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葶藶大棗瀉肺湯簡介

葶藶大棗瀉肺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金匱要略》卷上:葶藶大棗瀉肺湯 2.1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別名 2.2 處方 2.3 功能主治 2.4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用法用量 2.5 備註 2.6 摘錄 3 《金匱》卷上:葶藶大棗瀉肺湯 3.1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別名 3.2 處方 3.3 功能主治 3.4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用法用量 3.5 各家論述 3.6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臨床應用 3.7 摘錄 4 《赤水玄珠》卷五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附註 附: 1 古籍中的葶藶大棗瀉肺湯 1 拼音

tíng lì dà zǎo xiè fèi tāng

2 《金匱要略》卷上:葶藶大棗瀉肺湯 2.1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別名

葶藶大棗湯(《醫宗金鑒》卷六十七)。

2.2 處方

葶藶15克(熬令黃色,搗丸)大棗12枚

2.3 功能主治

瀉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癰,胸中脹滿,痰涎壅塞,喘咳不得臥,甚則壹身面目浮腫,鼻塞流涕,不聞香臭酸辛;亦擡支飲不得息者。

2.4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用法用量

先以水600毫升,煮棗取400毫升,去棗,納葶藶,煮取200毫升,頓服。

2.5 備註

方中葶藶子入肺瀉氣,開結利水,使肺氣通利,痰水俱下,則喘可平,腫可退;但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棗之甘溫安中而緩和藥力,使驅邪而不傷正。

2.6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3 《金匱》卷上:葶藶大棗瀉肺湯 3.1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別名

葶藶湯、葶棗散、瀉肺湯、葶藶大棗湯

3.2 處方

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12枚。

3.3 功能主治

肺癰,喘不得臥;肺癰,胸滿脹,壹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支飲胸滿者。

3.4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用法用量

葶藶湯(《聖濟總錄》卷二十四)、葶藶散(《醫學入門》卷七)、瀉肺湯(《千金方衍義》卷十七)、葶藶大棗湯(《金鑒》卷六十七)。

3.5 各家論述

1.《千金方衍義》:“肺癰已成,吐如米粥,濁垢壅遏清氣之道,所以喘不得臥,鼻塞不聞香臭。故用葶藶破水瀉肺,大棗護脾通津,乃瀉肺而不傷脾之法,保全母氣以為向後復長肺葉之根本。然肺胃素虛者,葶藶亦難輕試,不可不慎。

2.《醫方論">刪補名醫方論》:肺癰喘不得臥及水飲攻肺喘急者,方中獨用葶藶之苦,先瀉肺中之水氣,佐大棗恐苦甚傷胃也。

3.6 葶藶大棗瀉肺湯的臨床應用

1.痰喘:孫兆治壹人病吐痰頃刻升余,喘咳不定,面色郁黯,精神不快。兆告曰:肺中有痰,胸膈不利,當服仲景葶藶大棗湯,瀉中有補,壹服訖,已覺胸中快利,咯無痰唾也、2.滲出性胸膜炎:用葶藶大棗瀉肺湯為主,結合辯證加味治療滲出性胸膜炎15例。方用葶藶子1520g,大棗1520g,痰多水多,體壯者重用。兼風寒表證者,加荊芥、防風、蘇葉;兼風熱表證者,加桑葉、菊花、銀花、連翹;兼少陽證者,加柴胡、黃芩;偏熱痰者,加黃芩、桑白皮等;胸痛明顯者,加丹參、郁金等;胸水多,呼吸困難者,加甘遂末0.51g。結果15例患者全部臨床治愈。發熱壹般在入院後壹周內退熱,胸腔積液在三周左右基本消失。

3.7 摘錄

《金匱》卷上

4 《赤水玄珠》卷五 4.1 方名

葶藶大棗瀉肺湯

4.2 組成

甜葶藶、苦葶藶各等分,大棗。

4.3 主治

面目浮腫,喘嗽痰涎。

4.4 附註

方中大棗用量原缺。

古籍中的葶藶大棗瀉肺湯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註》:[卷二]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第七

,又特為肺癰而諄諄言之也。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註此承上條,以明急治之義也。肺癰...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二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論三首、脈證四條、方十五首

本方。無半夏人參。加竹葉。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尤〕肺癰。喘不得臥。肺氣被迫。亦已...

《金匱要略方論》:[卷上]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服壹升,日三夜壹服。11.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葶藶大棗瀉肺湯方葶藶(熬令黃色,搗丸...

《高註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入氣源。故喘滿而死矣。五條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葶藶大棗瀉肺湯方葶藶(熬令色黃搗丸如...

《醫門法律》:[卷六]肺癰肺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