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華換”中“不管”什麽意思?整句翻譯及作者寫此詞的背景是什麽?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華換”中“不管”什麽意思?整句翻譯及作者寫此詞的背景是什麽?

不管,即不經意不知覺。不知不覺間,時光飛逝,年少青春的面容已換作如今這副容顏。

翻譯:這壹切,少年時侯可以不管、不覺,到如今,應該知道珍惜才是。

背景:宋子京,北宋仁宗間進士,官至尚書。太平盛世裏為官,本應高枕無憂,所以他的詞無關家、國、天下。但他寫的情,他寫的歲月,他寫的“浮生長恨”,關乎每壹個人,每壹場人生,境界不可謂不高

寶元二年(1024年),西北邊境戰事財政都吃緊的情況下,宋祁寫下了關於“三冗三費”(“三冗三費”,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費是道場齋醮、多建寺觀、靡費公用)的上疏,直言朝庭應該精兵簡政,節約財政。在皇佑年間,他連續上書直陳鞏固邊防的策略,著《禦戎論》七篇。

宋仁宗的時候,宋三館(昭文館、集賢院、史館)所藏圖籍,有錯誤、雜亂、殘缺不全的書,於是命宋祁和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等人,審查定勘館閣正副樣本,定其存廢,有錯誤重復的地方則刪去,裏面有殘缺不全的地方,予以補寫校正,仿唐《開元四部書目》的書體,著為目錄名《崇文總目》。宋祁又與歐陽修合撰《新唐書》(原名《唐書》,為區別五代後晉時官修的《舊唐書》,故稱《新唐書》),加錄唐代學者自著之書,有28469卷。《新唐書》修訂對研究唐代學術文化多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