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解釋古代漢語典籍中的字句。
就是解釋的意思,具體指解釋古代漢語(文言文)中字詞的意義。“訓”,許慎《說文解字》:“訓,說教也。”段註:“‘說教’者,說釋而教之’”。明梅膺祚《字匯》:“訓,釋也。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
用現代漢語說,訓,就是通俗的話去解釋某個字的字義。“詁”,《說文》:“詁,訓故言也。從言,古聲。”段註:“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人,是之謂詁。”
指“訓詁學”。即中國傳統“語文學”的壹個部門,是主要從“語義”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的壹門學科。
訓詁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在文獻正文中對詞語進行解釋。如《左傳·莊公三年》:“凡師壹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註:①師:駐軍。②宿:夜晚。?
② 訓詁學到漢代,確立了兩種基本體式。壹類是隨文釋義的註釋,如《毛詩故訓傳》、《毛詩箋》、《儀禮註》、《春秋公平傳釋詁》。
壹類是通釋語義的專著,如《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這個時期的訓詁,有了壹定的體系和方法,表現出對詞義研究的自覺性,成為真正的訓詁學。
③ 訓詁學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代,得到進壹步發展。訓詁內容從經部擴大到史、子、集各部以及佛經;出現了“義疏”這種新的訓詁形式;訓詁新著不斷出現,如《廣雅》、《玉篇》、《經典釋文》、《壹切經音義》。
④ 宋代到明代,“訓詁學”衰落。宋明時期由於訓詁成為“理學”的工具,打破了求實傳統,走向衰落。
⑤ 清代的訓詁學有了空前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個時期的註釋和訓詁專著數量很多,體式完備。更重要的是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有重大突破。清代訓詁學家具有樸素的歷史觀念,主張研究訓詁必須區分古今;
有壹定求實精神,不拘於壹家之說,能擇善而從;采用因聲求義和綜合比較的方法,開拓了訓詁研究的新途徑。
重要著作有《說文解字註》、《廣雅疏證》、《讀書雜誌》、《經義述聞》、《經傳釋詞》、《經籍籑詁》(籑〔zhuan四聲〕:同“撰”、“饌”)、《爾雅義疏》、《方言疏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