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彜族、苗族、傣族、壯族、瑤族、回族、布依族、拉祜族、布朗族
紅河州是壹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州,有10個世居民族,有241萬少數民族人口,少數民族占紅河州總人口的57.5%,民族聚居區占紅河州國土面積的98%。
以彜族和哈尼族為主,彜族達108.58萬人,占總人口的24.48%;哈尼族達8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8.23%。人口超過10萬人的有彜族、哈尼族、苗族、傣族、壯族。
擴展資料:
雲南紅河州的主要少數民族:
1、彜族
彜族古籍文獻豐富,全州散存於民間的彜文古籍二千多卷,著名文獻有《尼蘇奪節》、《彜族創世紀》、《太陽歷》等。經典的舞蹈有哈尼族的芒鼓舞、樂作舞,彜族阿細跳月、煙盒舞,苗族蘆笙舞等。
經典音樂有石屏彜族的海菜腔等。《哈尼四季生產調》、哈尼族多聲部音樂、彜族煙盒舞、彜族海菜腔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族樂器有彜族的巴烏、口弦,苗族的蘆笙,傣族的葫蘆絲等。圖騰崇拜有哈尼族的祭龍,彜族的祭火、祭山等。
2、哈尼族
哈尼族
哈尼族是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之壹。
哈尼族有悠久的歷史,與彜族、拉祜族永源於古代的諸羌部落。隋唐時期,哈尼族與彜族的先民同被稱為“烏蠻”部落。當時,滇南、滇東北的“烏蠻”部落,被成為“南中”、“三十七蠻部”,其中“因遠”、“思陀”、“溪處”、“落恐”、“王弄”等七部多為“和蠻”(“和泥”),為哈尼族的先民。
公元937年,南詔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曾聯合“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篡奪南詔政權的“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哈尼族的社會形態,在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前已基本進入封建社會,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紅河南岸的哈尼族地區仍處於封建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的地區。
百度百科-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