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通鑒外紀的通鑒外紀卷壹

通鑒外紀的通鑒外紀卷壹

《通鑒外紀》,亦稱《資治通鑒外紀》,宋劉恕著。凡十卷,目錄五卷。劉恕與司馬光同修《資治通鑒》,又欲作《通鑒前紀後紀》而不果,迨病垂危,乃口授其子羲仲為此書,起伏羲終周威王二十三年,與《通鑒》銜接。

神農氏

神農氏姜姓。長於姜水,以火承木,故為炎帝。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蛾之肉,多疾病毒傷之害。神農以為人民眾多,禽獸難以久養,乃求可食之物。相土地燥濕肥撓高下,因天之時,分地之利,教民播種五谷。作陶,冶斤斧,為耒耜、鈕耨,以墾草莽,然後五谷興,以助果頑實而食之。又嘗百草酸鹹之味,察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壹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天下號曰神農。本起烈山,稱烈山氏。壹曰連山氏,伊耆氏,大庭氏,魁隗氏。都魯。以火紀官。其俗樸重端愨。不忿爭而財足,無制令而人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列郾於國。日中為市,以聚貨帛。國實民富而教化成。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諫而殺之。神農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來歸。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餳谷,西至三危9莫不聽從。

――《卷壹)

[註釋]

①撓(音qiāo):貧瘠的土地。

②愨(音què):忠厚,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