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願妳享受獨處,擁抱這難得的獨處時光

願妳享受獨處,擁抱這難得的獨處時光

叔本華說:“只有當壹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在這個汲汲營營的世界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很少有人能意識到,獨處才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獨處是壹種人生修行

 《禮記》有雲,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什麽叫“君子慎獨”?真正的君子,哪怕壹人獨處,也不會停止對自己內心的叩問。很多人為了所謂的面子和人設,在人前硬撐,在人後卻原形畢露。他們沒有意識到,人的壹生,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恰恰是獨處之時。決定妳人生格局的,不是旁人眼中的高低貴賤,而是深夜無人時內心的波瀾起伏。獨處時,無人幹涉,無人督促,是選擇放縱還是堅守本心,全靠內驅力。

 演員陳道明曾說,獨處是對壹個人的審視。他的生活恰恰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在旁人看來,以他的學識經歷,足可以稱得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不論是被國學大師季羨林贊許過的才華,還是被無數觀眾追捧的演技,都足以讓他在人群中成為最耀眼的中心。這樣的人,完全可以享受旁人的註目與追逐,但他依然選擇獨處,享受獨處。

 閑暇時,比起在眾多飯局見往來逢迎,他更喜歡壹個人待在家裏,或是揮毫潑墨,或是彈琴看書,時不時鉆研古籍,興致來了就寫上幾篇雜文。好友馮小剛曾笑話他,成天宅在家裏的功夫,不如參加壹場飯局更有用,他卻不以為然。如果人生都要追求“有用”,那該多無趣啊。

 正如周國平所說:“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壹個人在獨處時,才能將平日攝取的外界信息加以沈澱,不至於在繁復的世界裏迷失本心。經得起獨處的考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獨處是留給自己的溫柔

 人生海海,每個人都在奮力前行。有人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殘酷的成人世界裏,獨處是留給自己最後的溫柔。人總是需要壹點獨屬於自己的時間,舔舐傷口,消化所有負能量,給心靈壹個休憩的小站,然後重新上路。

 記得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麽很多人到家之前,總喜歡在車裏再待上壹會兒。

 壹個網友這樣回答:

 關上車門,妳可以是肖邦,可以是錢學森,可以是張大千,可以是葛優,可以是三毛,可以是張愛玲。妳有妳的世界,這個世界全憑妳的意願。打開車門上樓,妳是壹個父親,壹個丈夫,壹個兒子,妳需要考慮房貸,工資,柴米油鹽。

 從公司到家之間,唯獨在下車前的這段時間,是屬於自己的。在這裏,妳可以暫時逃開外界的喧囂,卸下生活的偽裝,哪怕只是聽壹首歌,刷個段子,靜靜地抽上壹支煙,也能給疲憊的身心帶來莫大的慰藉。

 之前在綜藝節目《新生日記》中,主持人李艾自曝和丈夫婚後分房睡。她話音剛落,就引得在場的明星媽媽們困惑不已,眾多網友更是紛紛唱衰這種相處模式。現在看來,李艾的選擇很明智。

 丈夫是她的經紀人,兩人工作時間幾乎都在壹起,如果回家後依然如故,那這樣的婚姻無疑是令人窒息的。選擇分房睡,是讓彼此在密不透風的相處中,找到壹點獨屬於自己的存在感。其實,普通人對待感情未必不能如此。壹段好的感情,不會因為片刻的獨處而分崩離析,給彼此留下獨處的時間,才是對感情雙方的信任與負責。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是緊緊抓住壹切,把握分分秒秒,但很多時候,抓得越緊,流逝得越快。

 不妨放松壹些吧,真正愛自己的方式,是給這壹身的疲憊壹點獨處的空間。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合群

 魯迅曾說:“猛獸總是單獨行走,牛羊才成群結隊。”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被低效的、盲目的社交與應酬綁縛,反而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訴求。其實,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追求合群。想起大學時同宿舍的姑娘小含。剛進校園時,大家還忙著嘗試新鮮生活,她就開始獨來獨往。

 清晨六點就出門晨跑、朗讀、自學外語,晚上十點從圖書館回來,繼續挑燈夜戰,看專業書、讀原文。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異常充實。

當我們還在為五花八門的社團活動糾結,考慮是否要和剛認識的同學壹起逛街時,她三下五除二,把這些可有可無的社交活動斬了個壹幹二凈。

 這樣的她會不合群嗎?並沒有。每逢集體活動,她總是準時參加,和人相談甚歡。雖然不曾參加各種小團體,但也報名參加了不少含金量高的活動。

 她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於是把時間都用在了刀刃上,對她而言,低效的、重復的、為了追求合群而勉強參加的活動,都不如自我精進的獨處來得重要。

 同樣是大學四年,有人到畢業時才慌忙發現,自己成天和夥伴們壹起吃飯、壹起社交、壹起混跡各種圈子,最後卻連壹份好看壹點的成績單都拿不出來。

 而像小含這樣的學霸,早就手握優質offer,馬不停蹄地奔往人生下壹站了。

 誠然,熱衷社交與埋頭學習,本質上並沒有高低之分。

 但在選擇如何分配所擁有的時間上,是茫然跟從,強求合群,還是心懷篤定,朝著認準的方向前進,這在冥冥之中,已經決定了人生後半程的模樣。

 與其耗費寶貴時間追求別人的認同,不如把機會留給獨處的自己。

 聰明的人,懂得讓獨處更有意義

 鮑爾萊說:“壹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毫無意義。”

 人的壹生,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和自己相處,這個過程無關他人,只與自己有關。

 獨處,就是不斷審視自身、完善自我的過程。那麽,怎樣讓獨處時間變得更有意義呢?大家不妨從三件小事做起。

 其壹,學習壹項技能,主動充電。

 在這個被海量信息淹沒的時代,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被壹條信息、壹個電話、壹條推送打斷註意力,而獨處,恰恰能讓妳告別外界的幹擾,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學習壹項技能,是為獨處時光賦能升級的最佳方式。

 在《重新定義公司》壹書中,谷歌掌門人埃裏克·施密特呈現了谷歌員工的成功秘訣。

 原來,每個谷歌員工都可以拿出工作時間的20%自由支配,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可以做任何感興趣的項目,學習任何新技術。

 難怪有人說,決定壹個人未來三十年發展的,不是他上班的8小時,而是下班之後的私人時間。

 無數偉大的創新正是獨處時不斷精進學習的成果,掌握了獨處時間,就掌握了成功的秘訣。

 其二,培養壹項愛好,無關功利。

 真正的平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身在鬧市,心有東籬南山。

 獨處是對人生的滋養,這絕不僅僅體現在,要利用這段時間去超越他人,而是意味著,擁有壹段只屬於自己的時間,去做壹件向往已久卻始終未能如願的事。

 培養壹項非關功利的愛好,就是達成心願最好的方式。

 無論是靜靜地練字,還是盡情地舞蹈,無論是沈默著長跑,還是下廚鉆研美食,這些愛好雖然看起來“無用”,但卻蘊含著最簡單的快樂與滿足。

 其三,打掃個人房間,復盤人生。

 物質的豐富與精神的豐盈往往並不同行,當我們被滿目的繁華迷了眼時,定期清掃私密居所,其實也是另壹種意義上的“斷舍離”。

 還有什麽事比打掃房間更適合獨處時做嗎?在壹段完全由自己掌握的獨處時間內,壹邊清掃浮塵,壹邊為人生復盤。

 某種意義上,個人房間就是壹段時間內生活軌跡的呈現。

 打掃房間,就是給自己壹個機會,好好思考這個階段自己的得與失,從而整理心情與思緒,繼續前行。

 有人說,人生註定是孤獨的旅程,但林語堂卻說:

 “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壹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成年人的獨處,是紛繁熱鬧過後的平靜,是喧囂名利過後的真心,是人生自有詩意的篤定。

 願妳享受獨處,擁抱這難得的獨處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