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大理之旅·蛇骨塔·段赤城獻身除大蟒
在蒼山馬耳峰下,羊皮村北,有壹座古塔巍然屹立,塔高39米,***十三級,為密檐式四方磚體結構,塔頂有青銅葫蘆形寶頂。據考證塔建於南詔國晚期,為紀念除蟒英雄段赤城而建。傳說塔磚是用蛇骨和在土裏燒制而成,故名蛇骨塔,又名佛圖寺塔。整座塔古樸壯觀,那動人的傳說更為它增添了幾分神奇的色彩。
段赤城的傳說明代已見於古籍記載。謝肇鞵《滇略》載:“赤城,葉榆人,有膽略。蒙氏時,龍尾關外,有大蟒吞食人畜,赤城披甲持雙刀赴蟒,蟒吞之,刀出於背,蟒亦死。土人破蟒腹,出赤城骨葬之,建塔冢上,鍛蟒骨以堊塔。”楊慎《南詔野史》也載:“唐時,洱河有妖蛇,名蒲劫,興大水淹城。蒙王出示,有能滅之者,賞半庫官,子孫世免差徭。部民有段赤城者,願滅蛇,縛刀入水,蛇吞之,人與蛇皆死,水患息。王令人剖蛇腹,取赤城骨葬之,建塔其上,毀蛇骨灰塔,名為靈塔。”
民間傳說與此相近:南詔時,蒼山馬耳峰下綠桃村有壹個賣草度日的姑娘。壹天,她割了草背到水邊漂洗,忽然看見水裏沖下壹個大綠桃,就撿起來吃了。不料,她因此懷了孕,十三個月後,生下壹個小男孩,取名段赤城。段赤城從小跟母親割草,跟大人打石,鍛煉出壹身好力氣。那壹年,佛圖寺出了壹條大蟒,修行二十年未成正果,倒成了壹條吃人的妖蛇。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興風作浪,淹沒城池村莊。段赤城挺身而出,要為民除害。他請鐵匠照自己身材打了七道鐵箍,再用好鋼打七七四十九把利刀,每道鐵箍上安七把利刀,刀尖朝外,然後再提兩把寶劍,前往與大蟒搏鬥。來到寺邊,他舉起寶劍刺向大蟒,大蟒壹口把他吞進肚裏。他就在蛇肚裏亂翻亂滾,把大蟒五臟六腑攪得稀爛。大蟒疼痛難忍,跳入大海而死,段赤城也被悶死於蛇腹。人們將它葬在馬耳峰下,用大蟒骨灰拌泥燒磚修建了壹座“蛇骨塔”來紀念他。
有人考證,蛇骨塔原建斜陽峰下、寶林村後,已不存。今存者實為佛塔,因兩塔相近,故仍稱其為“蛇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