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東古村落旅遊景點介紹大全 山東古村落哪個最好

山東古村落旅遊景點介紹大全 山東古村落哪個最好

青島13個最美村落介紹

青島13個最美村落介紹

身體和靈魂,總有壹個在路上。如果身體暫時不能到達遠方,那就讓我們邊忙碌邊欣賞,把最美的風景保存在心上。以下為您帶盤點青島13個最美村落,歡迎瀏覽!

1.魚鳴嘴

魚鳴嘴呈狹長月牙形拱衛著青島,是青島的“海上門戶”。

它的最南端,陸地終端的海岬,是壹個叫魚鳴嘴的漁村。此名因陸地尖尖地插入黃海深處,狀似魚嘴,故得名。

該村三面環海,舉目四望,片片白帆。西南風盛行的季節,大海波浪翻滾,驚濤拍岸,浪花潔白似雪,勢如萬馬奔騰,其景頗為壯觀,有“魚嘴雪浪”之稱。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的壹個海灣

2.金口村

據傳,明末,漁民金姓父女最早在此泊舟避風,故稱金家口,簡稱金口。

明朝後期,金口只是壹個小漁港,後逐漸停泊商船。據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天後宮廟田碑記》所載,當時金口已成為商港。

金口天後宮就坐落在該村,其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廟產雄厚、歷史悠久、在全國沿海地區的天後宮中屬上乘而聞名遐邇。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

3.韓家民俗村

青島韓家民俗村位於膠州灣北部,青島高新區南端,坐落於古漁場和古鹽場遺址之上。

韓家民俗村是中國海鹽生產的發源地,天賜漁場。千百年來,男人航海、捕魚、曬鹽、經商,女人織網、種田、理家,創造了美麗的傳說和文化。

民俗村以漁、鹽、耕、讀為主題,自2004年開發建設,已建成民俗園林、民俗大酒店、民俗博物館、古船博物館、古帆船隊、民俗禮儀、民俗歌舞表演等項目,是山東最大的以海洋漁業、鹽業、商業習俗、風土人情和集旅遊、休閑、餐飲、娛樂為壹體旅遊勝地。

4.雄崖所村

雄崖所建於1402年,是鰲山衛通轄的守禦千戶所,當時稱為“雄崖守禦千戶所”,簡稱“雄崖所”,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古城為正方形,城有四門,各門都有門樓。現在雄崖所的城墻已全部頹塌,村中的東西、南北兩條大街是當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東西兩門已無跡可尋,南西兩門保留尚好。

雄崖所東臨大海,西扼群峰,因其東北之白馬島上有壹赭色雄偉斷崖而得名“雄崖”。這裏隔海與海陽、萊陽咫尺相望,有雞鳴三縣之美譽。

地址:雄崖所位於即墨市東北方向約45公裏處,地處豐城鎮北7公裏處的海濱。

5.青山村

青山村的房屋臨海依山而建,這是壹處典型的依山傍海、風光旖旎的山村。

青山、村落、漁港、海洋、海島相互映襯,高低錯落,形成了壹道優美的漁村風情,構成了壹幅壯麗的山、海、天畫卷。

站在高處遠眺,雲霧在奇峰怪石間變幻,恍若仙境。

地址:位於嶗山最東南端,地處嶗山風景區核心景區太清遊覽區內

6.畢家上流村

畢家上流社區大概有500多年歷史,村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姓畢,還有幾戶徐姓、姜姓、閻姓的人家。據《畢氏族譜》記載 ,明朝成化年間,畢氏二世祖“理”,由山西雲中遷此建村,因村建於李村河上遊處,故冠畢姓全稱“畢家上流”;又因被群山環繞,身處三河發源地,也稱“三河源”。

山村,包裹在濃得化不開的綠意中。行走,千奇百怪的瓜果懸在頭頂,在這裏,能夠勾起我們對鄉村的依戀、記憶、牽掛,那山那水、那田那丘每壹樣都讓人魂牽夢繞。

這是李滄區畢家上流社區百果山森林公園的壹角,在很多畢家上流村民眼裏,百果山是壹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她,因世園會得以保留,因世園會得以揚名。 壹處幾乎與世隔絕的偏僻小山溝,在大都市的氛圍裏更彰顯了原始村落的質樸與珍貴。

地址:青島市李滄區世園街道畢家上流社區

7.棉花社區

在青島嶗山深處,有壹處美麗的村落,叫棉花村。依山傍水的小村落遍植果樹,水土的原因,這裏的櫻桃、杏子特別甜美。春季花開遍野,夏秋果實累累,景色宜人,農家宴衛生幹凈口味十足。

這裏可不是因為盛產“棉花”而得名的,因該村處於山花綿延的山澗之中,古時名為“綿花”,後演化為“棉花村”。

2015年,棉花社區入選農業部“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街道駐地東約10公裏

8.九上溝

九上溝生態園地處鐵橛山下,是有名的老區,地形優美,林深谷秀。

春天的九上溝,櫻桃、杏樹,花潮湧動,芬芳四溢,儼然壹幅“濃塗淡抹總相宜”的水彩畫。

百年老樹,虬枝盤曲,蔚為壯觀。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膠南鐵山街鎮境西5公裏鐵橛山下

9.長阡溝村

長阡溝村北依藏馬山,南靠陡崖子水庫,地處丘陵,5個自然村散落在藏馬山的山谷間,據傳,清朝乾隆年間臧姓從瑯琊臺遷此立村,因此處地處狹長山溝,故名長阡溝。

山巒跌宕俊秀,湖光山色,田園牧歌,生態植被豐實,自然資源優勢明顯,加之氣候宜人,區位適中,有“東有嶗山,西有藏馬”之稱。有人將長阡溝村的美景譽為“青島的九寨溝”。

長阡溝像極了壹位美麗的姑娘,正在綻放著人生中最美的花樣年華。“春觀百花夏賞水,秋觀紅葉冬賞雪”是對小村的精辟詮釋。 2014年,長阡溝村入選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膠南市藏南鎮(膠南市區沿204國道前行至藏南鎮政府,沿芙蓉路向西北方向行進7公裏即到)

10.雕龍嘴村

這是壹個古樸寧靜的小漁村,依山傍海,風景秀麗。

當地村民種茶捕魚、養殖海參,幾十年來壹直保持著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它的美不是高調、醒目的,雕龍嘴的美需要仔細品味,慢慢感受。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

11.玉皇廟村

膠州玉皇廟村因村東供奉玉皇大帝廟而得名,遠有碧溝河、王母井、韓信道等美麗的傳說,近有“喬老縣長”組織民兵英勇抗敵的故事為後人傳頌。

是壹個孕育著璀璨的地域文化和富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村莊,同時也是山東省級旅遊特色村。

膠州玉皇廟村清代時期水源充沛,建築風格以徽派為主。

從2013年起,當地有關部門投資80萬對200戶村民房屋按照“老膠州”徽派建築風格進行統壹修復,初步形成了古樸典雅、風格獨特的鄉村生態旅遊特色村貌。

地址:山東青島膠州市膠北鎮玉皇廟村

12.西三都河村

在萊西市姜山鎮最西南端,有壹處至今古貌猶存的明清古村落—西三都河村。

村莊南頭有壹株樹齡600多年的黑檀古樹,遠遠望去,粗大樹幹上的樹冠像壹柄碩大無比的巨傘,庇護著古村落的蕓蕓眾生。

古村落大街兩旁,保留著至今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民居。

現西三都河古建築風貌猶存,***有古建築房屋221間,以清朝中後期建築為主,距今約220多年。

2014年,西三都河村被授予第壹批省級傳統村落稱號。

地址:萊西市姜山鎮西三都河村

13.鳳凰村

山東省青島市金口鎮以北有壹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山下村落亦因此而得名鳳凰村。

據鳳凰村《房氏族譜》記載,明、清時期這裏曾出過七品以上官員28人、太學生46人。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社會,壹個沿海偏遠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至今,這裏依然保存著55余處明清代建築,壹個個古老的大木門、壹條條幽深的青石小巷、壹跺跺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照壁墻、連同在月色中流淌著的壹個個動人的傳說、故事,仿佛壹幅經典懷舊的老照片,吸引著無數遊人紛至沓來。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鳳凰村

;

淄博最值得去的九個古村落,遠離喧囂,體驗最初的慢生活。

中秋將至,淄博最值得去的九個古村落,遠離喧囂,體驗最初的慢生活。

淄博市淄川區峨莊鄉上端士村被譽為千年古村落,山村四面環山,環境幽靜,石頭小巷古樸幽靜,頗具 歷史 風韻。

村內有早年石頭修造的小水渠,雨水多的時候山泉水會順著石街、石巷流淌,古老的石屋,古巷放佛寫滿了文化韻味。

如今的上端士村,舊巷還是那些舊巷,草屋、石檐、石碾、石磨依然原汁原味地漫溢著歲月固有的旋律和特有的風韻,它們沒有被山外的喧囂所驚掠,它們遠離了城市的繁華,擁有了壹份特殊的寧靜。

上端士村建村 歷史 在300年以上,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征,特別是統壹用青石建造的房屋別具壹格,擁有“石頭村”的美譽。古老的磨盤,古老的村落、古老的石頭房子、古老的羊腸小道、古老的參天大樹據說已經有上千年的 歷史 了。

或許,就是因為它的久遠才會讓人深深感動,人類祖祖代代的繁衍與生息,生命的傳承與延續。

走進古巷,妳壹定希望逢著壹個丁香壹樣的姑娘。

清朝大學士孫廷銓隱居的地方,壹年四季景如畫。 人們喜歡和尚房,多是因了她的古樸和秀麗的風光,尤其是深秋紅葉中的和尚房景色。

據說,康熙三年 時任內秘書院大學士孫廷銓,為躲避權臣鰲拜,辭官回到博山。曾隱居“柿巖禹年山莊”潛心著述,在其《南征記略》中描述該地“入山西折北行,溪窮崖合,中更開布,有柿林千樹, 高下扶疏。雖四面林泉殊態,而高深同在壹巖”,故又稱之為柿巖,另壹名鹿岑。

“柿巖”壹名,據說源自孫之獬。孫之獬,青州府淄川縣大莊(今屬博山區)人,字龍拂。明天啟年間進士,官至侍講。孫之獬賦閑在家十七年,平常閉門教書育人,閑暇之時常寄情於山野林泉,徜徉於名勝山川,尤樂遊鹿岑。每與文人雅士興會於此,總論及鹿岑之名。壹次正值深秋時節,滿山柿林,紅柿累累,金葉掩映,深谷生輝。此景此情怎不令人心曠神怡。孫之獬說道:“鹿岑柿林千樹, 高山上下參差”,與其稱之“鹿岑”,倒不如叫“柿巖”為妙。壹句話頗得文人墨客的稱贊,無不同聲贊絕。就連赫赫有名的孫廷銓也佩服之至,從此“鹿岑”遂易名為“柿巖”。

孫廷銓在他的另壹首詩《柿巖贈禹年》中寫道:“__初蟬靜處分,石門小築掩斜_。山從屋上嵐煙合,水抱村流澗響聞。北渚漁樵通遠望,西疇巾駕逐歸雲。看山卻憶山中老,谷口行吟只似君。”詩中的禹年說的是孫琰齡,即趙執信的外祖父,孫廷銓是趙執信妻子的祖父,二人都是當時的名家高士,皆喜居於和尚房。

和尚房,群山環抱,地處峽谷之中。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山靜林幽,景色殊佳,村西鳥唱石樓,南側鳳凰展屏,村北秋楓爛漫,村中紅柏參天。民居古樸典雅,與周邊山嶺形成壹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舊縣誌將其列於名勝之首。因離顏神較近,自西過境路向西進入幽靜山谷,仿佛進入綠色的長廊,舊時也是顏神達官貴人 旅遊 避暑的勝地。

因夢得名,也因夢讓生活按下暫停鍵。 夢泉村,是由孫臏夢泉而得名。相傳戰國時期,孫臏與龐涓在此交戰,激戰壹天,龐涓依仗魏軍兵多將廣,將孫臏帶領的齊軍團團包圍。

齊長城海拔712米,位於夢泉生態 旅遊 區最頂端,與姜女廟翹首相望。遊客遊覽齊長城遺址,看到那斷壁殘墻,不免會聯想到《孟姜女哭長城》的民間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民間傳說之壹。

走在夢泉村曲折蜿蜒的道路上,感受涼爽的山風,聽著夢泉村神奇又夢幻的故事是壹種聽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

人家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土峪村位於山東淄博洪山鎮東南部,明代建村,距今已有400余年的 歷史 ,除了優美的自然環境,這裏鄉土氣息濃郁,古村保存完好,而村內由石頭壘砌的民居有600多幢,因此又有“石頭村”的美譽。

除了優美的自然環境,這裏鄉土氣息濃郁,古村保存完好。石屋、石路、石街、石院,村裏最大的特色就是這些石頭建築。參觀這各式各樣的石頭院落,走在青石板路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很是愜意。這裏還有幾個網紅打卡點。第壹個就是這土峪天主教堂。

土峪天主教堂始建於1885年,教堂全是用石頭壘砌的,裏面的祭臺等很多地方,也是用打磨後的青石刻成,在這麽壹個偏僻的鄉村,教堂能夠保留至今,這裏也成為很多遊客來到土峪,不得不去的打卡地。

首批中國傳統古村落, 活著的明清風格古建築群。 李家疃是幸運留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古村鎮之壹,她坐落在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東南,與章丘市接壤,既有古村落的古雅,又沒有經過商業化的洗禮。

這裏有建於明清時期的庭院,保衛村子的厚實圍墻的殘垣斷壁,村前村後的花園,古貌猶存,院落古樸,民風淳厚,歷盡風雨滄桑的老人在講述著曾經的過往,李家疃以自己的節奏和步調自成壹個不同的世界。

李家疃村的民居建築的群落性保護的完整性和活態性可以說是它最大的特色,村子現保留老房屋約200余間,有壹部分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壹部分仍保留原樣,而且大多數仍然在發揮著居住功能,這就對房屋的保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盡管古建築經歷歲月的滄桑變得有些破敗,但斑駁厚重的青石院墻,古樸大氣的門庭院洞,精刻細琢的房檐磚雕仍能讓人深切感受到村子曾經的繁華盛景。

濃郁的鄉土氣息,處處原汁原味。美麗的小山村,青色的石頭墻壁,環繞周身的蘋果園,古老的石磨、石凳、石桌,原汁原味的農家範兒構成了簡約而不簡單的沂蒙特色,它就是位於沂源張家坡鎮的洋三峪村。

洋三峪村三面環山,景色秀麗,民風中透著淳樸。壹座座紅瓦房掩映在片片綠樹中間,時而山風拂過,時而炊煙裊裊。洋三峪的美,是沂河水流淌的壹首歌:“毫山展現著優美的風光,矗立在神秘的紅水河旁,高高拇指峰講述著伏羊節的傳說,潺潺河水流淌著悠揚的樂章。

“咯咯噠,咯咯噠”山谷間,不時傳來陣陣雞鳴聲,便是林間散養的上千只黑烏雞。這裏的黑野豬采用饑餓飼養法,黑烏雞可以在樹上棲宿,黑山羊飲高山泉水除了有名的“三黑”,洋三峪特有的沂源全羊、全蠍、小磨豆腐、沂蒙煎餅,傳統加工工藝仍保留著珍貴的原汁原味。

曲徑通幽之處,村中古槐看盡 歷史 滄桑。 趙莊村位於博山城東南40公裏,距離池上鎮政府駐地6公裏的二郎山東麓,東南與吳家臺村毗鄰,往西沿河而下是陡溝村,北與大南峪村二嶺之隔。村莊背依綿延逶迤的長嶺;西臨潺潺流水的淄河,三面環山,北有巍峨雄壯的三山,南有紅葉似火的二郎山,東有寬闊無邊的黑峪坪。1982年5月,博山區人民政府《關於部分重名大隊和自然村更名的通知》決定,池上公社趙莊大隊因與域城公社趙莊大隊重名,又因位於博山區的東部,更名為東趙大隊。

村莊呈東西狹長形,北高南低,327省道仲臨路穿村而過,村中有東西向的大街壹條,長300多米,寬五、六米,把村莊壹分為二,與公路成平行線。大街中間有國槐壹株,經考古工作者鑒定為“唐槐”。

早年,村西有壹古墓碑,上面鐫有“趙莊”二字。據說村西的山腳下,原有壹古村,名曰“上耩莊”,元末明初時,被大水沖毀,後來遷至現址,取村名為“找莊”。隨著歲月的變遷,逐漸演變為“趙莊”。所以本村無趙姓。據《王氏譜系圖》記載:“始祖守信,元初遷此定居。”據此,元代已建村。《博山縣誌》《續修博山縣誌》均有“趙莊”村名記載。

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村址東西長不過200米,南北寬不足百米。中間壹道筆直的東西向大街,將整個村莊分成南北兩半。大街上,有4棵古槐。在最東邊的1棵(也是最大的壹棵)西北方的6米處,有壹座關帝廟,廟旁豎著壹塊石碑。這座廟宇坐北朝南,周圍有石墻土臺,占地十來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四平方米。在第二棵古槐的西邊2米處,有壹座菩薩廟。再往西出村口(門市部大門北),又有壹座土地廟。

趙莊村的古建築,除李家院子、丁家東店外,還有更豪華的陳家西院、陳家東院,都是標準的四合院。西院在東槐樹下的正北方大門。東院是連接壹西院東墻東邊的第二個北大門,西屋還是二層洋樓。這兩個院落裏邊的所有建築,從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中,已被三家房主翻修改建,拆得蹤跡全無,大門也由二改三,面目全非。

趙莊古槐,遠近聞名。自古就有“趙莊槐樹陳疃榆樹”之說。趙莊古槐,胸圍10來米,幹高10多米,得7名成年男子才能張開雙臂相接才能合抱。離地面3米多高出分成三個枝杈,每個枝杈都比大甕口還粗。離地面兩米左右的地方,有壹個洞,約10厘米寬,50厘米長,洞內樹幹中空,裏面至少能容納五六個人。以前遭過兩次雷擊,已無頂冠。雷擊前樹高20多米,《淄博古樹》載:“我市最古老的壹株古槐,生長在博山區池上鎮趙莊村,至今已1700余年,依然生長十分旺盛”。趙莊村這棵古老的槐樹,名副其實的“樹王”,仿佛是諳通人性的“樹神”。當時村中***有七株古槐,這是從東往西數的第壹棵,也是最大的壹棵樹;第二棵在王吉田墻南;第三棵在王吉光屋北,第四棵在王道廣墻南,前街碾旁壹棵,這四棵古槐,從1968至1972年的四年中相繼枯死;街北壹株在北胡同“墻東”丁昌來屋後,現在只剩壹段死樹幹,街南壹株,在南胡同孫兆昌大門前。

壹個久遠而又撩動內心鄉愁的地方。

姚南峪村村落的形成大致在明朝,整個村莊劃分為若幹街道,住宅整齊,道路亮堂,因村莊南高北低,村南山有古泉兩眼河流由南向北,流經全村。 山中的兩眼古泉常年出水,大旱時節也不幹涸,順流而下。

村裏有八百米長的石墻景致,歷經百年風雨不倒。村內居住的有近百位七十周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居住的房屋都為二、三十年代建造,更有的已經過百年,材質多為石墻瓦頂,房屋四墻的厚度都為五六十公分,真正的保溫防寒。

鄉村 歷史 、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活化石”。 臨淄有壹處古村,已歷經六百余年。這裏的好,妳來過就知道

在臨淄區金山鎮政府西南3公裏處、興邊路的西側,藏著壹處不起眼的水塘。水塘有個好聽的名字——金水塘,面積不大,悠悠碧水不知點綴了淄博大地多少歲月。

《臨淄史略》中記載:“在金山與銀山之間有壹山口,俗稱‘船口’。傳說很早很早以前,這裏是壹片汪洋,只露金山、銀山兩個山頭,南來北往的船只都從此穿過。不知經過了多少年,海洋慢慢地幹涸了,露出了這個馬鞍形的山口。至今這個山口仍稱‘船口’。”金水塘即處在船口上。

濟南值得壹去的古村落

濟南值得壹去的古村落如下:

三澗溪村

位於章丘區雙山街道的三澗溪村。三澗溪村是城郊融合村,臨山近水,有著千年古韻和獨特的古村落資源。

村內馬蹄灣、魚灣、趙家灣如翡翠明珠梯次排列,平浪橋、勝利橋、文山橋如彩虹臥波連接周邊村莊。內灣外溪,水流潺潺,水韻澗溪如同畫卷。

石匣村

石匣村位於章丘區東南方向,距濟南主城區約1.5小時車程、章丘區主城區約30分鐘車程。石匣村地處章丘、萊蕪交界處,西至九頂山,東至大青山,北至馬鞍山,南至相峪關,依山而建,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分布,青石紅瓦,古屋草廬,鱗次櫛比,錯落而有致。

三德範村

在章丘區有壹個千年古村——三德範村,位於文祖街道的中部,東臨章萊路(242線),西望錦屏山,周圍群山環抱,村內溪流縱穿南北,山青水秀、古色古香。

朱家峪村

朱家峪景區是山東省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AAAA級景區,被譽為“齊魯第壹古村,江北聚落標本”。朱家峪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這裏的建築還保持著以前的格局。壹條青石板的路面貫穿南北,青石板被路人的腳底磨得發亮。

壹線五村

在萊蕪區茶業口鎮,有壹處最古老的村落——臥雲鋪文化旅遊景區(又稱為“壹線五村”),“壹線”是指貫穿茶業口鎮北部的齊長城,在這條線上,從上王莊村的黃石關到臥雲鋪村的風門道關,約10公裏的距離,分布著上、中、下法山,臥雲鋪和逯家嶺5個古村落,故名“壹線五村”。

探尋山東古村落——菏澤5個古村落

菏澤付廟村

付廟村,位於巨野縣核桃園鎮,是壹處有幾個合院組成的具有典型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的傳統民居群。付廟民居造型古樸,結構嚴謹,布局合理,當地盛傳為明代大學士張居正的私宅,目前雖無文字記載,但該建築群落處處顯示著明清時期的營造風格,頗具有開發及研究價值。

菏澤前王莊村

前王莊村,位於巨野縣核桃園鎮,據傳是王氏家族從山西洪洞縣遷至這裏逐步發展而成的,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村中老宅院墻體全是石頭砌成。有的為單層平頂,有的則是兩層樓房,雖經幾百年的滄桑,仍完整的保持著原有的建築格局。

由於前王莊村古宅地處山腳,交通不便,大多數年輕人都進城打工買房居住,目前只有老人們留守在這裏,部分老房破損坍塌,也無人修繕。令人欣慰的是最近這裏被列為我省首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有望對此古村落進行恢復和保護。

菏澤孫花園村

孫花園村,位於鄄城縣箕山鎮,在孫花園村,藏著著名的孫臏墓,孫臏墓位於箕山鎮孫花園村東北500米向陽河東岸。孫臏歸隱故鄉後,在孫花園著《孫臏兵法》,死後葬於村北。明代,墓被黃河泥沙淤埋地下。光緒二十六年(1990年),在村北向陽河東岸出土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億城寺墓碑壹塊,上刻“臏墓址深邃”,經專家多方考證,確定孫臏墓址在此。

菏澤莊寨村

莊寨遺址位於菜園集鎮莊寨村北200米處。西為蘆葦塘,北臨黃河大堤。遺址南北長80米,東西寬20米,總面積1600平方米。遺址地勢平坦,北半部有莊子墓,南半部為莊子觀。該遺址的文化層堆積3米左右,其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1984年11年被東明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菏澤梁_堆村

梁_堆遺址就位於曹縣侯集鎮梁_堆村北,西距曹縣約17公裏,遺址東南部被供銷社門部占壓,東緊靠南北向大路。該遺址包含龍山、商代、周代、漢代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文化內涵十分豐富。1977年,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有什麽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值得壹去?

在山東煙臺龍口,有壹個富饒而美麗的村莊,它依靠在黃水河畔,氣溫宜人,是度假旅遊最佳之地,在2016年它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它就是,名為西河陽村。它的南面10公裏之處是南山旅遊景區、北面5公裏之處有龍口最大的濕地公園、濱海旅遊度假區、再往北行駛20公裏有八仙過海之——蓬萊仙閣。可見其位置的絕佳之處。

當膠東大多數農民處於農耕時期時,在西河陽村就出現了優秀的商業經營奇才。這樣似乎也代表著龍口人歷史的富有、聰明和伶俐。

有傳說,城裏有丁家,鄉下有西河陽。

走進這個村子,可發現現在還有保存完好的哈瓦房200多處,最小的歷史也在100年以上,也是黃縣房的典型代表。布局考究,功能齊全、分明,主從有序,尊卑有別,嚴格遵循封建禮制要求建造,是現今保存完好,面積最大的古村落。

內現存的大量老式民居建築,是老黃縣房的縮影,是膠東人居住文明的象征,是老黃縣民居建築史的靈魂。老房子在,記憶猶在,人們對老房子的感情就在。它留住了人們對壹方水土的深刻懷念,也是我們研究清代民居建築的實物資料。

村中壹條貫穿南北的略有彎曲的老街道,被村民們譽為龍街。街兩旁順彎就勢而建的壹片片的老房子,不但做工精巧,而且氣勢恢宏。

這些老房子,作為突出體現以“家”為本的民居,既顯示著“貴精而不貴麗”,又有“貴實用而不貴侈華”的特色。膠東民間曾流傳著壹首民謠:“黃縣的房,棲霞的糧,蓬萊凈出好姑娘。”民謠中的“黃縣房”,就是西河陽村的這種老房子。

從院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