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來源
源流壹
源於少昊氏,以邑為氏。據《通誌氏族略》等所載,少昊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少昊之子般為工正,古籍又作“弓正”,主制弓矢,封於尹城,世稱“尹般”。般的後代多用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壹直在尹城(今山西隰縣東北)這個地方。西周滅亡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尹氏後裔為避免戎族的侵擾,也遷居洛陽附近。作為尹氏封邑的尹城也遷到了這裏,這第二個尹城(今河南新安縣東南),屬於東周王朝的“畿內國”,屬首都直轄。《左傳》記載:魯昭公二十三年,由於卷入王位繼承問題,東周王朝與尹城之間發生了壹場戰爭。東周王朝派單子,劉子兩路軍隊沿洛河兩岸進攻尹城,被尹文公擊敗。公元前516年,晉國卿士趙鞅大合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隨後在趙鞅和荀躒率晉軍入周,占領王城,這第二個尹城不久就不在了,族人遂散居於列國,以原先封邑“尹城”為姓氏,尹氏以此立姓。
源流二
出自西周太師兮甲。兮甲,字伯吉甫,世稱“尹吉甫”,是周宣王執政時期的大臣。在周厲王時期,由於其殘暴的統治激起起了國人起義,周厲王被驅逐流放於彘地,周厲王病逝後眾大臣擁立太子姬靜,是為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後,任用賢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為輔佐,整頓朝政,使日益衰弱的周室重新復興。兮甲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王朝的少數民族,北拒獫狁,南征淮夷,由於兮甲的赫赫戰功,深受周宣王賞識,封其官名為“尹”,後來,周宣王又把鉅邑(今河北南安)賜給尹吉甫作為封地,兮甲位居師尹,其後人述其官職,庶長子伯奇以“吉”為氏,嫡子伯封以“尹”為氏。
源流三
出自羋姓。羋姓源於南方楚國,為“荊楚十八姓 ”之祖,後有衍化為尹氏。
源流四
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記載,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葉古祿特氏、音齋氏有漢化尹姓;滿族、錫伯族章佳氏有漢化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壯族、朝鮮族等均有尹姓分布。[1]
得姓始祖
尹般(pán):據《路史·後紀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於尹城,世掌其職”,“尹,般之封,今汾州。鄭樵說故尹地,及周為尹氏采,王符雲慶姓蓋亦作允(允格)”。
遷徙分布
尹姓是個古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0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91位。
春秋戰國
據鳳岐公《尹氏源流考節錄》載:“周衰,散居仕列國”。
兩漢年間
漢年間,先後有楚漢爭霸、王莽之亂、黃巾起義,動蕩的社會環境促使人口遷徙頻繁,漢高祖時的右丞相尹恢,兩漢之際的郾王尹尊,東漢光武帝時的尹綏,四處征戰,居無定所,這樣頻繁的遷陡活動,擴大了尹氏的地域分布,使其足遍陜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尹姓是壹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如漢武帝時的酷吏尹齊為東郡茌平人,昭宣帝時的太守尹翁歸為河東平陽人,東漢光武帝時的經學大家尹敏為南陽都陽人,和帝時的太尉尹睦為河南鞏縣人。東漢初年,撣舸壹帶形成了龍、傅、尹、董四大著姓,據《後漢書· 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孫述時,大姓龍、傅、尹、董與功曹謝暹保境為漢”,這些遷徙的漢民為東漢統壹西南地區做出了貢獻。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天水、西州(今甘肅中部和西北部)壹帶尹姓繁衍旺盛,遂成當地大族,湧現許多人物,如西涼國尹夫人。後秦尹緯,祖籍隴右天水,後秦尚書仆射、清河忠成侯。自幼胸懷大誌,淝水之戰後天下大亂,他促使姚萇自立,成為後秦開國元勛。西涼開國皇帝李暠的妻子尹夫人,系天水郡尹文的女兒,後來隨父移居姑臧(今武威)。她姿質秀麗,好學多才。在李暠創建的西涼政績中,授註著她許多心血和智慧,時人稱之為“李尹王敦煌”,故有天水郡望。南朝劉宋的虎牢關戍將尹沖,蕭詧朝大將軍尹正,唐工部尚書、天水郡公尹思貞,迪功郎、加授奉議大夫尹誌貞等諸公,他們的祖籍都稱天水。朝鮮的坡平尹氏,也來源於中國天水,由唐代末年遷至朝鮮,可見天水尹氏影響之大。
隋唐
隋唐年間,尹緯六世孫尹惠,初居江陵。開皇七年,隋文帝征召蕭琮入朝,尹歆隨之長安。隋煬帝大業中,為寧州司馬。唐高祖舉事,尹歆奔歸,後為禦史大夫。為避高祖遠祖李歆諱,乃改名尹惠,其子尹思貞任刑戶二部侍郎。另有經學家尹敏,出南陽堵陽,後人遷居河北,在隋唐時發展成宗族大戶,故有河間郡望,北魏趙州刺史尹虛,抗擊徐敬業叛軍的的尹元貞,均出於河間。這壹時期,史冊所載尹姓名人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會大環境卻讓尹姓處於壹個繁衍平穩期。
兩宋時期
宋朝初年,由於北方遼國占據著“燕雲十六州”,全國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中原地區的河南,後晉右衛大將軍尹暉遷居洛陽,成為洛陽尹氏的開基始祖。尹暉長子尹顯,字延勛,歷任磁、同、滁三州刺史,夫人符氏,與符彥卿有親。宋太宗趙光義於周朝娶尹顯之女為妻,可惜早逝,後被追封為淑德皇後,贈尹顯太傅、平陽王,夫人符氏為兩國夫人。保信軍節度使尹崇珂,尚書都官郎中、刑部侍郎尹崇瑞,皆為尹顯之子。北宋年間,文學書法發展至大成,湧現出壹大批著名文人,如範仲淹、歐陽修、蘇軾、司馬光等等,此時亦有尹氏文人出現,如歐陽修的好友尹洙,北宋文學家、世稱“河南先生”,所著有《河南先生文集》。另外還有世稱”河間先生“的尹源、宋朝儒學大師、和靖處士尹焞。宋朝末年,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鐵騎的烽煙,北方漢族紛紛往南遷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時往江西、浙江、江蘇等地遷徙,這其中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事跡,族史有詳細記載,在此不作例舉。
元明清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江西尹氏又繼續遷往湖南、湖北等省。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遷移四川、重慶等地。這種大規模的移民,加上各情況的個別遷徙,大約到了清朝中期,尹姓開始廣布於南方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