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蒙學·蒙學教材豐富多采·深入研究時期

蒙學·蒙學教材豐富多采·深入研究時期

蒙學·蒙學教材豐富多采·深入研究時期

1956年以後進入了深入研究蒙學教材的時期。先是鄭振鐸的舊著《劫中得書記》重版(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10月版),繼而商務印書館1958年4月出版了《善本書所見錄》(羅振常著,周子美編訂),同年6月商務印書館又出版了王重民的《敦煌古籍敘錄》。中華書局還出版了《教科書以前的童蒙讀物》(見《中國近代出版史資料》初編)。為蒙學教材的書目進行了進壹步的挖掘與考訂。孟憲承等編的《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3月版) 和舒新城編的 《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10月版)提供了有關蒙學的著述與資料。瞿菊農的 《中國古代蒙養教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961年第4期) 和張誌公的 《傳統語文教育初探 (附蒙學書目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10月版)以及張鐵弦的 《啟蒙讀物種種》 (1963年11月30日 《光明日報》),影響較大,是深入研究蒙學教材的代表作。

瞿菊農認為:

傳統的蒙養教材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周秦到唐末是壹個階段,從北宋到清中葉是第二個階段,從清中葉以後到新學校和新教科書的出現是第三個階段。

這些蒙養教材,就其內容偏重之點說,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五類。(壹)綜合性的主要為掌握文字工具並灌輸壹般知識的課本。(二)培養封建道德和封建社會裏所謂律己待人的原則。(三)歷史與歷史故事書和“蒙養說”。(四)詩詞與歌訣。(五) 制度名物與自然知識。

封建社會的教育是為封建政治服務的。這是古代教育的方向;這種教育方向,決定了古代蒙養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又過去教材內容,還是相當廣泛的,如何以經濟簡要的方法,進行教學,擴大知識面等等問題,我們覺得應當結合古代對兒童的教學與課程安排,進行研究分析。

其次可以從教育心理的角度研究過去的教學和如何使用這些教材的問題,實際上如何進行教學的問題,知與行如何結合的問題以及識字教學的特點等等,這裏或者有壹些可以參考或批判繼承的東西。

張誌公的 《傳統語文教育初探 (附蒙學書目稿)》,可以說是這壹階段蒙學研究的最高成就。壹是把傳統語文教學的有關資料廣為收集,進行了初步的整理,作為研究的基礎。在資料方面下了工夫,編寫了“蒙學書目稿”。二是從傳統語文教學的作法中深入探討其經驗教訓,首先是關於漢字的教學,包括集中識字教學的作法和寫字教學的作法。其次是關於閱讀訓練和作文訓練的壹些作法。

“蒙學書目稿”包括“古軼蒙書”、“急就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雜字”、“小學和類小學”、“以思想教育為主的韻語讀物”、“兔園冊”、“李翰蒙求”、“多種蒙求和類蒙求”、“歷史類蒙求和類蒙求”、“散文故事”、“詠史詩”、“千家詩、神童詩及其他”、“對類及其他”、“蒙用文字、聲韻、語法書”、“蒙用工具書”、“古文選本”、“叢書”等,其分類之細,其收集之廣,其工力之深,都是空前的。所以此書1962年10月第壹版第壹次印刷就是三萬冊,1964年8月重印壹次,1979年再印過壹次,可見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