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鹿角膠簡介

鹿角膠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出處 5 拼音名 6 拉丁名 7 英文名 8 鹿角膠的別名 9 鹿角膠的處方用名 10 來源 11 產地 12 原動物形態 13 采收與初加工 14 生藥性狀 15 鹿角膠的鑒別 16 鹿角膠的炮制 16.1 鹿角膠的炮制方法 16.1.1 鹿角膠 16.1.2 鹿角膠珠 16.2 成品性狀 16.3 炮制作用 16.4 貯存方法 17 性味歸經 18 鹿角膠的功效與主治 19 鹿角膠的化學成分 20 鹿角膠的藥理作用 20.1 促進淋巴母細胞轉化 20.2 對血細胞的影響 20.3 對肌營養及鈣的影響 21 鹿角膠的用法用量 22 使用禁忌 23 鹿角膠組方精選 23.1 治虛勞 23.2 治五勞七傷,身無潤澤,腰脊疼痛,四肢沈重,久服填骨髓,好顏色,祛風氣,潤鬢發 23.3 治虛勞夢泄 23.4 治虛勞尿精 23.5 治吐血不止 23.6 治吐血後虛熱,胸中痞,口燥 23.7 治溺血,陽虛血走,脈細者 23.8 治妊娠胎動,漏血不止 23.9 治婦人白帶下不止,面色萎黃,繞臍冷痛 23.10 治鶴膝風,貼骨疽及切陰疽 23.11 治湯火瘡 24 古人論述 25 鹿角膠的藥典標準 25.1 品名 25.2 來源 25.3 制法 25.4 性狀 25.5 鑒別 25.6 檢查 25.6.1 水分 25.6.2 總灰分 25.6.3 重金屬 25.6.4 砷鹽 25.6.5 水中不溶物 25.6.6 其他 25.7 含量測定 25.8 性味與歸經 25.9 功能與主治 25.10 用法與用量 25.11 規格 25.12 貯藏 25.13 出處 26 鹿角膠藥品說明書 26.1 藥品類型 26.2 藥品名稱 26.3 適應癥/功能主治 26.4 規格 26.5 鹿角膠的用法用量 26.6 禁忌 26.7 註意事項 26.8 鹿角膠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26.9 備註 27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鹿角膠的方劑 2 用到中藥鹿角膠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鹿角膠 * 鹿角膠相關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 拼音

lù jiǎo jiāo

2 英文參考

colla cornus cervi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eerhorn glu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ntler glu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lla Corni Cervi(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eerhorn glu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鹿角膠為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為鹿科動物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後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即鹿角盤)經水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塊[1]。呈扁方形塊。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黃白色泡沫層。質脆,易碎,斷面光亮。氣微,味微甜。鹿角膠珠呈類圓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光滑,附有蛤粉,質松泡而易碎,氣微,味微甜[1]。

鹿角膠味甘、鹹,性溫,歸腎、肝經,具有溫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陽痿遺精,虛勞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蛤粉炒後可降低其黏膩之性,矯正其不良氣味,使之質地酥脆,便於服用,並利於粉碎,可入丸、散劑[1]。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5 拼音名

Lù Jiǎo Jiāo

6 拉丁名

Colla Corni Cerv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英文名

deerhorn glue (《中醫藥學名詞(2004)》)

8 鹿角膠的別名

《中藥大辭典》:白膠(《神農本草經》),鹿膠(《本經逢原》)。

《中華本草》:白膠、鹿膠

白膠、鹿膠[2]。

9 鹿角膠的處方用名

鹿角膠、鹿角膠珠[1]。

10 來源

《中藥炮制學》:鹿角膠為鹿科動物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後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即鹿角盤)經水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塊[1]。

鹿角膠為鹿角煎制而成的膠質塊[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鹿角膠為鹿角經水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

《中藥大辭典》:鹿角膠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膠塊。

《中華本草》:鹿角膠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ervus.elaphus Linnaeus的角煎熬而成的膠塊。

11 產地

《中藥大辭典》: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山東、北京、上海等地。

鹿角膠主產東北和山東、北京、上海等地[2]。

《中華本草》:

梅花鹿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

馬鹿棲於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於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

12 原動物形態

《中華本草》:

梅花鹿,體長約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四肢細長,後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足跡腺,主蹄狹小,側蹄小。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與眉叉較遠,主幹末端再分兩小枝。梅花鹿冬毛檢疫站棕色,白色斑點不顯。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壹深棕色的背線。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

馬鹿,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超過200kg。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鼻端 *** ,耳大呈圓錐形。頸長約占體長1/3,頸下被毛較長。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幹成直角,主十稍向後略向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壹小圈瘤狀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耳外黃褐、耳內白色。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壹黑棕色的背線。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臀部有黃赭色斑。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

13 采收與初加工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將鹿角鋸段,漂泡洗凈,分次水煎,濾過,合並濾液(或加入白礬細粉少量),靜置,濾取膠液,濃縮(可加適量黃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狀,冷凝,切塊,晾幹,即得。

《中華本草》:鹿角分砍角和退角二種,砍角:在10月至年2月間,將鹿殺死後連腦蓋砍下,除去殘肉,洗凈風幹。退角:雄鹿於換角期自然脫落者、故多不帶腦骨。

《中藥大辭典》:熬制時間多在11月至翌年3月間。先將鹿角鋸成小段,長10~15厘米。置水中漫漂,每日攪動並換水1~2次,漂至水清,取出,置鍋中煎取膠液,反復煎至膠質盡出,角質酥融易碎時為止。將煎出的膠液,過濾合並(或加入明礬細粉少許)靜置,濾取清膠液,用文火濃縮(或加入黃酒3%,冰糖5%)至稠膏狀,傾入凝膠槽內,俟其自然冷凝,取出,分切為小塊,陰幹。每塊重約1錢5分。剩余的灰白色骨渣即為鹿角霜。

14 生藥性狀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本品呈扁方形塊。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黃白色泡沫層。質脆,易碎,斷面光亮。氣微,味微甜。

《中藥大辭典》:大多呈方片狀,長寬各2~3厘米,厚約5毫米。表面黑棕色,光滑,顯紅棕色半透明。壹側有黃白色多孔性的薄層.系冷卻時浮面的泡沫幹燥而成。質堅而脆,斷面玻璃狀。氣無,味微甘。以切面整齊、平滑,棕黃色、半透明,無腥臭氣者為佳。

《中華本草》:性狀鑒別,呈方塊狀,長寬各2~3cm,厚約0.5cm,表面棕紅或棕色,光滑,半透明。有的壹端有黃白色多孔性薄層。質堅而脆,易破碎,斷面光潔有光澤,對光透視不混濁。氣無,味微甜。

15 鹿角膠的鑒別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取本品粉末0.4g,加70%的乙醇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氨酸對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6 鹿角膠的炮制

梁代有作白膠法(《本經集註》)[1]。

南北朝有以無灰酒煮成膠(《雷公炮炙論》)[1]。

唐代有炙、熬令色黃的方法(《外臺秘要》)[1]。

宋代有蛤粉炒、螺粉炒(《類編朱氏集驗醫方》)等法[1]。

明代增加了炒如珠子(《普濟方》)、鹿角霜拌炒成珠(《證治準繩》)等方法[1]。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搗碎、切塊、蛤粉炒等[1]。

16.1 鹿角膠的炮制方法 16.1.1 鹿角膠

去凈雜質,擦去灰塵,搗成碎塊,或烘軟後,切成小方塊(丁)[1]。

16.1.2 鹿角膠珠

將蛤粉置熱鍋內,中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投入鹿角膠塊,不斷翻動,炒至鼓起成圓球形,內無溏心時取出,篩去蛤粉,放涼[1]。

每100kg鹿角膠塊,用蛤粉30~50kg[1]。

16.2 成品性狀

鹿角膠為立方塊或不規則的碎塊,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有的塊上有黃白色泡沫層[1]。質脆易碎,斷面光亮[1]。氣微,味微甜[1]。

鹿角膠珠呈類圓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光滑,附有蛤粉[1]。質松泡而易碎[1]。氣微,味微甜[1]。

16.3 炮制作用

鹿角膠用於陽痿滑精,腰膝酸冷,虛勞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1]。如治妊娠胎動,漏血不止的鹿角膠湯(《聖濟總錄》);治五勞七傷,腰脊疼痛的鹿角膠煎方(《太平聖惠方》)[1]。

蛤粉炒後可降低其黏膩之性,矯正其不良氣味,使之質地酥脆,便於服用,並利於粉碎,可入丸、散劑[1]。

16.4 貯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潮[1]。

17 性味歸經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鹿角膠味甘、鹹,性溫。歸腎、肝經。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

《名醫別錄》:"溫,無毒。"

《本草正》:"味甘鹹,氣溫。"

《本草匯言》:"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18 鹿角膠的功效與主治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鹿角膠具有溫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陽痿遺精,虛勞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

《中藥大辭典》:鹿角膠具有補血,益精的功效。治腎氣不足,虛勞羸瘦,腰痛,陰疽,男子陽痿、滑精,婦女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中華本草》:鹿角膠具有補益精血、安胎止血的功效。主腎虛、精血不足、虛勞羸瘦、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陽痿滑精、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崩漏帶下、吐血、衄血、咯血、尿備、陰疽瘡瘍。

鹿角膠具有補腎陽,生精血,止血的功效[2]:

鹿角膠治腎氣不足,虛勞羸瘦,腰膝無力,陽痿,滑精[2]。

鹿角膠治虛寒性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帶下,亦治再生障礙性貧血,陰疽[2]。

《中藥炮制學》:鹿角膠用於陽痿滑精,腰膝酸冷,虛勞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1]。如治妊娠胎動,漏血不止的鹿角膠湯(《聖濟總錄》);治五勞七傷,腰脊疼痛的鹿角膠煎方(《太平聖惠方》)[1]。蛤粉炒後可降低其黏膩之性,矯正其不良氣味,使之質地酥脆,便於服用,並利於粉碎,可入丸、散劑[1]。

《神農本草經》:"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

《名醫別錄》:"療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傷損。"

《藥性論》:"主男子腎藏氣衰虛勞捐,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醫學入門》:"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本草綱目》:"治勞嗽,尿精,尿血,瘡瘍腫毒。"

《玉楸藥解》:"溫肝補腎,滋益精血。治陽痿精滑,跌打損傷。"

《吉林中草藥》:"補腦,強心。治大腦水腫。"

19 鹿角膠的化學成分

《中華本草》:含膠質、磷酸鈣、碳酸鈣、磷酸鎂、氨基酸及氮化物等。鹿角膠含骨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和鈣等[2]。

20 鹿角膠的藥理作用 20.1 促進淋巴母細胞轉化

對人體的淋巴母細胞轉化有促進作用,效果較大腸菌脂多糖強。(《中華本草》)

20.2 對血細胞的影響

能促進周圍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量增加。(《中華本草》)

20.3 對肌營養及鈣的影響

1.對特別飼料飼養所選的豚鼠進行性肌營養障礙證,有顯著的防治和治療作用。(《中華本草》)

2.促進鈣的吸收和體內的瀦留,使血中鈣略有增高,這種鈣質載運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甘氨酸有關,鈣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使滲出減少,有消炎、消腫和抗過敏作用。(《中華本草》)

21 鹿角膠的用法用量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3~6g,烊化兌服。

《中藥大辭典》:內服:開水或黃酒溶化,2~4錢;或入丸、散、膏劑。

《中華本草》:內服:開水或黃酒烊化,每次3g,每日9g;或入丸、散、膏劑。

22 使用禁忌

《中藥大辭典》:陰虛陽亢者忌服。

《中華本草》:陰虛陽亢及火熱內蘊之出血、咳嗽、瘡瘍、瘧痢者禁服。

《本草經集註》:"得火良。畏大黃。"

《本草經疏》:"腎虛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於補陽也;上焦有痰熱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熱復膩滯難化也。凡吐血下血,系陰虛火熾者,概不得服。"

《本草匯言》:"腸胃有郁火者,陽有余陰不足者,諸病因血熱者,俱忌用之。茍非精寒血冷,陽衰命門無火者,不可概用。"

23 鹿角膠組方精選 23.1 治虛勞

鹿角膠(以酒浸膠數日,煮糊丸眾藥)、鹿角霜(碾為細末)、菟絲子(凈洗,酒浸兩宿,蒸,研)、柏子仁(別研)、熟地黃(酒浸兩宿,蒸,焙,余酒入在膠內)各十兩。先焙鹿角霜、菟絲子、地黃幹,碾為細末,枯子仁在眾藥內研,卻將鹿角膠酒約三、四升,煮作糊,於石臼內杵二千余下,令熟,丸如梧子大。早晚空心五十丸至壹百丸止,逐日早晚服,鹽湯或酒任下。(《是齋百壹選方》斑龍丸)

23.2 治五勞七傷,身無潤澤,腰脊疼痛,四肢沈重,久服填骨髓,好顏色,祛風氣,潤鬢發

鹿角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搗羅為末),牛乳壹升,白蜜壹合,牛酥壹合,生姜汁壹合。上五味,先煎乳,欲熟,即下膠,消訖,次下姜汁,次下蜜,唯須緩八,煎十余沸,傾於瓷器中,仍數數攪,勿令酥浮於上,待凝,以竹刀割為小片。每食後,細細含咽之。(《太平聖惠方》鹿角膠煎方)

23.3 治虛勞夢泄

鹿角膠壹兩(研碎,炒令黃燥),覆盆子壹兩,車前子壹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太平聖惠方》鹿角膠散)

23.4 治虛勞尿精

鹿角膠三兩。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溫為三服,瘥止。(《幹金方》)

23.5 治吐血不止

鹿角膠壹兩(炙黃,為末),生地黃汁壹升二合。同於銅器中盛蒸之,令膠消,分溫二服。(《太平聖惠方》鹿角膠方)

23.6 治吐血後虛熱,胸中痞,口燥

鹿角膠(炙燥)、黃蘗(蜜炙)各十兩,杏仁四十九枚(麩炒)。上三味,搗羅為細散。每服壹錢匕,用溫水調下,不拘時服。(《聖濟總錄》鹿角膠散)

23.7 治溺血,陽虛血走,脈細者

鹿角膠三兩,大熟地五兩,血余炭三兩。二味為末,溶鹿膠代蜜丸。淡鹽湯下三錢。(《醫略六書》鹿角膠丸)

23.8 治妊娠胎動,漏血不止

鹿角膠(炙燥)壹兩,人參、白茯苓各半兩。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壹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聖濟總錄》鹿角膠湯)

23.9 治婦人白帶下不止,面色萎黃,繞臍冷痛

鹿角膠壹兩(搗碎,炒令黃燥),白龍骨壹兩,桂心壹兩,當歸壹兩(微炒),附子二兩(炮裂),白術壹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太平聖惠方》鹿角膠散)

23.10 治鶴膝風,貼骨疽及切陰疽

鹿角膠三錢,熟地壹兩,肉桂壹錢(研粉),麻黃五分,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生甘草壹錢。煎服。(《外科全生集》陽和湯)

23.11 治湯火瘡

水煎鹿角膠令稀稠得所,待冷塗瘡。(《鬥門方》)

24 古人論述

《本草經疏》:"凡作勞之人,中氣傷絕,四肢作痛,多汗或吐血下血,皆肝、心受病。白膠味甘氣溫,入二經而能補益中氣,則絕傷和、四肢利、血自止、汗自斂也。折跌傷損,則血瘀而成病,甘溫入血,通行又兼補益,故折跌傷損自愈。婦人血閉無子,及崩中淋露,胎痛不安,腰痛羸瘦者,皆血虛肝腎不足之侯,溫肝補腎益血,則諸證自退,而胎自得所養也。"

《本草匯言》"鹿角膠,壯元陽,補血氣,生精髓,暖筋骨之藥也。前古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血氣精髓筋骨腸胃。虛者補之,損者培之,絕者續之,怯者強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屬之精,較草木無情,更增壹籌之力矣。"

《本經逢原》"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熬膠則益陽補腎,強精活血,總不出通督脈、補命門之用,但膠力稍緩,不能如茸之力峻耳。互參二條《經》旨,乃知茸有交通陽維之功,膠有緣合沖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陽,不能除寒熱驚癇;非龜、鹿二膠並用,不能達任脈而治羸瘦腰痛;非輔當歸、地黃,不能引入沖脈二治婦人血閉胎漏。至若膠治傷中勞絕,即茸主漏下惡血也;膠之補中益氣力,即茸之益氣強誌也。歷考《名醫別錄》、《外臺秘要》、《備急千金藥方》等方,散血解毒居多,非如近世專壹溫補為務,殊失壹脈相傳之義。"

《神農本草經》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

《名醫別錄》療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傷損。

《藥性論》主男子腎藏氣衰虛勞損,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醫學人門》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本草綱目》治勞嗽,尿精,尿血,瘡瘍腫毒。

《玉楸藥解》溫肝補腎,滋益精血。治陽屢精滑,跌打損傷。

《吉林中草藥》補腦,強心。治大腦水腫。

25 鹿角膠的藥典標準 25.1 品名

鹿角膠

Lujiaojiao

CERVI CORNUS COLLA

25.2 來源

本品為鹿角經水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

25.3 制法

將鹿角鋸段,漂泡洗凈,分次水煎,濾過,合並濾液(或加入白礬細粉少量),靜置,濾取膠液,濃縮(可加適量黃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狀,冷凝,切塊,晾幹,即得。

25.4 性狀

本品呈扁方形塊。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黃白色泡沫層。質脆,易碎,斷面光亮。氣微,味微甜。

25.5 鑒別

取本品粉末0.4g,加70%的乙醇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氨酸對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5.6 檢查 25.6.1 水分

取本品1g,精密稱定,加水2ml,加熱溶解後,置水浴上蒸幹,使厚度不超過2mm,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壹法)測定,不得過15.0%。

25.6.2 總灰分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附錄ⅨK),不得過3.0%。

25.6.3 重金屬

取總灰分項下的殘渣,依法檢查(附錄ⅨE 第二法),不得過百萬分之三十。

25.6.4 砷鹽

取本品1.0g,加氫氧化鈣1g,混合,加少量水,攪勻,幹燥後,先用小火燒灼使炭化,再在,500~600℃熾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鹽酸5ml與水2ml,依法檢查(附錄ⅨF),不得過百萬分之二。

25.6.5 水中不溶物

取本品1.0g,精密稱定,加水10ml,加熱溶解,將溶液移入已恒重的10ml離心管中,離心,去除管壁浮油,傾去上清液,沿管壁加入溫水至刻度,離心,如法清洗3次,傾去上清液,離心管在105℃加熱2小時,取出,置幹燥器中冷卻30分鐘,精密稱定,計算,即得。

本品水中不溶物不得過2.0%。

25.6.6 其他

應符合膠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IG)。

25.7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約0.2g,精密稱定,照氮測定法(附錄ⅨL第壹法)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總氮(N)不得少於10.0%。

25.8 性味與歸經

甘、鹹,溫。歸腎、肝經。

25.9 功能與主治

溫補肝腎,益精養血。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陽痿遺精,虛勞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

25.10 用法與用量

3~6g,烊化兌服。

25.11 規格

每塊重6g。

25.12 貯藏

密閉。

25.13 出處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26 鹿角膠藥品說明書 26.1 藥品類型

中藥

26.2 藥品名稱

鹿角膠

26.3 適應癥/功能主治

溫補肝腎,益精養血。用於血虛頭暈,腰膝酸冷,虛勞消瘦。

26.4 規格

每塊重6克

26.5 鹿角膠的用法用量

每次3~6克,以適量開水溶化後服用,或兌入其它藥汁中服用。

26.6 禁忌

孕婦禁用。

26.7 註意事項

1.忌油膩食物。

2.糖尿病患者慎用。

3.外感或實熱內盛者不宜服用。

4.本品宜飯前服用。

5.服用2周後癥狀無改善,或癥狀加重,或出現新的嚴重癥狀,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26.8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26.9 備註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