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貔貅是熊貓嗎?

貔貅是熊貓嗎?

大熊貓在遠古被稱為貔貅,這是有歷史記載的,詩經、莊子、尚書、本草綱目都有記載,最出名的莫過於司馬遷《史記 五帝本紀》的記載了,司馬相如作《上林賦》也有描述,都曾提過大熊貓貔貅這壹古稱。至於五大瑞獸之壹的貔貅,是根據大熊貓的原型展開想象造就的,已經不是壹回事了,就像鳳凰的原型是長雉雞道理壹樣。

各朝代大熊貓的名稱不斷變化,考證出來的有幾十個,抄幾個有權威的吧。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記》中記載,遠在4000年前,有壹個部落的首領叫黃帝,他利用馴養的虎、豹、熊、貔貅(大熊貓)等猛獸助戰,在阪泉(今河南逐鹿縣)打敗了另壹個部落首領炎帝。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匯編的《尚書》和《詩經》,記述了貔貅皮(大熊貓皮)是皇帝進貢的珍品。貔像虎豹壹樣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為貔壹樣的威武英勇,以至軍隊打著“貔”、“貅”的旗號,象征著戰無不勝。

春秋戰國時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經》中記敘,它很像熊,毛色黑白,產於邛崍山嚴道縣(今四川滎經縣),並說它食銅鐵,故稱食鐵獸。

漢代(2000年前)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記敘,漢武帝時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縣、戶縣界)方圓200裏,放養很多禽獸,供皇帝狩獵,而貘(大熊貓)列為前茅。

西晉時(1700年前)稱大熊貓為騶虞,因為它只吃竹子,不傷害獵食其他動物,是壹種能與友鄰和平***處的“義獸”,故在當時把大熊貓當作和平友好的象征。當兩軍交戰,殺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時,只要有壹方舉起“騶虞”旗,戰鬥會嘎然而之,因為戰爭規則:凡使用“騶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沖突。

據日本《皇家年鑒》記載,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則天將壹對活體白熊(大熊貓)和70張皮作為國禮,送給日本天武天皇。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幽室靜養,感覺冷風颼颼,膚寒頭疼,有人送給他壹個畫了大熊貓的屏風,果然有避風祛邪,驅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賦詩《貔屏贊》,詩人借大熊貓需要壹個和平安靜的環境才能生存,抒發他不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不幸和饑荒。

明朝李時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綱目》,記述了貘皮可作睡墊可防寒濕,驅瘟疫避邪氣;作為膏藥,能穿透肌膚防治腫瘤;尿加水飲,可溶解誤食入人體內的金屬雜物。

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古籍和地方誌中可以看到,自古以來,大熊貓就是神秘的傳奇式的異獸,十分珍惜。還可以確認,大熊貓曾廣泛分布於中國華北地區的河南,西北地區的陜西、長江中下遊的湖北、湖南,華南地區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和四川盆地的周邊山區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