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中國現代隱士和古代隱士有區別嗎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中國現代隱士和古代隱士有區別嗎

士人歸隱現象以及由此形成的隱逸文化,曾被認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壹大“特產”,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學者蔣星德在為堂弟蔣星煜《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壹書所作的序言中,認為隱士是“中國社會的特產”( 見蔣星煜《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 頁) .梁漱溟則指出: “中國隱士與中國的文化卻有相當關系……我們今取它為第十四特征,而研究之。”見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終南山

近幾年來,隨著新聞媒體對陜西終南山壹帶隱居現象的連續報道,隱逸文化再度成為社會關註的壹個焦點。終南山不僅“隱士”眾多,而且類型多樣: 他們當中既有隱居多年的畫家、修道者,亦有壹些暫時隱居、若幹年後又融入繁華都市的人,還有周壹至周五上班,周末選擇到此隱逸的人。

古代什麽樣的人才可以稱之為隱士?

何為隱士之“隱”? 它在古代有特定涵義,是與“出”、“仕”相對而言的壹個概念,《周易·系辭上》說: “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孟子·萬章下》也說: “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均與“出”、“仕”相對而言,大致相當於“不仕”.那麽,士人不仕為何就被稱為“隱”? 這是士階層形成之際就被規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