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營丘鎮的歷史古跡有哪些?

營丘鎮的歷史古跡有哪些?

營丘鎮歷史古跡有: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存、原始宮殿遺跡、齊國故都遺址、姜太公祠,遠古東夷時代的祭臺遺址,石祖林。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南岸,南到江蘇淮北壹帶,基本處於古籍中記載的少昊氏文化地區。另外該文化類型的遺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後得出數據,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約6500—4500年,延續時間約2000年左右。根據地層疊壓關系和遺物特征,可以區分為早、中、晚3期。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遊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壹類文化遺存。為漢族先民的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距今約4600-400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遊的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等省。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歷城縣龍山鎮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壹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征的文化遺存。根據這些發現,考古學家把這些以黑陶為主要特征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

姜太公祠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古營丘)城區,是山東省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獨具齊文化特色的旅遊勝地。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壹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是周代齊國的第壹代國君,被歷代帝王尊封為“武聖”、“武成王”,民間傳太公為神上神。近幾年,中國臺灣地區與東南亞各國的姜太公後裔紛紛來臨淄尋根祭祖,八月初三是姜太公聖誕,每年皆舉辦隆重的大型慶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