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小說)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壹部逐章記述的歷史演義小說,主要描寫戰爭,反映了吳、蜀、魏三政團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可以分為黃巾起義、董卓起義、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個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壯麗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在字裏行間整合了《孫子兵法》的三十六計,既有《孫子兵法》的情節,也有《孫子兵法》的謀略。《三國演義》體現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名、地名、重大事件與《三國誌》基本壹致。人物也是以三國誌留下的固定形象為基礎,然後再玩壹遍,誇張,美化,醜化等等。這也是歷史言情小說的套路。《三國演義》壹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歷史,迎合了讀者了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壹方面,根據明代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大、美化和醜化。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壹,全稱是《通俗三國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他是中國第壹部歷史演義小說。描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近105年的歷史情況。書中反映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鬥爭,三國時期各種社會鬥爭和矛盾的轉化,總結了這個時代的歷史變遷,塑造了壹批三國英雄。
角色介紹
主要人物
劉備
劉備(公元161-公元10年6月223日)涿縣(今河北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後裔,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學家。劉備、公孫瓚拜魯直為師,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他和關羽、張飛壹起,先後救出了北海的孔融和徐州的陶謙。陶謙死後把徐州給了劉備。劉備早年顛沛流離,投靠了不少諸侯。後在赤壁之戰與孫權結盟中擊敗曹操,乘勢奪取荊州,後在益州取得進展,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價劉備不如曹操,但他大度、體貼、堅忍,最終當上了皇帝。劉備自己也曾經說過,他做事的時候,“每次和曹操作對,事情都是成功的。”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國號彰武。他在歷史上被稱為蜀或,占領了四川、雲南、貴州、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的壹部分。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逝,享年63歲。謚號昭烈,廟號太宗,葬於惠玲。後世有很多以他為題材的文藝作品,成都武侯祠紀念昭烈寺。
孫權
孫權(182-21年5月252日),吳軍富春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邳州)人。三國時期吳棟的創始人。他的父親孫堅,自稱是春秋時期偉大的軍事家孫武。哥哥孫策被殺後,孫權繼承父兄事業,保住江東,成為諸侯。曹操以大將之力表示要籠絡魯,並引會帶頭。孫權兩次出兵平定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公元208年,率領大軍親自遠征黃祖,拿下江陵,與劉備會師,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公元21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率軍攻打吳國。孫權壹方面以魯迅為大都督,另壹方面又面對魏文帝曹丕,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敗蜀軍。他死於公元252年。作者羅貫中通過壹系列生動的事例,塑造了壹個外貌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治軍有方的政治家、軍事家形象。
曹操
曹操(公元155——公元220年3月15 [8])字孟德,沛國橋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曹魏政權的創始人。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他任校尉,參與剿滅黃巾軍。建安二年至十六年(197-211),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壹北方。在赤壁被周瑜和諸葛亮用火打敗。建安二十壹年,封王維,四年後死於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