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潤燥湯簡介

潤燥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潤燥湯的別名 3 處方 4 功能主治 5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6 摘錄 7 《會約》卷八 7.1 方名 7.2 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7.6 加減 7.7 用藥禁忌 8 《玉案》卷二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加減 9 《萬氏女科》卷三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10 《點點經》卷壹 10.1 方名 10.2 潤燥湯的別名 10.3 組成 10.4 主治 10.5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10.6 制備方法 10.7 附註 11 《會約》卷四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12 《張氏醫通》卷十六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潤燥湯 1 拼音

rùn zào tāng

2 潤燥湯的別名

潤腸湯(《蘭室秘藏》卷下)、當歸潤腸湯(《東垣試效方》卷七)。

3 處方

升麻 生地黃各6克 熟地黃 當歸梢 生甘草 大黃(煨)桃仁泥 麻仁各3克 紅花1.5克

4 功能主治

養血潤腸。治陰虛血燥,大便不通。

5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上藥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銼碎,都作壹服,水300毫升,入桃仁、麻仁泥,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6 摘錄

《蘭室秘藏》卷下

7 《會約》卷八 7.1 方名

潤燥湯

7.2 組成

當歸2錢,熟地(再用姜汁入瓷器內炒幹)2錢,麥冬(去心,炒)1錢,陳皮(去白)8分,白豆蔻(去殼,炒,研)8分,肉茯蓉1錢半,威參4錢。

7.3 功效

養血潤燥。

7.4 主治

噎塞而食不下,火燥而津液枯者。

7.5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加牛乳、白蜜、竹瀝、姜汁各45匙調合,每用半杯,頻頻服之,不得間斷。或食稀粥或豬肉湯、羊肉湯。

7.6 加減

服藥而有氣不足者,加人參,或加沙參、黃耆之類,但由輕而重,不得頓加。

7.7 用藥禁忌

忌食雞鴨、炙煿之類。

8 《玉案》卷二 8.1 方名

潤燥湯

8.2 組成

生地、山梔、升麻、柴胡、石膏、生姜。

8.3 主治

瘟疫燥甚者。

8.4 加減

自汗,加桂枝;無汗,加蘇葉、幹葛;虛者,加麥門冬;渴,加天花粉;咳嗽,加杏仁。

9 《萬氏女科》卷三 9.1 方名

潤燥湯

9.2 組成

人參5分,甘草5分,歸身梢1錢,生地1錢,枳殼1錢,火麻子(去殼,捶碎)2錢,桃仁泥2錢,檳榔5分(取汁)。

9.3 主治

產後氣血俱虛,大便閉澀不通。

9.4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先將上6味煎,後入桃仁泥及檳榔汁調服。

10 《點點經》卷壹 10.1 方名

潤燥湯

10.2 潤燥湯的別名

桃杏散、開滯散

10.3 組成

桃仁2錢,杏仁2錢,大黃2錢。

10.4 主治

大便不通,小便自利;及酒疾濕毒成淋,氣凝血枯,小便不通,小腹作痛,腫結腎囊。

10.5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煎1碗,蜜兌服。

10.6 制備方法

***研末。

10.7 附註

桃杏散、開滯散。

11 《會約》卷四 11.1 方名

潤燥湯

11.2 組成

當歸23錢,熟地35,生地2錢,威參8錢,肉茯蓉3錢,枸杞1錢半,牛膝1錢半,小茴(鹽炒)3分,麥冬1錢。

11.3 主治

傷寒血虛而燥,二便艱澀。

11.4 潤燥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12 《張氏醫通》卷十六 12.1 方名

潤燥湯

12.2 組成

涼膈散去芒消、大黃,、加當歸、白芍、生地、荊芥、鼠粘子。

12.3 主治

痘疹過用丁、桂熱藥,咽痛,煩躁,大便秘結。

古籍中的潤燥湯 《校註醫醇剩義》:[卷二秋燥]心燥

,同用丹參、茯神、柏仁、當歸、人參,皆補血養心,潤燥除煩主藥也。心肺同居膈上,氣血別有壹小循環,關系...

《雜病廣要》:[臟腑類]大便不通

血少兼有熱者,脈洪數口幹,小便赤少,大便秘硬,潤燥湯,活血潤燥丸,四物湯加酒芩、梔子、桃仁、紅花。...

《校註醫醇剩義》:[卷二秋燥]小腸燥

小腸受燥熱,水谷之精不能灌輸,溲溺澀痛,滋陰潤燥湯主之。滋陰潤燥湯(自制)天冬(壹錢五分)麥冬(壹...

《醫學正傳》:[卷之二]燥證

垣)治諸燥肌渴,及皮膚燥澀等證。(方見消渴門。)潤燥湯(東垣)治大便燥結,腸胃枯涸等證。潤腸丸(東垣...

《類證治裁》:[卷之七]二便不通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