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安徽省壽縣特產有哪些?

安徽省壽縣特產有哪些?

壽 柴 胡

壽縣北山所產柴胡,質地明凈,藥效好,為醫家所推崇,稱之為壽柴胡,以區別於其他地方所產之柴胡。明代列為貢品。嘉靖《壽州誌·貢賦》載,每年進獻北京9斤,南京10斤。

八公山豆 腐

據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 清朝汪汲的〈事物原會〉說:西漢古籍有“劉安作豆腐”的記載。劉安是漢劉邦的孫子,建都於壽春(即今壽縣),招賓客,方士數千人,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煉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藥,不想煉丹不成,反以黃豆.鹽鹵(又有說石膏)做成豆腐。關於八公山豆腐還有壹種傳說:劉安在家煉丹不成,胸中煩悶,外出散心,忽見對面北山下來八位老人,雖須長齊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飛。劉安大驚,疑是神仙,便求長生不老妙方,老人說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劉安如法炮制,得豆腐。從此,豆腐之法就從八公山下傳播開來

趙匡胤與“大救駕”

“大救駕”是安徽壽縣歷史悠久的美味名點。

相傳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討淮南,大將趙匡胤攻了九個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於疲勞過度,趙匡胤進城後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飯不進。這時,有個巧手廚師為了讓他進食,便精心制做了壹種點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豬油、香油、青紅絲、桔餅、核桃仁等材料做了壹些帶餡的圓形點心。這種點心的外皮有數道花酥層層疊起,金絲條條分明,中間如急流旋渦狀,因用油煎炸,色澤金黃。

淮 王 魚

淮王魚,又稱回黃魚,是淮河中壽縣到正陽壹段獨產的壹種名貴魚種。形似鯰魚,呈鮮黃色,嘴扁且長在頭的下部,身體光滑,無鱗,壹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達20公斤,但現在已不多見。據《壽州誌》記載:西漢時,有人把這種魚獻給淮南王劉安品嘗,他覺得鮮美可口,給它取名叫“回黃”,並經常以此魚宴請賓客,淮南王喜食“回黃”的事傳到民間,人們習慣就叫它“淮王魚”。現代再版的《魚類養殖學》壹書改稱其為“回王魚”。

淮王魚是天然魚類,多產在迎水寺、沫河口、硤山口壹帶的巖洞、石縫、洞穴之中,現水產科技部門,正在研究淮王魚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貴的佳肴將出現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草 席

1964年從浙江引進長型席草品種試種成功,後遍及板橋、迎河、安豐塘等鄉鎮。種植面積達6萬畝,年產草席3500萬條,遠銷國內31個省市區和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1984年被確定為全國四大草席生產基地之壹。1985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榮譽證書。板橋鎮有草席城之稱。

歷史名硯--紫金硯

是千年有文化瑰寶。遠在宋朝研究名石名硯的學者杜綰所著《雲林石譜》壹書中載有"壽春府壽春縣紫金山土中,色紫,琢為硯,甚發墨。扣之有聲"之說,《石譜》所說硯即為紫金硯。

就沒樓上說的瓜子! 不過瓜子是好香 啊就壽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