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蘭花怎樣養好

蘭花怎樣養好

蘭花之幹養與濕養法

、幹法養蘭

傳統養蘭方法均采用幹法養蘭,這種養蘭方法對環境的要求不太嚴格,陽臺裏、房檐下、走廊邊、樹蔭下都可。盆具壹般采用瓦盆、陶盆、木盆、塑料盆等,尤其以腰鼓狀的瓦盆、陶盆較為理想,其透氣性好,吸水性強,非常適合幹法養蘭。蘭盆要求底部有排水孔,側面有透氣孔,如達不到要求,可適當進行加工。盆具的大小,可視蘭株的大小而定,切忌小蘭大盆、弱蘭大盆植料的選用,是蘭花蒔養成功的關鍵。壹般幹法養蘭大多是采用取自深山幽谷有蘭花生長處的腐殖土,然後加入適量的樹皮、顆粒火燒土、泡沫塑料顆粒等進行適當改造,這種植料腐殖質含量豐富,呈微酸性,疏松透氣,非常適合蘭花生長上盆前,先將植料晾曬或用蒸氣消毒殺菌,用不同篩份的篩子分為粗粒、中粒、細粒,分別儲存,粉末狀碎土應棄掉不用。上盆時,先將盆底用碎瓦片、泡沫塊混合填充,作為排水層,主要起排水、透氣的作用,此層約占盆高的五分之壹;然後再加入壹層粗粒植料,可同時加入少量發過酵的羊糞粒等作底肥,此層為基底層,主要起濾水、透氣、營養的作用,約占盆高的四分之壹。將經過修剪、消毒、晾曬的蘭花小心放入蘭盆,理順蘭根,左手扶蘭株,使其保持在理想的栽培位置,右手漸次加入中粒植料,待植料加到壹定量時,輕提蘭株,輕輕搖動蘭盆,再用手輕輕壓實,使蘭根與植料充分接觸,防止蘭根之間有空隙造成空根,然後繼續加植料至假鱗莖處,再次搖動蘭盆,使植料填充密實。此層為營養層,是蘭根生長的主要場所,也是蘭花吸收養份的主要場所,其厚度約占盆高的壹半,當然根據蘭花種類的不同,其厚度也應有所調整,壹般蘭根較粗較長的,可適當增加厚度,蘭根較細較短的,可適當減少厚度。然後再加入細植料,至掩沒假鱗莖三分之二位置時即可,輕輕壓實,使其呈饅頭狀,此層為覆蓋層。為防止澆水時細植料被水沖走或泥水濺入蘭心,還應在此層上再加上適當的保水保護層,壹般此層多采用粗粒硬植料,如顆粒火燒土、蘭石、植金石,甚至五彩石等,江浙地區多采用移植翠雲草,雲南地區則多采用水苔,水苔要先用甲托1000倍液浸泡消毒後,用手擠幹水份,均勻地鋪於盆面,然後澆上定根水,放陰涼通風處管護幹法養蘭中至關重要的壹環就是水份管理。蘭花是肉質性根,無根毛,與蘭菌***生,靠蘭菌菌絲吸收養份供給蘭花生長之需;蘭根本身又是蘭花的重要呼吸器官,需要呼吸氧氣,同時,蘭菌屬需氧菌,其生長增殖也需要氧氣,故植料必須透氣,以保證氧氣的供給,如果水份過多,植料中氧氣含量少,則蘭根呼吸就會受阻,蘭菌也不能正常生長,容易產生空根爛根。幹法養蘭由於采用腐殖土,雖作了適當處理,但其保水性仍較強,通透性較差,且肥份較重,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植料會發生板結、酸化等不良現象,如澆水時機掌握不當,極易捂壞蘭根,影響蘭花生長。古人強調“蘭喜潤而畏濕,喜幹而畏燥”,壹般植料含水量在75~40%最為適宜,低於40%就應澆水,高於75%則時間長了極易漬壞蘭根但具體什麽時候該澆水,什麽時候不該澆水,則又根據所處環境、所用植料、盆具大小、空氣溫濕度、蘭花長勢強弱而定。怎麽判定蘭盆水份的多少呢?蘭家經過摸索,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1、直觀判斷法。根據蘭株葉面狀況、蘭盆表面幹濕狀況進行判斷,如蘭株葉面有輕度脫水,蘭盆表面植料已幹透,扒開表面植料約5cm,仍顯幹時,說明植料已水份不足,應該澆水。2、稱重法。其原理是將試驗植料充分澆透,至無水瀝出時其含水量為100%,將植料充分幹透,其含水量約為20%,分別稱重,通過計算,得出每單位重量對應的含水量,以此判斷蘭盆植料中含水量的高低。理論上,此法較為準確,但實際應用中,也會有所偏差,且不太容易操作。3、插棍法。即將壹根竹棍小心插入蘭盆適當位置,約壹小時後抽出,根據竹棍的潮濕程度判斷蘭盆植料中含水量的多少,現在也有人用電子測濕計取代小竹棍,此法比較有效,也比較容易掌握,缺點是易傷到蘭根。4、敲盆聽音法。端起壹盆蘭花,將其放於耳邊,用手輕敲蘭盆邊沿,如聲音發悶,說明植料含水尚多,如聲音發脆,說明該澆水了。此法需有壹定的經驗,初學者不易掌握。5、對照法。將壹空盆,用相同的植料裝入,然後與蘭盆同時澆水,同時擺放在壹起,檢查時用手指插入對照盆中檢視,即可對照出蘭盆植料的含水量當然,壹些資深蘭家通過多年的摸索,也有壹套自己對植料水份的判斷辦法,壹般只需略作檢視即知水份的多少,可謂“胸中有竹”,則另當別論了澆水方面,強調見幹見濕,澆必澆透。蘭花在生長過程中,蘭根與蘭菌不斷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同時排出壹些代謝廢物,而澆水可以調劑植料中的空氣,排出原來汙濁的氣體,置換入新鮮的空氣,同時沖走排出代謝廢物,此外還可漬死小蟲和蟲卵,阻礙厭氧菌的生長,防止蘭花發生病害壹般而言,冬天要少澆水,因冬天蘭花處於休眠狀態,對水份的需求不大,約半個月至壹個月左右澆壹次即可;春天氣溫漸高,空氣幹燥,蘭花萌發新芽,可適當加大給水,促進新芽萌發和生長,壹般壹個星期左右壹次即可;盛夏至初秋,烈日炎炎,氣溫高,蘭花生長快,對水份的需求大,約3-5天左右給壹次水;仲秋至冬初,早晚溫差大,空氣較幹燥,約7個星期左右給壹次水。陰雨天可適當減少給水澆水壹般采用多次重復給水法,沿盆邊沿呈螺旋狀少量多次給水,直到澆透,也可采用盆浸,但每次只浸壹盆,倒掉後換入新水再浸另壹盆,並註意防止發生病害的交叉感染。由於植料中含有豐富的養份,而蘭花生長相對緩慢,對養份的需求不如其他植物大,故壹般幹法養蘭用肥提倡淡、薄,約每月壹次,以防肥傷,弱蘭、病蘭最好不要施肥。當植料使用壹段時間後,其通透性降低,PH值減小,應給予更換,以防因其板結、酸化而影響蘭花生長總之,幹法養蘭是壹種簡單、方便、實用、經濟的養蘭方法,無需投入太多精力和成本,尤其適用於時間不太充裕、精力有限的蘭友,只要解決好了澆水問題,就可使所養蘭花生長良好,花繁葉茂,花色鮮艷,花香濃郁,不失為壹種較好的大眾化養蘭方法。

二、濕法養蘭

濕法養蘭是在總結幹法養蘭優點和不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濕”,對環境、植料的要求相對要高壹些。采用濕法養蘭,應註意以下六點壹)植蘭環境相對幹法養蘭而言,濕法養蘭對環境的要求要更高壹些,尤其是對溫度、濕度的把握要適當,若溫度、濕度過低,就失去了濕法養蘭的意義。故蘭棚最好應采用全封閉或半封閉式,通風、采光良好,盡量避開各種汙染源,如油煙、粉塵等。加大濕度的常見方法有:蘭棚基礎做防水材料,地面鋪設紅磚、沙石、火山石板等建築材料保水層,或放置水盤、砌築水池等,墻壁采用水幕墻玻璃、火山石板幕墻,噴水加濕等。關於蘭棚建設應註意的問題,筆者已在《蘭棚建設宜把“四關”》中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有興趣的蘭友可進行參閱二)盆具的選用瓦盆、陶盆、木盆、塑料盆都是理想的養蘭用盆,尤其塑料盆,因其價格便宜,輕便耐用,近來成為濕法養蘭用盆的主流雲南、四川壹帶的蘭友大都以蒔養蓮瓣蘭、春劍為主,由於此類蘭花根系較發達,根徑大都在0.4cm以上,根長達20cm以上,故選盆宜選用高腰塑料盆,以利根系生長發育,同時,由於采用濕法蒔養的緣故,所選蘭盆宜瘦宜小。這裏所謂瘦是指蘭盆盆型應修長,區別於傳統幹法養蘭的腰鼓型蘭盆,所謂小是相對而言的,蘭盆是蘭根生長的空間,蘭盆太大會影響透氣、積熱、瀝水,易造成積水爛根,使日常管護難度加大,且浪費植料。太小則會造成蘭根生長空間受限,蘭根相互爭奪空間擠壓植料導致植料板結,使蘭菌活動減弱,同時植料太少,所能提供的各種養份不足,同樣也不利於蘭根的生長,故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那麽怎麽判斷蘭盆是否合適呢?可以用蘭株的根系作為參考,能讓大部份蘭株根系在盆內自然伸展,假鱗莖在盆中的位置略低於盆面就是適合的。當然,如株型特別高大或苗數太多的蘭花,應適當加大用盆。對於春蘭、寒蘭等根系偏細的蘭種,可適當減少蘭盆高度,或增加盆底濾水層厚度三)植料的選用和制備濕法養蘭所選用的植料主要為粗植料,其配制應力求“疏松透氣、瀝水保濕”。筆者壹般的配制比例為:腐葉50%,顆粒樹皮15%,顆粒火燒土15%,泡沫塑料顆粒10%,顆粒紅土7%,蛇木3%。具體配制方法為:將刺櫟葉裝入壹塑料桶內,壓實,沖入90℃以上開水,將櫟葉淹沒,蓋上蓋子,浸泡壹個月,倒掉水,將浸泡好的刺櫟葉裝入塑料袋,紮好口,放入陽光下任其自然發酵約三個月,待其變黑,散發出清香味後,取出過篩,去掉碎葉粉末,稱為腐葉。火燒顆粒土采用直徑約0.5~1厘米的為宜,用前先浸泡約壹個星期。樹皮顆粒直徑約1~2厘米為宜,用前應發酵,以櫟樹皮、柳樹皮等為好。蛇木應剪為約2-5厘米長的小段,用前浸泡壹星期。將腐葉土、火燒顆粒土、樹皮粒、泡沫塑料按比例混合均勻,裝入袋中放置壹段時間後殺菌消毒備用。此植料呈微酸性,含有壹定的養份和蘭花需要的微量元素,非常適合蓮瓣、春劍等的栽培,紅土主要起調節植料酸堿度、供給蘭花需要的微量元素等作用,由於易細碎、易板結,用量不宜多,須待栽培時再加入上盆方法采用分層栽培法,具體為:在盆底墊適量泡沫塑料塊作為排水層,將依上述方法配制的植料加入少量作為基底層,可同時加入少量發過酵的羊糞粒,此層約占盆高的四分之壹,壓實,加入少量紅土顆粒,形成壹薄層,再將經消毒處理的蘭株放入盆中,左手扶蘭株,右手理順蘭根,使假鱗莖與盆口平齊,然後加入植料,邊加邊用手輕輕壓壹壓,使蘭根與植料充分接觸,待加至約壹半時,加入少量紅土顆粒,形成壹薄層,然後加入植料至接近假鱗莖處,再加入少量紅土顆粒,形成壹薄層,再繼續加入植料,以微微露出假鱗莖為宜,用手輕壓植料並理為饅頭狀,然後在假鱗莖周邊撒上剩余的少許紅土顆粒,用少量植金石覆蓋在紅土上面,將經過浸泡消毒的水苔擠去水份,均勻鋪於盆面,澆入定根水即可。當然,以上僅是對雲南蘭友常用的植料而言,如采用仙土等其它植料栽植,可參照處理。當植料使用壹段時間後,易發生腐壞或細碎,應及時更換。四)水份管理濕法養蘭之“濕”,是指重水管理,其有三層含義:壹是適當增加空氣濕度,二是加大給水量,三是加大給水頻次。由於濕法養蘭所用盆具偏小,植料通透性好,排水性強,水份蒸發快,植料不容易積水,因此水份管理中提倡重水管理,空氣濕度宜在70%左右為宜;澆水時要澆透,在壹般情況下,蘭盆內的植料任何時候都是潮潤的;澆水的頻次要加大,澆水頻次大的好處在於:壹是可以帶動植料中的氣流運動,置換植料中的空氣,同時水中的氧氣也會釋放出來,從而使植料中的空氣富含氧氣,供給蘭根、蘭菌。二是可以帶走蘭根和蘭菌所產生的代謝廢物,更有利於蘭根生長和蘭菌活動。三是可使植料有機質加快轉化,為蘭花提供豐富的營養,並防止植料發酵產生的熱量和廢物危害蘭根。四是鮮新的水活性高,含有壹定的養料和微量元素,更有利於植物吸收利用。采用濕法管理,對水質的要求要比幹法的要高,新鮮的雨水是較好的澆蘭用水,但壹則難以收集,二則壹些地方空氣汙染大,雨水有可能被汙染,故而現在大都采用自來水,但因自來水中含有氯氣,對於濕法養蘭而言,長期直接使用,過高的氯含量會影響蘭花生長,並且氯氣發生化合反應所產生的原子氧是極強的殺菌劑,會抑制蘭菌的活性,故最好還是放置12小時左右,待其中氯氣大部份逸出後再使用;如采用井水,因井水中鈣質含量較高,長期使用極容易在盆面及蘭根部形成碳酸鈣沈澱層,影響蘭花生長,故應加入少量草酸沈澱掉鈣離子。對於存儲時間過長的水,由於水分子的鏈聚作用,水的物理活性大大降低,不利於蘭花吸收利用,故應盡量使用鮮活的水當然,重水管理不等於沒有規律、沒有節制地亂澆水。壹般而言,應掌握壹個原則:天熱多澆、天冷少澆,天晴多澆、陰雨天少澆,小盆多澆、大盆少澆,健壯苗多澆、病弱苗少澆,空氣幹燥多澆、空氣濕潤少澆。初春至初夏,每天可澆1-2次,以早上日出後、傍晚日落前進行;盛夏至仲秋,可每天澆2-3次,於早、中、晚進行;秋末冬初可2-3天澆1次,於早上日出時或傍晚日落時進行;隆冬時節,因蘭花處於休眠期,對水份的需求較少,可壹星期左右澆1次,於晴朗的中午進行。澆水時壹定要澆透,切忌澆半截水,以防因植料過份幹燥造成蘭花空根,影響蘭花生長。澆水時還要註意防止水濺入葉心,如不慎濺入要用棉紙條及時吸幹。澆水後要加強通風、采光。由於濕法養蘭采用重水管理,勢必造成植料中的部分養料隨水份流失,故而適時施肥是極其重要的。壹般宜淡宜薄宜勤。筆者采用自制有機肥料施用,效果不錯,方法為:將油菜餅、蒿芝草等分別浸泡,自然發酵壹年以上,按1:10的比例加入清水澆蘭,壹星期壹到兩次即可。同時結合采用葉面施肥,用2000倍左右磷酸二氫鉀及尿素溶液分別噴施,以葉面形成細滴不流入葉心為度,時間以早晚施用較佳,如不慎流入葉心,同樣應用紙條小心吸幹。如不具備自制有機肥的條件,或嫌自制太麻煩者,可直接施用市售蘭肥,如魔肥、高萃、蘭菌王等。不管是自制蘭肥還是商品蘭肥,施用前最好先用普草做實驗,了解其有無危害、施用的適宜濃度,以防不測。五)采光和通風管理濕法養蘭,由於采用重水管理,而春夏秋時節水溫通常較室溫低,容易造成蘭盆內溫度過低,影響蘭花生長,因而壹方面要對水溫要有所要求,水溫不能太低,太低易造成盆溫驟降,造成蘭花生理性脫水;但水溫太高又易造成蘭盆內積熱,悶壞蘭根,壹般可比環境溫度略低即可。另壹方面,要適當加大采光量,以滿足蘭花對溫度的要求。陽光是植物生長的原動力,“萬物生長靠太陽”,蘭葉通過光合作用生產養份,除滿足自身需要外,還供萌發新株,繁衍後代之用。同時,適當的光照,可增強植株抗逆性,殺滅有害病菌,促使蘭花正常萌發葉芽、花芽,正常開花,並能促進葉藝、花藝的進化。光照還能提高蘭盆內的溫度,促使盆內有機質的分解轉化,為蘭花生長提供必要的養料。通風也是蘭花生長的壹個重要條件。尤其濕法養蘭,由於采用高溫高濕,各種病菌容易滋生,且澆水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蘭心積水,如不註意通風,極易發生病害,而空氣的流動不僅可以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長,還有利於盆內植料中空氣的流轉,並可帶走蘭心內的濕氣和周圍不利於蘭花生長的廢氣、雜氣,故而加強通風是十分必要的。通風壹般采用自然通風較好,以玉溪為例,由於常年南風習習,可在蘭棚的南面、北南開設通風窗,即可達到滿意的效果;如不具備開窗條件,或自然通風滿足不了實際需要時,則使用電風扇進行人工通風換氣也是壹個不錯的選擇六)病蟲害防治<如前所述,幹法養蘭易造成植料板結、酸化,從而產生各種病害,尤以根部病害如莖腐病、根腐病以及白絹病為主。而濕法養蘭,由於局部環境濕度大,在盛夏季節,極易造成各種有害菌的繁殖,危害蘭花,常發生的病害主要有軟腐病、莖腐病、腐爛病等,輕則影響蘭花生長,重則造成蘭花枯死,因而,病蟲害的防治尤為重要。首先是防。註意環境衛生的整潔,及時清除各種廢棄垃圾,定期噴灑消毒劑如優氯凈、石灰水進行周圍環境的消毒,對盆具要用高錳酸鉀溶液嚴格消毒,植料在使用前應用蒸汽高溫消毒,如不具備條件,也可采用陽光暴曬的方法進行消毒;正常管護中的蘭花,每隔壹定時間要定期噴灑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鏈黴素、甲酸靈錳鋅等藥液進行預防。其次是治。對發生炭疽病、白粉病、黑斑病等葉部病害的蘭株,因這類病害對蘭花的危害壹般不大,可直接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世高等噴灑即可,並註意及時剪除發病部位及枯枝敗葉;對發生軟腐病、黑腐病、白絹病、立枯病等嚴重病害的蘭花,應堅決隔離,及時翻盆,用鋒利的刀具切下發病蘭株,同時與發病蘭株相連的健康蘭株也極有可能感染了病原,也應壹並切下,作焚毀處理,每次切割後刀具都應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酒精消毒。將其余健康蘭株按離發病蘭株距離的遠近分別分株,用清水反復沖洗,放入500~1000倍左右(可比平時施用濃度稍大)的甲酸靈錳鋅、敵克松、鏈黴素等藥液(根據所發病害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抗菌藥物)中浸泡半小時,撈出,將蘭根朝上掛於通風處晾幹。如系離發病蘭株較近的蘭株,可再浸泡消毒壹次,晾幹,在切口處灑上少量幹藥粉,也可在假鱗莖周圍用毛筆醮水塗濕,灑上少量幹藥粉,然後換用新鮮植料重新上盆,並讓假鱗莖暴露,便於觀察、治療和蘭株的恢復;在蘭株四周澆入甲酸靈錳鋅、敵克松、鏈黴素等藥液作為定根水,但切忌直接噴澆於蘭株上,然後置於通風幹燥處,偏幹管理,壹星期後再澆壹次。對於感染病毒病的蘭株,應堅決焚毀;對感染疫病的蘭株,因其救治較困難,傳染性較強,原則上也應焚毀,如系名貴蘭花,可采用如上方法進行對癥救治,但應采取嚴密隔離措施,以防傳染。這裏有壹個誤區,壹些蘭友翻盆後喜歡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作為消毒劑,如系正常蘭株的消毒未嘗不可,但長期使用可造成病菌產生耐藥性,使藥效大為降低,故應幾種不同組份的藥劑輪流使用,且嚴格控制濃度,切忌濃度過高或過低。如用於患有上述嚴重病害蘭株的消毒,由於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對這類病害的病原體抑制作用較弱,消毒效果並不理想,病害易反復發作,綿延不絕,造成較大的損失,故應對癥下藥,盡量選用對該種病害效果較好的藥劑,如根腐病選用敵克松,軟腐病選用鏈黴素,莖腐病選用甲酸靈錳鋅,白絹病選用井崗黴素等第三是要及時殺蟲。大多數害蟲,如蚧殼蟲、蚜蟲、紅蜘蛛、線蟲等,不僅消耗掉蘭花的養份,使蘭花長勢羸弱,免疫力降低,還會使蘭花產生傷口,導致病菌侵入,極易引發病害;蛞蝓、螟蟲等則啃食蘭葉、幼芽、花芽,危害同樣不可小視,對這類蟲害,可用敵殺死、樂果、天丁等噴殺,也可采用呋喃丹施於根部進行防治,效果較好,但要註意用藥安全,以防人畜中毒,切忌使用滅害靈等噴殺;螞蟻雖很少會直接對蘭花產生危害,但它們往往為蚜蟲、蚧殼蟲的發生危害提供條件,也要註意殺滅;蚊蟲、飛虱可采用黃板誘殺。同時,還要註意不斷學習和積累壹些蘭花疾病防治方面的有關知識,虛心向他人求教,以不斷增強自己的蘭病防治水平總之,采用濕法管理,由於水量供給充足,植物體內水份含量高,體內物質濃度相對較低,容易激發蘭花萌芽和生長,且由於其生長環境相對較好,故用此方法養蘭可有效提高蘭株發芽率,促進蘭花的生長發育,提高養蘭效益。但此法僅適用於平時工作不太忙,空閑時間較寬裕的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