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國最早有記載的地震是什麽朝代

我國最早有記載的地震是什麽朝代

歷史上最早的地震載於《竹書紀年》之中,***記載了四次地震,其中最早的兩次發生在公元前十七世紀的夏代末期,壹次是夏“帝發七年(約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另壹次是夏“帝癸(帝癸就是帝發兒子桀)十年(約公元前1809年),五星錯行,夜中隕星如雨,地震,伊洛(河南省的伊水和洛水)竭。”《竹書紀年》,據說是晉太康二年,在魏襄王墓中取出的,是用隸書刻於竹簡上的的編年史,上自黃帝,下迄魏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9年),這是我國最早的壹部編年史,原書早已遺失。明代以來流行的《竹書紀年》被認為後人補作的偽書,稱為今本。後來王國維等搜集各種古書上遺傳下來的內容,復元古本成為《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補訂》。雖然現在有古本、今本的真偽之爭,有人懷疑所記地震未必可信,但書中所載地震已有時間和地點,以古人對地震的神秘迷信,不能是偽造的,必有事實根據,才會保留記載。此外,所謂偽書,是指已不是原作,並非指書中所記是偽事。因此,夏“帝發七年,泰山震” 應是我國最早的地震記載。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崪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地光閃閃,地聲隆隆,霎時間山崩地裂,河水沸騰,高岸變成了低谷,深溝變成了丘陵。這是《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篇中對周幽王二年(公無前780年)發生在陜西的壹次地震的描述。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許多古籍都留下了有關地震的記載和論述:如《呂氏春秋》、《國語》、《晏子春秋》等書中有關記載並不只是限於著書年代發生地震,而且還記有較遠歷史時期發生的地震。到秦漢以後,地震記錄史不絕書。自《漢書》開始,就把地震作為災異列入五行誌中。

東漢張衡(公元78-139年)首創了世界上第壹臺地震儀。東漢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二月初三,安放在洛陽城裏的地動儀,突然發出壹聲清脆的"當啷聲",儀器西側龍口所含的銅球,落到了面對著龍頭的銅蟾蜍口裏。根據這壹跡象推斷在洛陽西面某地發生了壹次地震。消息傳出,轟動朝廷內外。然而當時的洛陽卻安若泰山,大街上車水馬龍,人們毫無地動感覺,於是有人便乘機攻擊張衡。正在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信使騎著驛馬趕來京城報告:遠離洛陽1400多裏的隴西壹帶(今甘肅蘭州、臨洮),於初三那天發生了地震,證實了地動儀的測報準確無誤。

唐宋以後,方誌大盛,對地震的記錄,遍及全國,且大多比較詳細。許多筆記、小說的詩文集中也常有對地震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