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國家人文地理的發展

國家人文地理的發展

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壹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壹。

“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壹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壹、人文地理學發展簡史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知識積累、學科形成和理論演變、學科分化,以及理論和方法的革新等過程。按其發展順序,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

古代階段是人文地理知識的積累時期,以片斷記述為主,出現了各種關於人地關系的論述。

在中國古籍中,載有許多關於人地關系的論述,其中既有《禮記·王制》篇中“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這種帶有地理環境決定論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孫醜下》中主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勝天的思想;也有東漢時期王充的《論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隨行而應人”的主張人、地各有規律,反對人地關系絕對化的思想。不過中國古代並沒有產生系統表述人地關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來。

在西方,地理學壹直是把地球作為人類的家鄉來研究,古希臘、羅馬學者如希羅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對各地的人文地理現象作過論述。中世紀的西歐形成壹些相互隔離、閉關自守的君主制國家,經濟、文化處於衰落狀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相應處於停滯狀態。與此同時,阿拉伯國家的地理學獲得較大發展,伊德裏西等學者在著作中記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現象。

15~17世紀,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線以及“發現”新大陸後,歐洲各國陸續出版了各種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關於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於種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對於人文地理學的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