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墨家思想獨特的政治屬性和西漢武帝的勾結政策,墨家思想不斷受到壓制,逐漸失去了存在的現實基礎,在中國逐漸消亡。
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那壹堆舊論文中再次挖掘出墨學,發現了它的進步。近年來,通過壹些新墨家的努力,墨家學說中壹些有益的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擴展數據: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位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被認為是壹位具有儒家思想的顯學。
他提出了兼愛、互不侵犯、尚賢、尚同、天誌、明貴、非命、非福、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節用、尚賢為支點。
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壹套在幾何、物理、光學方面成就卓著的科學理論。當時百家爭鳴,被稱為非儒即墨。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三派:相日池墨、祥符墨、鄧玲墨。弟子們根據墨子生平史料,收集他的語錄,完成了《墨子》這部傳世之書。
百度百科-墨家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