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華佗的著作

華佗的著作

華佗的醫學著作有《觀形察色並三部脈經》壹卷,《枕中灸刺經》壹卷,《華佗方》十卷,《華佗內事》五卷,均已散失。但在王叔和的《脈經》和後世《千金要方》、《外臺秘要》中,都可以看到華佗論脈的壹些方法。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208年)。著名醫學家。少時曾在外遊學,鉆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

華佗壹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後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殺,所著醫書已佚。

華佗的醫書雖然被全部焚毀,但他的學術思想卻並未完全消亡,尤其是華佗在中藥研究方面。其弟子吳普則是著名的藥學家,《吳普本草》的很多內容都可以在後世醫書中看到。

華佗的後世評價

華佗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壹,他善用麻醉、針、灸等方法,並擅長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的方法並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主張之下,外科手術在中醫學當中並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

有些醫史學家考證出,華佗所用的治療方法在印度醫學中有所記載,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藥物“蔓陀羅花”也是印度所產,因此他們提出華佗壹生遊歷於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這種說法有壹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