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古代人除了姓名還有字什麽?

為什麽古代人除了姓名還有字什麽?

“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壹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種:

①同義反復。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②反義相對。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餘(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連義推想。趙雲字子龍(雲從龍);晁補之,字無咎;蘇軾,字子瞻(《左傳僖28年》:“君馮軾而觀之”);嶽飛字鵬舉。

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系,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裏,故字又稱作“表字”。這三種是主要的,另外還有以幹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後加父(甫)的情況壹般也歸入字的範圍。

命字方面與命名同樣,有著時代氣息,壹個總的趨向是美詞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顯。

唐宋以後,由於理學加強,壹些繁文褥節越來越多,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稱字,是為了表尊敬,但時間長了之後,漸感稱字還不夠恭敬,於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