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雲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壹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壹個***同觀點,現在日本和中國民間還有較多愛好它的研究者對它進行探索。也正是因為研究的不深入,現今地震學家和氣象學家對所有涉及地震雲的問題壹律進行了片面性否認或牽強的使用氣象學理論解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不斷的地震雲相關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後,地震雲將為地震預報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目錄
地震雲形成熱量學說
電磁學說法
核輻射說
爭議
地震雲普遍特點
地震雲形態單條震雲
多條震雲
卷震雲
魚鱗震雲
團塊震雲
天裂雲
地震雲的分類
形態簡易分析
歷史記載
較新觀測記錄
研究歷史
形狀特征
現象征兆
研究探索地震雲與地震的關聯
地震雲預測地震
地震雲的區別
民間觀測報告地震雲形成 熱量學說
電磁學說法
核輻射說
爭議
地震雲普遍特點
地震雲形態 單條震雲
多條震雲
卷震雲
魚鱗震雲
團塊震雲
天裂雲
地震雲的分類
形態簡易分析
歷史記載
較新觀測記錄
研究歷史
形狀特征現象征兆研究探索
地震雲與地震的關聯 地震雲預測地震地震雲的區別民間觀測報告展開 編輯本段地震雲形成
熱量學說
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巖石受強烈引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溢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電磁學說法
地震前巖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地應力使巖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由於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形成了地震雲。
核輻射說
我們知道,早期核物理學家使用雲室(cloud chamber)探測核輻射,利用純凈的蒸氣絕熱膨脹,溫度降低達到過飽和狀態,這時帶電粒子射入,在經過的路徑產生離子,過飽和氣以離子為核心凝結成小液滴,從而顯示出粒子的徑跡,可通過照相拍攝下來。 地球的大氣,其實可以看做是壹個簡陋的雲室,當地球內部產生輻射時,大量穿透力極強的離子穿過地殼進入大氣,在適宜的條件情況下,水滴沿輻射軌跡凝聚成雲,這就是所謂的“地震雲”。 這個假說出叫“地震的核爆炸假說”。
爭議
地震是壹個大陸板塊移動而導致的壹種運動過程。板快之間相互擠壓和分離。導致彼此之間有大量的能量粒子釋放。大量的能量粒子積聚在板快之間。大量的能量粒子會穿過巖石,到達地面上方。因此上方的空氣會吸收大量的能量粒子,能量粒子在原子核引力的作用下,進入原子內部,原子體積開始變大,因為引力的值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原子核對原子的整體引力會減小,因為原子的體積變大了,所以原子整體處於壹個不穩定的狀態。當周圍的氣流流動大或溫差變化大的時候,水分子相互碰撞,打破這種原子整體的不穩定性,原子發生變形,原子核產生引力收縮,大量的能量粒子被壓縮釋放出去。大量的能量粒子的釋放,即發出不同的顏色。 地震雲成因眾說紛紜。較早的理論由日本的真鍋大覺教授提出:地震前地球內部積聚了巨大的能量,使地溫升高,加熱空氣,成為上升的氣流,並以同心圓狀擴散到同溫層。使10,000 米高空的雨雲形成細長稻草繩狀的地震雲。呂大炯提出的觀點,彌補了該理論中的很多不足。呂提出地震雲既能產生於震中區上空,也能產生於遠離震中區而又有應力集中的斷裂帶上空。當因震前容積增大而傳遞應力至遠離震中區時,在應力集中過程中,斷裂帶上的強應力作用使巖石發生擠壓摩擦,使熱量增加,地下熱流通過斷裂帶不斷逸出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帶狀地震雲。壽仲浩對地震雲的成因機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巨大的巖石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最脆弱的部分首先破裂、造成小震。這些裂縫壹方面減小了巖石的結合力;另壹方面,地下水乘裂隙而入,水的膨脹、收縮和化學反應進壹步減小了巖石的結合力。隨著孕震區構造活動的加劇,由於摩擦等因素產生大量熱量,巖石中的水份在高溫、高壓下變成了水蒸汽,水蒸汽通過裂縫到達地表;到達地表的水蒸汽不斷上升,遇到冷凝條件就形成雲。 目前,對於地震雲的形成原因眾說紛談,雖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釋地震前出現的這種現象,所以至今還是個謎,而且地震本身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所以預報地震,最好采用綜合法。 地震工作者們認為,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巖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也有的認為,“地震雲”的必然性尚缺乏實驗數據,也可能是壹種巧合。究竟如何,有待進壹步考證。
編輯本段地震雲普遍特點
雲體高程:6000米 雲體顏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紅色 ***有特點:大風不易改變其形態,天空和雲有明顯界線,多出現波狀。 出現時間:早晨和傍晚
編輯本段地震雲形態
地震雲
單條震雲
為橫條狀的雲,壹般都是單條出現,條帶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壹端為震中。這 種雲很像飛機飛過之後留下的痕跡,所以又有人叫做飛機雲。壹般預示著2周以後有地震。
多條震雲
成平行或者放射狀的雲,對於平行的多條雲,又稱“排骨雲”(whiteyp加註),現觀測多為本地地震;而現有觀點認為放射狀雲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圓心。這兩種雲壹般預示著2~6天以後的地震。
卷震雲
垂直的向龍卷風壹樣,或者像無風時垂直向上的煙柱壹樣的雲。現在沒有關於其震中判斷的說法,預示著三天以後地震;
魚鱗震雲
由大塊雲團在幾小時內形成的松散成魚鱗狀的雲團,多與“多條震雲”同時出現,雲團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壹端為震中,預示著2~6天以後的地震。
團塊震雲
是地震時震中出現的固體形狀的大塊的或者團狀的雲。現有觀察記錄很少且認為定義為地震雲較為牽強。
天裂雲
壹 天裂雲特征:壹條長長的裂縫把整片雲分割成兩大塊。其裂縫的形成:有壹股突然出現的能量作用於雲,把整片雲壹分為二,這股突然出現的能量直接或間接來自天裂雲所對應的未來震中。力度強的天裂雲對應較大或大級別地震,它是壹種可信度高的地震雲。 二 “天裂”在古籍中早有記載: 現存的古代抄本《天元玉歷祥異賦》及《天元玉歷祥異賦圖解》兩書中,也記載了“天裂”與“土裂”的相關性。——摘自呂大炯《震兆雲霞》13頁。 “天裂”有可能指好像把天空分裂成兩半似長條帶狀地震雲,“土裂”(壹書為“土地分裂”)可能指地震時產生的地裂縫。如果這樣,那麽古人早就把天裂與土裂聯系在壹起了。——摘自呂大炯《震兆雲霞》14頁。 三 天裂雲力度強弱的識別 1力度最強的天裂雲特征:裂縫明顯,裂縫兩旁的雲結構厚實。這種雲多數出現在臨震或震後很短時間。當我們看見力度強的天裂雲時,要特別註意之前是否剛發生過大地震,如果此前剛發生過大震,即使是力度強的天裂雲,也極有可能是震後雲。 2力度最弱的天裂雲是震後雲,其特征:裂縫不明顯,裂縫兩旁的雲結構松散,整體有形無實,如同“紙老虎”。結構蓬松的低空地震雲大多數是震後雲。 3中等強度的天裂雲多數出現在短臨期間,其特征:雲的結構較厚實,但裂縫不明顯。這種雲會發生變化:裂縫逐漸變得明顯,轉變成力度最強的臨震雲。 四 天裂雲對應的未來震中 根據現有的震例和幾例帶指向性的天裂雲。臨震天裂雲未來震中方位大致是裂口指向地面的方位,震中距通常在1千公裏以上,結合版塊關聯,以往震例,前震數據等指標可推斷震中的大概範圍。
編輯本段地震雲的分類
要準確解讀地震雲,我們還需要對平常所說的地震雲作細致的分類: 1按震前雲和震後雲來分,可細分為: 孕震期間,臨震期間,震後初期,地震後期 2按對應的震中距來分,可分為: 遠距,中距,近距 上述1和2組合,理論上可得出12種不同類型的地震雲。 當它們以單壹形態出現時,有12種不同類型的地震雲。 如果縮減分類的數量,至少也應包括4種,即:近震的震前雲,近震的震後雲,遠震的震前雲,遠震的震後雲。 上述12種單壹形態的地震雲有時會產生相互幹擾(或幹涉),幹擾的結果是:在壹個地區上空同時呈現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地震雲,這種現象是“地震雲疊加現象”。壹幅雲圖,如果圖中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地震雲,那是“地震雲疊加”的雲圖,它比單壹類型的雲圖要復雜得多,但其反映的信息比單壹類型的雲圖要豐富,需要進行細致的分析才能得知其中蘊含的信息。 以往,大多數人沒有對地震雲進行細致分類,只是按照地震雲的外形就簡單地作出判斷,這樣得出來的結果是不科學的,必然會產生大量的誤判。長此以往,導致外界對地震雲產生不信任感,甚至認為地震雲是壹門偽科學。依據前人的地震雲理論卻產生大量的誤判,恐怕連地震雲愛好者也會很迷茫。幾十年過去了,地震雲理論進展緩慢,肯定是在某壹方面存在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要妳有上述的細致分類理念,並對地震雲圖進行大量的仔細分析總結,妳就會對地震雲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和識別能力。 請記住: “雲是誠實的,不會說謊”。——《地震雲》第2頁 雲反映的是大自然的真實信息。目前,盡管我們還未能完全知曉地震雲的奧秘,但隨著人類對地震雲認識的逐步深入,地震雲最終會成為壹門被科學界認可的學科。
編輯本段形態簡易分析
地震雲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 地震雲的顏色看上去越深,則所對應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中就越近,地震雲如果是灰色,地震很重。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壹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 1935年我國甘肅隆德縣(今屬寧夏)《重修隆德縣誌》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凈,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 清人王士禎在其所著的《池北偶談 卷下》中“地震”壹節裏,談到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地震時,記有:“淮北沐陽人,白日見壹龍騰起,金鱗燦然,時方晴明,無雲無氣。”這裏說的龍,看來是壹種“黑雲如縷,宛如長蛇”的長蛇狀帶狀雲,陽光壹照,便顯得金光燦爛。這便是地震雲中的壹種。另中國古代的許多縣誌和史書中都有這樣的記載。1935年中國甘肅隆德縣(今屬寧夏)《重修隆德縣誌》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凈,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1948年6月27日,日本奈良市的天空,突然出現了壹條異常的帶狀雲,好似把天空分成兩半。此怪雲被當時奈良市的市長看見了。第三天,日本的福井地區真的發生了7.3級大地震。 市長把這種“帶狀”、“草繩狀”或“宛如長蛇”的怪雲,稱為“地震雲”,認為“地震雲”在天空突然出現後,幾天內就會發生地震。市長的論斷,得到了日本九州大學工學部氣象學家的支持。1978年1月12日下午5時左右,市長在奈良市商工會議所五樓禮堂講話隊突然看到窗外天空中飄動著壹條細長的由西南伸向東北方向的紅雲,他立即停止講演,向參加會議的大約三百多人宣布,那就是“地震雲”!雲的上浮力量很大,正要突破其它雲層。“地震雲”有時呈白色,有時呈黑色,這次因為發生在黃昏,所以呈紅色,他估計在兩、三天內將發生相當大的地震。結果,第三天(1月14日中午)在日本東京以南伊豆群島的大島近海發生了7級地震。
編輯本段較新觀測記錄
1976年07月27日,日本真鍋異彩極長條地震雲;0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未考) 2008年05月09日,合肥大範圍放射條帶地震雲;0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實測) 2008年05月09日,甘肅天水異彩地震雲;0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未考) 2008年05月09日,山東臨沂不知形狀地震雲;0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證實) 2008年05月31日,合肥大範圍魚鱗地震雲;06月01日巴士海峽6.3級地震(實測) 2008年06月12日,齊齊哈爾放射條帶地震雲;06月14日本東北部7.2級地震(未考) 2008年06月29日,日本宮城觀測到白色單條地震雲;07月16日日本京都外海地震6.6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1日,新加坡條形地震雲,08月08日印尼發生5.3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4日,美國朱諾出現單條形地震雲,08月07日阿留申群島連續發生5.2級、5.8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7日,美國安克雷奇出現單條形和魚鱗震雲,08月09日阿留申群島發生5.5級地震,11日發生5.2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9日,巴拿馬出現魚鱗狀震雲,08月11日,委內瑞拉的蘇克雷5.1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10日,在陜西西安多次觀測到不知形狀地震雲,新疆邊界發生4.2級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30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涼山彜族自治州會理縣交界(北緯26.2度,東經101.9度,震中位於攀枝花市區東南約50公裏。震源深度10公裏。)發生6.1級地震地震前壹個半小時宜賓驚現地震雲。宜賓市與涼山彜族自治州接壤。(證實) 2008年10月3日,寧夏固原連續三次發生4級以下地震,屬同壹震源,10月4日下午,固原市上空出現條狀地震雲,10月6日西藏當雄發生6.6級地震。 2008年12月24日,昆明市區早晨出現單條形小範圍放射條帶地震雲;2008年12月26 日02 時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官渡區、呈貢縣交界發生M4.3級地震。(未考) 2008年12月25日,德宏州芒市、瑞麗市上空均出現大範圍鱗狀地震雲,呈不明顯放射狀;12月26日4:20瑞麗市猛秀鄉發生M4.9級地震。(實測) 2008年12月26日,早晨7點25分,蘇州大範圍疑似多條/魚鱗震雲雲層 2009年6月21日 18時左右 廣西思縣上空出現“七彩祥雲”。6月25日早上5:09臺灣花蓮市發生5.3級地震 2009年7月9日19時19分13秒,北緯25.6°,東經101.1°的雲南楚雄彜族自治州姚安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公裏。震後半小時,姚安境內現奇異天象-地震雲。 2009年12月19日早上6點左右,大慶上空出現“魚鱗狀”的雲。2009年12月19日晚21:02,臺灣花蓮海域發生6.7級地震。 2009年12月19日下午,江西贛州上空持續多時從東偏南方向展開的放射性條雲,覆蓋整個天空。2009年12月19日晚臺灣花蓮海域發生6.7級地震 2010年1月23日西安高陵早八點半後出現魚鱗狀雲,2010年1月24日10點36分14秒,山西運城發生4.8級地震。 2010年1月24日,江蘇、安徽、浙江、陜西、山西等地均出現地震雲,或成群赤練蛇、雞飛狗跳、豬跳圈、螞蟻搬家、老鼠大搬遷等等動物異常現象。發生1.2級地震。 2010年3月4日早上08:18:50,中國臺灣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6千米。地點在高雄縣和屏東縣交界處。泉州、廈門在3月1日,出現了魚鱗狀雲。 2010年3月5日17時,河北石家莊槐安路城角街附近和世紀公園朝西望電視塔附近出現多條平行地震雲,2010年3月6日11時5分,唐山發生4.2級地震。 2010年4月4日6時29分,安徽省黃山市有人用視頻(詳見百度地震吧)錄下了類似地震雲的雲朵.同日21:46:43 山西省大同發生4.5級地震. 2010年4月2日18點18分,上海市楊浦區拍攝的西北方向的類似地震雲,隔壹日,21:46:43 山西省大同發生4.5級地震(詳見下圖) 2010-4-10 11:26 北京營口大慶出現單條行地震雲,昨天唐山市發生4.1級地震 2010年4月12日18:27 西安上空出現三條東西走向灰色地震雲,雲端指向西,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 2010年4月13日11時 河北石家莊發現東西走向的地震雲,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實測) 2010年5月4日下午,湖北武漢市發現南北走向的地震雲,2010年5月5日臺灣外海發生6級地震 ?圖片攝於武漢市洪山區
2010年5月27日8時左右 太原上空出現單條西南—東北走向地震雲,雲端指東北,2010年6月5日太原陽曲縣發生4.6級地震(2010年6月4日下午2時,在太原建設南路可看到東面天空有肋骨狀雲,輪廓清晰) 2010年8月14日在廈門發現長條地震雲,2010年8月22日臺灣花蓮發生裏氏5.4級地震、淩晨2點39分、2點47分以及2點50分,宜蘭市接連發生裏氏4.4級、4.8級和3.4級的有感地震 2010年4月13日石家莊拍
2010年10月15日17時左右,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上海西北方向拍攝
上空出現大片地震雲,雲端西南。16日上午10時左右天空有少量雲彩
08.5.11中午河南三門峽觀音堂拍 雲向東南
亦是地震雲2010年5月8日洛陽地區印尼地震雲 方向西南
2010年5月8日洛陽地區印尼地震雲 方向西南
2010年5月8日洛陽地區印尼地震雲 方向西南
2010年4月13日洛陽地區玉樹地震雲 西南方向
2010年4月13日洛陽地區玉樹地震雲 西南方向
2010年4月13日洛陽地區玉樹地震雲 西南方向
,雲端西南。希望不要震到陸地,不要有傷亡。 2010年11月12日傍晚5時24分,廣東省廣州上空出現魚鱗狀地震雲。11月12日晚間9時8分在宜蘭南澳地震站東偏南方80.8公裏處,發生裏氏規模5.4級地震。 廣東廣州上空出現的地震雲
2011年1月26日(農歷臘月二十三)下午4:45分左右,在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朝日落的方向,出現疑似網上所說的地震雲。2011年1月26日,在河南省登封市出現的雲
編輯本段研究歷史
世界各國對於地震雲的研究還是最近幾年的事,其中以我國和日本處於領先地位,我國對地震雲的研究始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後,目前成功的例證有十余個,日本利用地震雲預報地震成功的例證有上百個,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雲”這個名字的不是地震學者,而是壹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岡市市長鍵田忠三郎,他曾經親身經歷過日本福岡1956年的7級地震,並且在地震時親眼看到天空中有壹種非常奇特的雲,以後只要這種雲出現,總有地震相應發生,所以他就把這樣的雲稱為“地震雲”。 地震雲既可以在地震前出現,也可以在地震之後出現。通常,我們把地震前出現的地震雲叫“前兆雲”或“震前雲”;把地震後出現的地震雲叫“震後雲”。震前雲與震後雲都具有地震雲的形態,但兩者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震前雲的結構厚實,有力度。震後雲的結構松散,無力度,給人的感覺是有形無實:即有地震雲的外形,但沒有震前雲的力度。震前雲多出現在高空,震後雲多出現在低空。當我們看見地震雲時,首先要識別它是震前雲還是震後雲。
編輯本段形狀特征
什麽樣的雲才是地震雲呢?這種雲的最大特點在於“奇”,與壹般的雲有著明顯的區別。 地震雲大致分為四種,第壹種是橫條狀的雲,壹般都是單條出現。這種雲很像飛機飛過之後留下的痕跡,所以又有人叫做飛機雲。不過更加厚實和豐滿些,它壹般預示震中處於雲向的垂直線上,壹般預示著2周以後有地震;第二種是成波浪狀或者放射狀的雲,壹般預示著1周以後地震;第三種是垂直的向龍卷風壹樣,或者像無風時垂直向上的煙柱壹樣的雲,預示著三天以後地震;第四種是固體形狀的大塊的或者團狀的雲,壹般出現在地震當時或者地震發生之前。 地震雲的特點有五種: 1、外形呈細長條帶狀,有時如壹直線,有似飛機的尾跡;有時為輻射狀,數條地震雲交於壹點,如壹把沒有扇面的扇骨鋪在空中;有時為幹涉紋狀,形似人的兩排肋骨。 2、邊界清晰,此點有別於傍晚出現的輻射狀高積雲,也是幾條長條形雲延長交於壹點。 3、出現的時間以淩晨或傍晚居多。 4、其雲多為無端橫出。 5、其色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