以通過上下文和我們的百科知識推斷出本體),涉及本體的表述是常規搭配,而鏈接體的表述是超常搭配。本體的常規搭配往往提供了壹些信息,相當於壹個認知背景和壹個認知參照點,為讀者理解和認識背後的超常搭配提供了壹個思維方向。前者的常規搭配是壹種認知框架和認知模型,為後者的超常搭配提供了現成的框架模型和認知參照點,讓讀者在這個框架和模型內進行推理,從而解讀超常搭配的具體意義。
在銜接結構中,第壹件事往往更具體,第二件事壹般更抽象模糊,這就要求作者運用隱喻,用具體的本體概念去理解和反映抽象的概念,賦予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形象,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藝術美,如:他說不出什麽新鮮愉快的話,燭光搖曳如元宵之夜,思緒跳躍起來。(楊沫《堅強的戰士》)在這些相連的結構中,身體所表達的東西是什麽?想法?然後呢。精神?這些模塊所指的是無形的、抽象的東西,表達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等概念,這就需要作者通過創造性的隱喻思維,在本體和模塊之間建立壹種暫時的相似性,讓讀者通過具體的、有形的本體概念來理解和反映這些抽象的概念。
第四,連聯修辭的實時意義建構和概念合成過程
連連是指客觀世界中完全不相幹的兩個事物的並列,其中前面的常規搭配是現實的反映,後面的超常搭配本質上是壹種非理性的隱喻。搭配的雙方不在同壹個語義層面上,不屬於同壹個語義場。因此,當讀者解讀背後的異常搭配時,由於兩個屬於不同語義域的詞並列在壹起,讀者首先會產生壹種心理上的陌生感或不和諧感。但之後在認知語境知識的幫助下,讀者會做出更大的認知努力,重新匹配相關信息,重新綜合概念,最終不和諧的搭配可以得到和諧的解讀。
在下文中,作者根據概念合成理論,通過實例展示了連詞概念合成的認知操作過程,如:市場漸漸平靜,珠江水載著壹船船的貨物和壹船船的笑聲?當讀者第壹次解讀這個例子時,會發現這個連詞是壹個非常規的表達方式,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動詞?攜帶?然後呢。壹船又壹船的歡笑?不能搭配在壹起。我們的百科知識和經驗告訴我們,笑?是壹個抽象的東西,而作為交通工具的船是無法承載這個抽象的東西的,所以這種搭配讓讀者在腦海中產生語義沖突。但讀者可以在語境知識、頭腦中的背景知識和更大的認知努力的相互作用下獲得和諧準確的解讀。這種從沖突到和諧、成功的解讀過程給讀者壹種滿足感。這也是蓮蓮修辭的魅力所在。具體解讀過程如下:輸入空間1是修辭手法所在的言語語境形成的心理空間。主要是指關節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載著壹船貨物?這種正常搭配在讀者頭腦中喚起的相關知識和經驗。?攜帶?連接兩個不同語義層次的名詞應與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連用,而不能與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詞連用。輸入空間2是讀者的心思在哪裏?笑聲?背景知識形成的心理空間。讀者在理解這個句子時能找到動詞嗎?攜帶?還有名詞短語?壹船又壹船的歡笑?不和諧。通過讀者頭腦中的背景知識可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會笑,但是?笑聲?它是壹個抽象的不能承載的東西,所以讀者可以理解為這艘船不是在承載笑聲,而是在發出笑聲?笑聲?人們。
上面例子的前半部分是正常搭配,後半部分是異常搭配。但是,正是這種正常搭配的存在,才使得後半段連字句在語言結構上合法化,也就是說,前半段連字句把自己的結構框架投射到後半段連字句上。除了上述兩個輸入空間,還有壹個類屬空間,它是對兩個輸入空間的結構的抽象和概括。兩個輸入空間的* * *結構及其* * *抽象信息投射到類屬空間,三個輸入空間通過反射、匹配、整合有選擇地投射到合成空間,從合成空間中提取的壹些結構最終整合形成分層的創意結構。
在分層結構中?笑聲?變得具體生動,可以攜帶。分層結構的產生也使人們能夠順暢地理解這種聯系的表達。
標簽
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可以發現這種特殊語言表達背後的隱喻思維模式,使本體和模塊相似,從而使讀者通過本體在具體形象中的常規表達,理解和領悟抽象模塊的超常表達。連接辭格的意義建構過程是四個心理空間網絡相互作用的結果。概念整合理論可以用來解釋這種修辭格的認知機制,有助於我們研究這種修辭格的意義建構過程和推理機制,可以為漢語連詞修辭格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