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寶劍贈英雄出自何處

寶劍贈英雄出自何處

寶劍贈英雄最早出自於元代鄭德暉《王粲登樓》雜劇第壹折,曹學士雲: 卻不道寶劍贈烈士,紅粉贈佳人。小官有白金兩錠,青衣壹套,駿馬壹匹,薦書壹封,送賢士去投托荊王劉表。劉表見了小官的書呈,必然重用。賢士若得官,則休忘了曹植者。

寶劍贈英雄也比喻送給別人正合需要的東西。元·佚名《凍蘇秦》壹:“豈不聞寶劍賣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但恐禮物微鮮,不足供長途之費耳。”寶劍是英雄的飾物,紅粉(化妝品)同樣是佳人的著裝。都是物有所值。

對於男人來說,劍意味著權力與征服,意味著強悍和血性,意味著豪氣與風流。寶劍贈英雄相傳至今,成為人們向男士贈送寶劍吉祥物的重要理念。

擴展資料

禮起源於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祭祀時,人們除了用規範的動作、虔誠的態度向神表示崇神和敬畏外,還將自己最有價值、最能體現對神敬意的物品(即犧牲)奉獻於神靈。即禮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現。

在古代,禮品可以是錢幣類的金銀等,《春秋》、《史記》等史書和古籍中,常有天子賜與諸侯或功臣以“千金”、“萬金”之記載也可以是工具、武器等專器械,“寶劍贈英雄”更是我國的千古佳話;還可以是馬等特殊作用或特殊意義的動物,如《三國演義》中關羽座下的“赤兔馬”。

維新運動失敗,譚嗣同立誌要為維新流血犧牲。無論王五怎樣勸說、引導,譚嗣同都是不為所動。在被捕之前,譚嗣同將自己心愛的鳳矩劍交給王五留作紀念。王五知道事已至此,接受了鳳矩劍,並最好了為他報仇的準備。寶劍見證了這兩個為國、為友犧牲的人的忠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王粲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