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醬腌菜的歷史起源

醬腌菜的歷史起源

由於我國有許多原產蔬菜,很早就制作和應用食鹽,新石器時代期已發明了陶器,公元前就掌握了制曲術,因而我國制作加鹽的醬腌菜的歷史甚為悠久,可能起於周代以前。古籍中的“菹”字,指將食物用刀子粗切,也指這樣切過後做成的酸菜、泡菜或用肉醬汁調味的蔬菜。至漢以後,“菹”字泛稱加食鹽、加醋、加醬制品腌制成的蔬菜。1971年,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豆豉姜,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實物證據,是世界上貯藏最久的醬菜。我國制作醬菜的調料,主要有鹽、醬、酒糟、醬油、糖、醋、蜜、蝦油、魚露等。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壹書中,記載的“菹”***數十種,大多是鹽醋制品,是醬腌菜工藝史上極重要的史料。至明、清時,醬腌菜水平達到最高點,品種極為豐富,這是我國人民對人類飲食文明特有的貢獻。今之醬腌菜產地甚多,遍及全國各地,四川等地的榨菜、四川大足醬菜、鎮江醬菜、北京天源醬菜、揚州醬菜、北京六必居醬菜等,都是富有特色、馳譽中外的產品。《周禮.天官.醯人》“七菹”鄭玄註:“韭、菁、茆、葵、芹、箈、筍......凡醯醬所和,細切為齊,全物若艓為菹”。《說文》:“菹,酢菜也。”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仲冬之月,采擷霜蕪菁、葵等雜菜,幹之,並為幹鹽菹。”清袁枚《隨園食單》:“腌冬菜黃芽菜,淡則味鮮,鹹則味惡。然欲久放非鹽不可。常腌壹大壇三伏時開之,上半截雖臭爛,而下半截香美異常,色白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