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從左向右書寫從何而來?

從左向右書寫從何而來?

古書從右到左排又是什麽道理呢?當人面南背北的時候,仰看天上的星相,假設星相不動的話,就是從右向左看的。在我國(北半球),水在流動時也是向(水的)右側旋轉的。假設字是水的話,它從上向下流,也必然向(字的)右側旋轉,那就另起壹列了。甲骨文的歷史時期,人們敬天敬地,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易經·系辭上》),很自然地就象天法地,將文字從右向左排了。

我們現在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文字書寫順序:從左到右,先上後下,即橫排向右行。這與古代漢字豎排向左行的順序是有極大差別的。 其實,從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種文字的書寫順序各有不同,總體上有左行、右行、下行三種。如今世界各國仍保留這三種書寫順序。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萊文等;下行如傳統蒙古文、中國古籍印刷、有時的日語等。

這三種書寫方式,起源於不同的書寫習慣。例如,從右到左寫,據說是因為神的方位,以北極星為坐標,太陽起於東方(右),沒於西方(左)。這壹方式起源極早,並壹直在閃族各語系中保留到現在。希臘字母傳承自閃族字母(腓尼基),本來也是從右向左的,但後來卻反了過來。原因大概是右手寫字,從右向左寫會擋眼。但這壹變化有壹個過渡期。希臘文字因為書寫在臘板上,有時前壹行從右向左寫完後順勢就從左向右寫,變成了“牛耕體”,甚至行序還有過從下而上的!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才改為現在最通行的右行向下的順序。

漢字的古代書寫,壹向是直行向下的,極少例外。這壹順序的起源,與書寫材料有著密切關系。如古代的竹木簡,材料紋理多縱向。狹長的竹簡通常是單行書寫。人的習慣總是縱向持狹長的物體,這樣單行書寫,壹路向下。又因為左手拿簡,右手書寫,寫完便按順序放在右手側,左手再去拿新簡開始寫,由此變成先上後下,從左到右的習慣。

後來與國際接軌才改過來 。

好吧,加個ps:

原始印歐語是後世語言學家根據現時印歐語系諸語的特色,透過比較語言學的方法而倒推出來的假想語言。這種假想語言被認為是現時印歐語系諸語的***同祖先,原始印歐語沒有得到直接證實,所以我也無從得知其書寫順序是否真的就是右行。

其實從現代印歐語來看,也有部分(比如烏爾都語)是左行的。再加上希臘的牛耕體,可以肯定,印歐語的書寫順序是有壹個演變的。梵語與希臘語同樣源自古印歐語,且書寫習慣對書寫順序的影響客觀存在,所以會在壹段時間內發生演變也並不奇怪。

至於閃罕語系與印歐語系應該沒什麽關系,雖然地理位置上看這種關系很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