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給俠義文化註入了哪些新鮮的內涵?
梁羽生作為新武俠小說的創始人,以正義的筆調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風格。後來,他移居澳大利亞,投身於歷史研究。金庸、梁羽生、古龍作為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難免被拿來比較。總的來說,金庸先生的影響力最大。為什麽梁羽生的影響力不如金庸?金庸小說真的超越了其他武俠小說。他的小說內涵豐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澱。關於金庸小說的藝術性,有很多專家學者。作為普通讀者,可以看看劇情和人物。金庸小說的情節特別吸引人,讓人欲罷不能,人物也是層次分明,有呼之欲出的感覺。梁羽生曾用童碩之的筆名寫了壹篇長文,拿自己和金庸比。題目好像是《論金庸和梁羽生》。平心而論,這篇文章相當精彩。我覺得金庸以後不壹定能寫出這種學術語言。但在他的作品中,金庸半寫半寫的語言很吸引人,梁羽生的語言在這部古典現代武俠小說中不如金庸。相對來說,梁羽生的小說比較平淡,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不多。以妳的詩為例。金庸的古代文學知識可能不如梁羽生,但梁羽生的詩會給人壹種脫離書本的感覺。金庸的詩不如梁羽生,但他在文章中只引用詩詞,但這些詩詞與他的作品融為壹體,意境悠長。比如,段譽在太湖被九挾持時,看到太湖美景,脫口而出:“波濤迷蒙,劉依依,孤寨草遠,杏花飛斜陽。”如果讀者知道這是宋代著名人物寇準寫的,會覺得作者得心應手,有大家風範。不知道的,妳會以為是金庸幹的,妳會佩服他非凡的文采。梁羽生雖然精通詩詞,但大部分作品都無法與作品融為壹體。作者有時在壹些古籍中使用文言文,讀者會誤以為是他自己創作的。比如《屠龍記》中白眉鷹王與六大門派的戰鬥就特別精彩。其中白眉鷹王與莫聲谷交戰時,回想起女兒與武當張翠山的悲劇,不禁感嘆:“妳做了什麽?妳怎麽又來了!”放棄取勝的機會,尹天正的形象壹下子跳到了頁面上。這句話原本出自《左傳》龔的《五年致歉虛妄之道》,但它是多麽的自然,這種境界不是壹般作家所能企及的。至於古龍,有很多粗制濫造的作品。但他的作品情節更精彩,小說中的人物更鮮活,比梁羽生小說中的人物更有活力。因為劇情和人物是影視選擇劇本的首要條件。所以導演往往會選擇金庸和古龍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社會的大眾傳媒對藝術尤其是大眾文化的影響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然,金庸小說也逐漸步入了高雅文學的殿堂,變得更加低俗高雅,在文化界引起了爭議。這是另壹回事。當然,個人欣賞偏好會有所不同,很難改變。這種偏好可能會伴隨妳壹生。即便是讀書人也難免風俗。例如,北京大學的教授和孔非常喜歡金庸,而其他學者,如何曼子,對金庸特別反感。就像有的人喜歡吃白菜,有的人喜歡吃蘿蔔。梁羽生對金庸的評價,定義了“武俠”這個概念。梁羽生的觀點是“武是手段,俠是真正的目的”,所以“以俠制武”是梁的壹個基本觀點。他寫了35部小說,創造了數百個角色。梁羽生說,最能體現他“俠義精神”的人物是《平跡俠影》中的張丹峰和《雲海玉弓》中的金世遺。“張更接近儒家,心中有道德觀念;金更接近道家。他沒有壹個標準,可能會有壹些小錯誤,但他的本性是好的,整體是好的。”梁羽生和金庸壹直被認為是武俠小說新派的重要代表。但他們的境遇並不相同,金庸的名氣和知名度遠在梁羽生之上。金庸在封筆之後依然是媒體的焦點,作品多次被搬上電視,而梁羽生則隱居在澳大利亞。在同齡人中,梁羽生壹直對金庸的評價最高。1994年,梁羽生在悉尼作家節的武俠小說研討會上謙虛地說:“我充其量只能算是壹個先鋒。真正對武俠小說做出巨大貢獻的是金庸先生...他最擅長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把中國的武俠小說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有人把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