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南陽有哪些名勝古跡?我想寫壹篇作文。

南陽有哪些名勝古跡?我想寫壹篇作文。

南陽風景區

荊紫關南陽芝罘伊泰張衡墓益生寺芬達山陜會館內鄉縣雅漢桑城武侯祠漢畫館丹江口水庫/九龍溝旅遊區寶天曼生態旅遊區

/jqzx/jingdian.aspx?id = 001001026012

——參考上面四君玲瓏關於南陽景點的回答。

南陽景區旅遊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境內山川秀美,文化燦爛,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南陽是國家文化名城。

南陽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主要有四大系列:1、龍城楚文化系列、丹陽舊址、司夏春秋楚墓等。2.中國文化系列,主要以大科學家張衡的墓地和故裏、“醫聖”張仲景的墓地和祠堂、諸葛亮當年耕田的武侯祠、全國最大的南陽漢畫博物館為特色;3.三國文化系列,包括武侯祠、火燒王波的遺址、諸葛亮和劉備在新野商議的平臺、關羽騎馬的漢桑城和劉禪的出生地太子閣。4.基本保存完好、全國為數不多的南陽府、內鄉縣府,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均屬壹流,五裏長街的荊紫關古街,清代建築風格基本保存完好,鄧州傅生寺的芬達,因地宮發現“金棺銀梳”等珍寶而引起轟動的博代基、香延寺、丹霞寺等古剎。自然景觀主要有兩個景點:1,原始森林,動植物資源豐富,寶天曼有溶洞、瀑布、懸崖峭壁,九龍溝有瀑布、石林陡峽谷,伏牛山,丹江口水庫重點旅遊區,亞洲第壹,煙波浩渺,水資源豐富,集楚文化、宗教文化於壹體;2.水簾洞、太白頂、桃花洞、懷遠、李倩淮河發源地等融佛教文化、神話傳說於壹體的自然風景區。南陽的旅遊紀念品也是壹大優勢。玉器、烙畫、地毯、絲綢、刺繡、骨雕、根雕、盆景、黃石硯等手工藝品琳瑯滿目。隨著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系列的開發,可以形成南陽旅遊發展的群體優勢,吸引國內外遊客,成為南陽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南陽佛教文化網某論壇南陽景區旅遊。

河南省南陽市名勝古跡

南陽市

武侯祠位於南陽市西臥龍崗。據說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為之鞠躬盡瘁,魏晉時建祠紀念。元初,廟被兵燒,大德年間(1297-1307)重修。清康熙年間(1662-1722),南陽郡守羅京在寺內發現了前人題寫的“臥龍崗十景”石刻,在寺外重修了半臺、老龍洞、葉韻庵、曹璐、小虹橋、抱膝石、耿恭亭、古柏亭、梁府巖、諸葛井。形成宏偉的古建築群。寺內碑刻眾多,嶽飛筆下的諸葛亮是典範,書法灑脫。殿東南角有個平臺,據說是諸葛亮讀書的地方,西南角有個龍角樓。

漢畫像博物館位於南陽市西臥龍崗,是漢畫像石墓集中的地區之壹。畫像石很早以前就被發現了,建國後大量出土。該館建於1937,收藏了2300多幅畫像石,並將發掘出的漢代畫像石墓移至該館修復陳列。漢代畫像內容豐富。畫像采用淺浮雕和濃淡的技法,註重畫面的磅礴氣勢,給人粗獷、質樸、奔放的感覺,在漢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醫聖祠在南陽市東關的溫良河畔。為紀念東漢名醫張仲景而建。張仲景(150-219)南陽縣人。醫術精湛,如後世收藏的《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尤為著名。這座寺廟分為兩部分。大門左側立著“醫聖張仲景故裏”紀念碑。大門內10米為張仲景墓,墓前立有“東漢長沙醫聖張仲景墓”碑。墓後有中殿和正殿,兩側有三條走廊。建國後,又進行了大修理。

張衡墓在南陽市石橋鎮西。張衡(78-139)生於南陽Xi鄂(今南陽石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和作家。創建壹個使用液壓旋轉的渾天儀和壹個測量地震的地震儀。陵墓周圍建有磚砌隧道和墻壁。墓前有“漢代尚書張墓”碑。

鄧州市

百花洲書院位於鄧州市東南角。它是宋代著名作家範仲淹的講學場所。北宋五年(1045),範仲淹被誣陷,貶為鄧州刺史,在此建書院講學。在春風堂的門上,有壹句範仲淹寫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傅生寺塔位於鄧州市傅生寺。建於北宋天盛年間(1023-1932),元末毀於火,明洪武初年重建。塔門以南,平面八角形,為七級亭式磚塔(原為十三級),高36米。塔身全部用青灰色磚砌成,每層墻壁上嵌有千余塊佛像雕刻磚。塔內有塔室和旋梯,可逐級登上。1988在修塔的過程中,發現了地宮。經考古發掘,地宮位於塔心之下,深5米,由大門、通道、宮殿三部分組成,總長9.5米,面積15.4平方米。子宮的地板是六角形的,子宮的高度是3.4米。宮內出土文物28件,其中銅鏡2面,鐵塔2座,銅燈1,銅絲編織器1。還有金棺、銀器、鍍金雙龍銀壺、彩色玻璃葫蘆等。,都是稀世珍寶。

桐柏縣

懷都寺位於桐柏縣東部。桐柏縣是四大古瀆之壹淮河的發源地。該寺建於東漢顏夕六年(163),原址在縣城西南15公裏處。北宋七年(1014)移至此處,明清時又進行了補充修繕。寺內文物包括北宋第三年(1043)鑄造的壹對鐵中國表,此外還有供奉瀆神的廟堂碑文和增設廟堂。元二年(1329)

水簾洞在桐柏縣城西5公裏處。群山環繞,蒼松翠柏,是桐柏山著名的風景之壹。水簾洞離地面約20米。洞內有壹尊獼猴雕像,有泉水從猴子身上流出。洞口被從山頂傾瀉而下的瀑布覆蓋,沿著石壁有樓梯和鐵鏈可以爬上去進入洞穴。水簾洞下溪河附近有壹座小廟。

太白頂在桐柏縣的西南部。桐柏山主峰海拔1100米以上。山頂寬腰窄,險峻壯觀。山上蜿蜒曲折,有“十八扭”、“壹片天”、“龍觀寺”等。山頂有雲臺寺、祠堂、大乘大雄寶殿,供奉極樂佛,終日香煙繚繞。太白頂山風景優美,景點眾多。

方城縣

佛溝摩崖造像位於方城縣寺門村東南8公裏的桐柏山半山腰。出土於北魏至唐代。分別刻在南北兩塊巨石上。* * * 32個龕,138體。最高的佛像是1.40m,最小的只有0.20m..整尊雕像精雕細刻。

淅川縣

香巖寺位於淅川縣城南40公裏的龍山南麓。始建於唐代,明代重建,後又多次修繕。寺廟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石牌坊為三座四柱建築,上書“仙通寺”四個字,兩側各有壹對石獅子。韋陀大廳布滿壁畫,12折疊柱排列在走廊裏。大雄寶殿,5間寬,3間深,硬山風格。寺東竹林中有兩座漢白玉塔,為六角七層亭閣,高15米。寺廟後面有壹個珍珠銀泉。

紫荊關古建築群位於淅川縣荊紫關鎮。鎮上現存的古建築有法海寺、郎平宮、山陜會館、黃愚亭、萬壽宮等。鎮上的街道呈南北走向。古董。鄯善會館,始建於明代,是鄯善商旅和集會的場所。法海寺始建於唐代,明清時又有所擴建,寺內古柏參天。郎平宮意味著“平靜”,而飛行大廳則供奉著楊斯將軍的雕像和船夫們的古代聖賢的牌位。寺前建有四角建築,建築技術精湛。

丹江口水庫位於湖北省淅川縣南部,丹江口市北部。攔截漢江上遊及其支流丹江。大壩於1958在丹江口市北部修建,於1973竣工。大壩長2.5公裏。水深100米,水面廣闊。巖口周圍水域狹窄,兩岸山巒高聳,故有“小三峽”之美譽。

鎮平縣

博代基在鎮平縣城北13km的興化山東麓。建於唐代,宋、明兩代重建。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許多寺廟腐朽不堪,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了100多座寺廟。建築依山勢分布,從山門到藏經樓,進入兩邊的院落和僧房,隱於竹林之中。

唐河縣

泗州塔位於唐河縣東博代集。平面呈八角形,12層空心磚石塔,高68米。始建於北宋紹聖二年(1095),明萬歷七年(1579)和三十二年兩次修繕。塔基寬約6.7米。塔內有螺旋梯,由墻壁支撐,爬上樓梯。可以去10樓。回望塔底,感覺自己身處深淵。

源潭陜西會館位於唐河縣北源潭鄉。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館內存有正殿、附殿和東廂房。正殿是大殿的主體建築,氣勢宏偉。上檐以琉璃脊為頂,主脊兩側雕有幾條龍。在主山脊的中央,有壹座2米高的琉璃重檐建築,坐落在山頂上。廟裏的雕梁畫棟非常漂亮。正殿南面有壹對鐵旗桿,高17米,分別插在兩個鐵獅子的背上。

南召縣

丹霞寺位於南召縣劉珊鄉麻窩。因每到日落,彩霞從山谷中升起,顏色如花似花,故名丹霞寺。該寺建於唐代,清代重建。這座廟坐北朝南,聳立在山上。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山門、觀葉殿、伽藍殿、毗盧殿和方丈殿,兩側有石獅、回廊和藏經樓。此外還有元明清磚墓14座,石碑8座。特別是清代的大理石寶塔,更是河南省的墓塔之寶。

內鄉縣

縣政府在內鄉縣。始建於元代大德八年(1304),清光緒二十年(1894)重修。是中國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縣級政府辦公場所。它由大門、正殿、議事廳、亞茂廳、重光門、勤業廳、唐三廳和東西花廳組成。大廳裏的建築物上畫著許多花鳥。縣衙內左有箭架,右有黑折扇。現在縣政府已經成為中國第壹個縣政府博物館。

文廟的正殿在內鄉縣。建於元代大德八年(1304),後毀於明洪武初年重建。五室寬,三室深。寺廟的屋頂覆蓋著灰色的石板瓦。廟裏的柱子很粗。在寺廟的前面,有壹個建於清朝的拱形淩星門。門外有壹對斜倚石獅,內有明代萬歷十五年(1587)孔子像,為唐代摩訶吳道子原作。

新野縣

漢臺位於新野縣城關鎮。

漢桑市在新野縣城關鎮。

社旗縣

杉杉會館*位於社旗縣。創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秦晉時期為商人建立的行會。面積為1530平方米。館內有壹座戲臺懸樓,又名八卦樓,高30米,鬥拱飛檐。兩側有鐘鼓樓,樓前有琉璃,圖案精美,金碧輝煌。大拜堂是會館的中心,雕梁畫棟,氣勢恢宏。這座寺廟高34米,下面有壹個高高的平臺,四周有石頭圍墻。寺前有石牌坊,雕有金龍纏玉柱、文武獅子和八字愛情圖。

西夏國

老墳崗在西峽縣。

白宇在西峽縣。

屈原崗在西峽縣屈原崗村。

蓮花洞位於西峽縣社尾鄉富嶺村。

——/ shtml/HN _景點_南陽.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