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命相學是如何將人按五行(木,火,土,金,水)來歸類的?

命相學是如何將人按五行(木,火,土,金,水)來歸類的?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

陰陽學說含有樸素的辨證法思想,認為萬事萬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的兩方面,分別可以歸納為陰和陽。比如: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水之北為陽,水之南為陰;葉之正面為陽,葉之背面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太陽為陽,而月亮又稱作太陰。陰和陽是互相轉化、生生不息的,表現這個規律的形象圖形就是太極圖。太極圖中,當陽最盛的時候,陰已悄悄出現;當最陰的時候,陽已悄悄出現。盛極而衰,否極泰來,這個哲理還是很深刻的。

五行學說是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他們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比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角、徽、宮、商、羽;五味:酸、苦、甜、辛、鹹;五臟:肝、心、脾、肺、腎;五情:喜、樂、欲、怒、哀;五常:仁、禮、信、義、智等等,每種事情的五項內容都分別顯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順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順序。生成的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順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這就是所謂的萬物相生相克。陰陽和五行學說相結合,成為古人解釋各種自然和人生現象的壹種理論。占蔔和命相學是預測未來的壹種活動。古代生產力低下,對個人命運就更難把握,也就更想知道。命相學就利用了陰陽五行學說,來說明壹個人的命運。所謂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幹、地支表示出生的年、月、日、時。先秦時期,人們只用天幹地支來記日,但是後來,年月日時都可以用天幹地支來記了。天幹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酋、戊、亥。二者順序配合可以產生六十個單位,叫六十甲子。那出生的年、月、日、時分別用天幹、地支配合來表示,正好有八個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裏也有五行。在十天幹中,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酋屬金,亥、子屬水,辰、戊、醜、未屬土。這樣以來,根據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妳命裏缺什麽。古人認為必須五行俱全,命運才會興旺。這就是所謂的占蔔。

八卦之學說為古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說‘太極’是陰陽未分,天地渾沌時期。‘兩儀’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土中的陰陽魚,白色的為陽,黑色的為陰,古人將陰陽魚比作太陽、月亮、地球,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地球為陰,陰陽相互環抱,表示陰陽交合,古人以四象來象征四方,象征壹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實際上是陰陽相重,陰陽相合而成。八卦分為“天體運行八卦圖”和“人體運行八卦圖”。人體是壹個具有復雜結構和復雜功能的系統,至今依然無法確定人體的內涵和界面。‘人體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體的八卦體象和八卦在人體診斷中的應用,這裏最為重要的是天人合壹的人天觀問題。人體不但普遍存在著太極陰陽全息,而且普遍存在著‘八卦’全息。人體是壹個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滿著小‘八卦’全息,,無論眼、臍、耳、手、足、腹、舌、脈等都存在著‘八卦’全息,並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過‘八卦’體現了人體的相關性和整體性。人體又是壹個大太極,而各部位又都存在著小太極,大腦及五臟都存在著太極兩儀,人體是壹個大陰陽合物體,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陰陽合抱體。“人體運行八卦圖”反映了人與天地宇宙所形成的壹個統壹整體。人離不開宇宙所賦予的自然環境,而宇宙間的運動變化又折射在人體身上,宇宙與人體在各自運動過程中具有相互感應的效應,通過八卦反映了天人壹理,醫易相通的原理。全圖工二十層內容,將天體運行的規律與人體七經八脈,經絡穴位及飲食健康的運行變化聯系起來,形成天人合壹的體系。此圖顯示了十二經絡的興奮時間及自然物象,對指導養身,疾病治療,康復鍛煉,對時間醫學,易醫學,頂測醫學的研究具有實用價值。

另外還有九種顏色的說明:紅、橙、黃、綠、青、藍、紫,還有白與黑分別仁愛、禮貌、信譽、義氣、智慧、勇氣、力量,還有正義和邪惡。

“木”具有生發、條直的特性,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木系仙術可衍生呈風系仙術)

“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火主禮,其性急,其情熱; (火系仙術)

“土”具有生養、孕育的特性,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土系仙術)

“金”具有肅靜、殺斂的特性,金主義,其性剛,其情烈;(金系仙術可衍生成雷系仙術)

“水”具有清涼、向下的特性,水主智,其性聰,其情善。 (水系仙術)

五行相生次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次序為: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與取名吉兇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這五種元素組合而成的,五種元素之間有壹種相生相克的生化制約關系。總的說來,五行相生則萬物諧和,五行相克,則諸事不順。民俗取名擇吉中的重要規範之壹就是五行相生、平衡則吉,五行相克、偏缺則不吉。

古人認為天地萬物不論自然現象還是人為現象、物質現象還是精神現象,無壹能逃出五行的範圍,天有五星,地有五方,人有五臟,把壹切都納入“五行”這個“萬寶箱”之中。有的事物即使多於五或少於五,古人也要“削足適履”,多則砍去,少則補足。如家禽家畜遠遠超過“五”的倍數,可古人只取犬、馬、牛、雞、豬五種;季節本來只有春、夏、秋、冬四季,古人卻偏要另加壹個“長夏”來湊數。

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元素之間的生化制約關系為:

首先是相生關系:

木生火——木燃燒而生火

火生土——火燃燒而成灰燼

土生金——金由土石冶煉而成

金生水——金液化則為液體(水狀)

水生木——雨水滋潤而生草木

其次是相克關系:

金克木——刀斧可砍伐樹木 水克火——水能滅火

木克土——草木紮根於土中 火克金——火能溶化金屬

土克水——土能築堤擋水

民俗取名擇吉對五行的要求,就是五行相生、平衡則為吉,五行相克、偏缺則不吉。

姓名相生 民俗以為,姓與名不能相克,應該相生。如有人取名為劉蓓、劉茵、劉林、劉芳,或取名金蓓、錢蓓等,民俗都認為是不吉利的名字,因為姓劉、金、錢在五行中屬金,而名中的蓓、茵、林等在五地中屬木,金(姓)克木(名),故不吉。

壹個吉利的名宇必須是姓與名之間五行相生的,如姓劉名波,姓汪名林,符合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關系,是大吉大利的好名字。

輩分相生輩分相生有兩種情況:壹種情況是在壹個家族中,每輩依次取五行相生中的壹行為名。如明朝皇室,除開國皇帝朱元璋外,以下各代皇帝按五行相生關系依次取壹行為名:

太祖——朱元璋 孝宗——朱佑樘(木)

成祖——朱棣(木) 武宗——朱厚照(火)

仁宗——朱高熾(火) 穆宗——朱載逅(土)

宣宗——朱瞻基(土) 神宗——朱翊鈞(金)

英宗——朱祁鎮(金) 光宗——朱常洛(水)

憲宗——朱見深(水)

從明成祖朱棣開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完成壹個輪回,然後又是水生木,開始第二輪循環,如此依次按相生關系壹輩接壹行、壹輪又壹輪,以求循環不已,生生不息,確保大明江山萬世不竭。當然,這只是明代帝王們的壹種美好願望,而事實上,所謂擇吉,也只是人們壹廂情願的某種美好願望罷了,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輩分相生的另壹種情況是,在壹個家庭乃至壹個家族的同壹輩人中,兄弟姐妹各取壹行。如舊時某家***有兄妹五人,老大取名李子棟,老二叫李子烽,老三叫李子基,老四叫李子鈺,老五叫李子泳,壹家人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且諧和相生。

偏缺補救按各人體質和命理中五行偏缺補救的辦法來取吉名,在民間用得最為常見。

民俗文化認為,每個人按稟性都是五行的聚合,完美的人應當五行俱全,比例諧和,不偏不缺,然而這種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凡夫俗子、尋常百姓不是五行有缺,就是不缺也有偏,或偏少,或偏盛。

民俗認為,人體質上、命理中的五行偏缺對於人的命運影響極大,危害甚深,以取名來補足(缺的)或克制(偏盛的)就是為了使人向好的命運轉化的舉措之壹,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采用五行偏缺補救的辦法取的名就壹定是個大吉大利的好名。

對此,古人有多種方法。

壹種是中醫診斷法,中醫以望、聞、問、切等診療手段判斷壹個人五臟之氣的盛衰情況,例如是肝火過旺,還是腎虛氣短,等等。

壹種是人相觀察法,相術家從體形、氣色、性格、聲音上把人歸入相應的五行之中。

從體表上可分為: 從性格上可分為:

木形——青而瘦長 木形人清高,尚仁

金形——白而方正 金形人嚴肅,尚義

水形——黑而肥圓 水形人圓通,尚智

火形——赤而尖露 火形人急躁,尚禮

土形——黃而敦厚 土形人敦厚,尚信

人的形貌、脾性千差萬別,僅用五行來歸類未免太簡單化、絕對化了,可見古代相術的這種觀人法流弊甚多,不可盲信。

此外,還有壹種命理推算法,即通過人的“生辰八字”來推算其五行的情況。我們重點介紹怎樣由“八字”推出五行。

古人是將天幹地支與五行相配推出五行。

天幹數為十,五行數為五,二配壹,天幹從甲乙開始,五行從木開始,依次次往下推,即: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已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數為十二,從寅開始,寅卯辰屬木,巳午未屬火,申本戌屬金,亥子醜屬水,其中辰戌未醜又兼屬土。

根據上述天幹地支與五行的相配關系,便可寫出四柱八字的五行了。

例如,有人生於公元1945年8月18日下午6時,可寫出其八字的五行。

年柱:乙(木) 月柱:甲(木)

酉(金) 申(金)

日柱:己(土) 時柱:癸(水)

未(火) 酉(金)

看來,這人的八字中五行具體有:金3、木2、土1、水l、火l,金較多,故這人在命理中偏盛,取名時宜用屬火的字,如燦、輝、旺等字,去克制偏盛的金。

除了上述天幹、地支與五行的這種正規配合,命理學中還有壹種“納音五行”,用幹支結合符號(即六十甲子)來配五行,如甲子配金,丙寅配火,民間有口訣對具體配法作了詳細交代,其口訣雲:

甲子乙醜海中金 甲申乙酉泉中水 甲辰乙巳復燈火

丙寅丁卯爐中火 丙戌丁亥屋上土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辰己巳大林木 戊子己醜霹靂火 戊申己酉大驛土

庚午辛未路旁土 庚寅辛卯松柏木 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申癸酉劍鋒金 壬辰癸巳長流水 壬子癸醜桑杯木

甲戌乙亥山頭焱 甲午乙未沙中金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子丁醜澗下水 丙申丁酉山下火 丙辰丁巳沙中上

戊寅己卯城頭土 戊戌己亥平地木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辰辛巳白臘金 庚子辛醜壁上土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午癸未楊柳木 壬寅癸卯金箔金 壬戌癸亥大海水

有必要提醒讀者註意的是,古人把五行中的每壹行演化為六種具體形態:

金——海中金、劍鋒金、白臘金、沙中金、金箔金、釵釧金;

木——大林木、楊柳木、松柏木、平地木、桑朽木、石榴木;

水——潤下水、泉中水、長流長、天河水、大溪水、大海水;

火——爐中火、山頭火、霹靂火、山下火、復燈火、天上火;

土——路旁土、城頭土、屋上土、壁上土、大驛土、沙中土。

古人認為,五行具體形態的這種演化和區別極為重要,因為有了這種區別,就能具體地推出某人八字中的五行偏缺盛衰情況了。例如,某人八字為:

年柱乙醜——海中金

月柱 甲寅——大溪水

日柱戊戌——平地木

時柱庚子——壁上土

由上可知,此命缺火,但土也不足——墻壁上能有多少土呢?

知道了壹個人的五行情況,如何取名呢?

前面曾經提及,完美的人是五行俱全、不偏不缺的人,這種人不多,但還是有。在給這種人取名時,就應註意不要人為地造成偏缺,破壞已有的平衡。

具體辦法是,壹是取的名字中五行俱全,不偏不缺,與已有的平衡相應;壹是在字形和字義上避開五行字,用那些與五行無關的字來取名。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的五行或多或少總是有些偏缺,就必須通過取名來使之平衡。故此,所取的名字使其五行達到了平衡的,就是吉名,反之則是兇名。

取名所用的“材料”是漢字,那麽首先必須確定漢字的五行特性,才能對癥下藥地給人取名使其五行達到平衡。

古人認為,漢字的五行特性可以從形、義、數三方面來確定。所謂形,是指字的形體構成,許多漢字在字形中就包含有金、木、水、火、土;義,是指字的含義,不少漢字可從字義上發出五行來;數,是指字的筆畫數,並與易學理論聯系起來;按易學理論,壹和六屬水,二和七屬火,三和八屬木,四和九屬金,五和十屬土。

數與五行之間並無任何內在聯系,易學理論卻非要把它們聯系在壹起,可見這種聯系完全是人為的。

古人既知道了壹個人的五行情況,又知道了漢字的五行特性,那麽就可以對癥下藥地取名,救其五行的偏缺了。

與漢字的五行特性(形、義、數)相應,對五行偏缺的補救就有形補、義補、數補三種形式。

某些漢字可從形體結構上壹眼便看出其五行特性,所以在取名中對五行偏缺的補救,最簡便、運用最多的補救形式便是形補。如認為壹個人缺金,取名時就用含“金”的字,像欽、鐵、鋒、鎮均可。缺木、水、火、土時亦是如此。有些人命裏不只缺壹行,而是缺兩行或多行,這時就須考慮幾行同時補救。如壹個人被認為缺木、缺水,取名時就宜木水兼顧,如取名“柳漢”、“澤根”,或單名壹個“沐”字或“汀”字。總之,概括地說,形補的基本原則就是壹句話:缺什麽補什麽。

此外,有壹個量的原則,那就是:缺多少補多少。同時缺金,有的人缺得多壹些,有的人缺得少壹些,故須分別對待,缺得多的宜多補,缺得少的宜少補。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往往碰到如“金鑫”、“森林”這樣的名字,這肯定是認為其命裏缺金或缺木太多,故而予以大補。而有些人只是稍缺某壹行,就只須稍加補救。如稍缺水,可用“潤”、“沐”、“清”等補之,切忌用“海”、“江”、“濤”等大水,否則會因補過了頭而泛濫成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