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舞,巫師在祭祀活動中的舞蹈,雜以蔔筮、巫詞、咒語以及歌舞等手段制造神秘、靈驗等氣氛,從而達到 溝通人神之間的“聯系”,尤以舞蹈為重要的手段。泛指伴隨巫術儀式而進行的各類舞蹈。 《說文解字》中說:“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這就是說,巫是以舞來交通人神關系的。現代流行於蒙—古斯通語族系的世界各地少數民族中的薩滿教,其中的巫師稱為薩滿。其原意為因興奮而狂舞的人,為人治病與蔔吉兇等。《書經·伊訓》中也有“敢有恒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的記敘。這壹切都表明巫是跳舞或歌唱來達到“交通人神”的目的。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麽屬原始氣功的自發動——原始舞,會演變成巫的行為呢?從氣功學的角度來分析,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壹,原始氣功的自發動,可以為人診治疾病。換句話說,要想通過原始氣功為人診治疾病,施治者必須先進入自發狀態(包括形體自發動與語言自發動),這種狀態就是自發動的舞與喃喃自語或叫、喊、唱。這與後世巫師跳神治病應是壹脈相承的;
其二是,原始氣功的入靜狀態產生了幻覺。比如光芒四射的高大形象、光彩奪目的秀麗景象,聽到各種聲響或“啟示”等等。這壹切都可使人產生有超自然力量的心理。現代練氣功者當出現這些現象時,不是也還有不少人(包括壹些“大氣功師”)認為是什麽星外人、高級生命、高級師傅降臨嗎?
其三,是超常智能的神奇功能的展現。《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上古真人是否具備“呼風喚雨”的功能未找到根據,但《列子》、《莊子》中都有真人“蹈火不熱”的記敘,薩滿教中也還流行有蹈火舞:在巫師指揮下,眾人起舞,可以赤足走燒紅的鐵板或火紅的木炭。我國黎、苗、彜等少數民族選新薩滿的領神儀式,仍有“上刀山”、“下火海”等展現超常智能的內容。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超常智能是在氣功態下展現的,使常人難以望其項背。其結果勢必導致存在有超自然力量的心理,而把形成超常智能的氣功態——原始自發動,看作是交通人與超自然力量的媒介。隨著時代的推移與人們對超自然力量的深化,就由原始氣功的自發動的超常智能逐漸形成了“與神交通”的巫。
綜上述可知,人類在自己的種族發生史的壹定階段,人的各種功能,包括超常智能都曾得到壹定程度的開發,但旋即被委之於神,使之成為異己的精神力量。於是人類產生了精神領域的異化,為原始宗教開辟了道路。盡管如此,超常智能也好,原始自發動也好,它畢竟是人特有的功能,當它發展到壹定階段時,必然會產生類似我們說的“組場”的效用。當巫者在安靜的人群中進入氣功功能態後,必然會引起眾人的自發動——巫舞。
巫舞的民間傳說
民間的巫術祭祀活動普遍采取歌舞音樂的形式,因此產生和傳承許多歌謠和神話傳說。
巫舞在上古社會多與求雨有關,凡求雨必呼巫來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有記載。專門有壹種求雨的舞叫“舞雩”,在《周禮.春官》的註疏中載:“若國大旱率巫而舞雩。”這種舞也要手執牛尾。求雨以後,如果天不降雨,就要把巫放在火裏燒,甲骨文有“烄”字,就是指焚巫。這種禱雨祭,在春秋戰國時代還有遺留。
傳說始於伊耆氏時代的蠟祭,是壹種在年終舉行的祈祝豐收、酬謝神祇的祭典。蠟祭的神有8位,有神農氏、後稷、農夫神、井神、貓虎神、堤神、河道神、百谷神等與農事相關的神靈。蠟祭時,巫穿著黃衣黃冠唱祭歌,跳祭舞。舉行蠟祭的這壹天,成為農民休息娛樂的日子。在楚國祭神歌舞《九歌》中,神的形象是由巫覡扮演的,巫覡穿著彩衣翩翩起舞。祭壇上布置著瓊花芳草、桂酒椒漿,主祭者身佩美玉,手持長劍,樂隊五音合奏,拊鼓安歌。
漢代初年巫風仍然很盛,漢高祖常以巫祭祠天地山川。漢高祖曾令天下立靈星祠,祭祀靈星成為全國性祭祀活動。靈星是天田星,主谷。祭祀時跳靈星舞。舞者為童男16人,舞蹈動作是教民種田的勞動過程:除草、耕種、耘田、驅雀、舂簸等。漢代春旱求雨,祭***工,小兒舞8丈青龍。夏旱求雨,祭蚩尤,壯者舞7丈赤龍。秋旱求雨,祭少昊,鰥者舞9丈白龍。冬旱求雪,祭玄冥神,舞6丈黑龍。天澇淫雨不止,伐鼓而攻之以止雨。
《晉書》記載,晉時有人看到越地兩個女巫(章丹、陳珠)的法事活動,不僅兩人都有美色,服飾艷麗,而且舞步輕盈,模仿靈鬼的音容笑貌,舞袖翩翻,技巧很高。南朝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也工於巫舞,常在宮中聚集眾女巫擊鼓歌舞,名為祀神,事實上已是娛人的工具了。 舞蹈改變了猿人在地球上的地位,這個經驗成為人類壹個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類可以用舞蹈戰勝猛獸,這使人類成為地球上的強者。但是,當人們遇到不可抗拒自然現象,或者無法理解的事物的時候,人類還是顯得軟弱無力。在科學還很落後的人類發展初期,人類除了有舞蹈---這個具有神奇力量的技能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東西可以保護自己,於是,在大旱,洪澇,瘟疫等等天災來到的時候,人們就推選出舞蹈最好的人,以舞祭祀天地,也就是用舞蹈來和天上的、地上的各種無形的神靈對話,祈福消災,久而久之,經常和神靈通話的人,便成了巫師,巫舞也應運而生。
巫師是否能和神靈通話?我們不得而知。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是壹種巧合,也是壹種必然。我們可以設想有這麽幾種情況:1.巫師的求神,“瞎貓碰上個死老鼠”,碰巧有效果。2.巫師確實掌握了壹定的自然規律知識,借用了自然效果,就象諸葛亮的“借東風”。3.身陷無可奈何處境的人們在某種心理暗示下,幻覺產生某種效果,這些,都可能使人們對巫師產生信賴。總之,在人類發展的早期,巫師曾經是壹個非常流行的職業,而且是壹種受人敬仰的神聖職業。《說文》中解釋:“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古籍《周官.司巫》中也記載:“若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雩。”這些記載,不但記錄了巫舞的存在,而且說明了人類發展的初期和早期,很長的歷史階段中都盛行巫舞。 巫舞的作用主要是分為兩種:壹種是請神靈,壹種是驅鬼妖。驅鬼妖的舞,基本上保留著集體狩獵的那種武的形式;請神靈的舞,則編排出崇敬,禮貌等比較文的形式。這種區分使人類舞蹈的本質也產生了分化和變化。人類的舞蹈從這裏開始,走向舞蹈藝術的發展道路,而不再是單純的集體狩獵勞動。但是,就巫舞的作用和本質來說,巫舞和現代舞蹈藝術的概念是不同的,巫舞只是和超自然的,無形的神靈通話的語言。
巫舞的定義:“人類與神靈通話的語言”。這是人類舞蹈的又壹個歷史定義。 巫舞是人類舞蹈文化發展史上壹個重要的裏程碑!人類的舞蹈是從巫舞開始走向舞蹈藝術的發展之路。他對後世人類舞蹈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就社會活動而言:巫師職業的神聖性,決定了巫舞的神聖性,這使舞蹈的高雅性質得以進壹步的強化。舞蹈是壹種高雅的文化活動,舞蹈是上流社會的人必備的壹種素質,這是至今,全世界的文明國家都很明確的壹個***識。
就舞蹈的形式而言:巫舞改變了狩獵中動作的不確定性,而形成壹些可以相對固定的動作和套路。這對人類舞蹈的研究,發展,和舞蹈文化的傳播,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歷史過程。
就舞蹈的技術而言:巫舞突破了狩獵攻防動作的局限性,較全面的挖掘人的形體語言的表達功能,豐富了人類舞蹈語言,為人類舞蹈藝術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巫舞在人類舞蹈發展史上,曾經長時期的占據著舞蹈界的統治地位,至今,在壹些寺廟舞中還保留著巫舞的形式。 表演時節、場所及舞蹈者
巫舞從業者,又稱之為端公,壹般為農村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個體勞動者或農民。跳端公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不為死人做法事,專為活著的人們祈福、驅邪、酬神。舊時的巫舞主要是民間祭祀活動,如初壹祭祖,初三貼雞畫,望日祭門神送窮,五月五為天中節,又稱之為地臘,祭祀活動最多,同時也是端公最忙的時候,《夔州府誌》記:“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系細腰鼓,戴虎頭假金剛為士以逐疫。”可見其民間祭祀活動之繁多、端公之繁忙。
巫舞的行頭、動作、步伐、音樂及手決
1、法器主要有:面具、衣箱、神案、鑼鼓樂器、牛角、席子、七星竹根等,其驅邪、驅鬼、驅瘟、招魂、退殺等面具和儺戲非常接近;各種祭祀活動中,還必備各種條幅、帳幔。
2、巫舞的舞蹈動作原始古樸,每個舞蹈劇目的舞蹈動作都大同小異,壹個動作可以任意使用;主要舞蹈動作有:作揖、跪拜、懺四門、砍四門、打四門等;基本動作步伐主要有:禹步、罡步、便步、獨腳跳、轉、旋、跳、筋鬥、及各種舞槍、舞排帶、舞旗、舞席、舞板凳等;其風格特征為穩(要求穩捷不飄、剛勁有力),沈(感情深沈淳樸、動作粗獷大方),直(身體挺拔,富有陽剛之美),圓(其動作步伐要以太極圖“∞”字符為軌跡)。
3、端公手決,保留了遠古時代的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特點,多為直接模擬飛禽走獸、各種自然現象和人體器官等象形手勢;據有關專家說這些手決來源於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對男女生殖崇拜的產物,大都充滿著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痕跡。它不同於佛教手印,是巴人土生土長的手勢。
4、巫舞舞蹈音樂由打擊樂和唱腔兩部分組成,獨唱、獨舞、唱舞結合,配以打擊樂伴奏。其伴奏樂器主要為鑼、鼓、馬鑼、缽、鐃、川大鼓等;其音樂在開縣稱之為“端公鑼鼓”和“神歌”,某些地方也稱之為“神腔鑼鼓”和“神腔”,比較原始、古樸、簡單,音調的高低沒有嚴格的規範,全憑端公做法事時的自我決定。 1、端公受到祭祀主人家的邀請,便會約定壹個時間前往;等到了約定的時間,他們便會挑著各種行當前往,快到祭祀主人家時,在其附近開始鳴牛角三聲,謂之為告訴主人家他們來了。
2、到達慶壇人家後,首先是布置壇場,壹般設在堂屋,由端公們掛彩門,掛神像(正案和行案),置辦香蠟紙錢,書寫牒文,制神槍、神旗。
3、彩門兩旁掛有拖到地面的條幅,分別寫著“騎蘭蛇坐東川而保家道興隆,踏車輪震西蜀迪吉人間郡安”。堂屋正前方設“天地君親師位”神龕,在其前方懸掛“總真圖”(正案),神龕左側掛“行神圖”(行案壹般為下午三點左右才掛)。正案和行案前都有條桌,放置著各種供品及法師們的木制法器、面具等。神桌前鋪有壹床席子,大約10米長,5米寬,即端公們跳神之地,如端公們所說:“上了席子就成了神,下了席子就成了人”。
4、整個壇場煙霧彌漫,充滿著神秘的巫術氣氛。大約上午8點左右,祭祀活動才正式開始。“鳴鼓發擂,開壇請神。”神龕右側的端公隨著鼓師起立,名曰“站壇起鼓”,隨後配樂響起。三擂後,東南角上身穿黑色法衣、腳穿八卦靴,手執法器的主壇師便三步走至神桌前,拍三聲令牌,唱到:“頭戴五佛陽官帽,身穿五色紫羅袍,腰中系著九州玉羅帶,腳上穿著八卦靴,渾身上下多齊整,弟子開壇壹時辰。”接著就是“發牒” “、打申行文”“、迎師下馬”“、祭水”“、請水”、占蔔……
5、請神、開壇結束後,接著就是唱神、跳神,由端公戴著面具假扮成某壹神靈,在席子上唱跳自己成神的自傳故事。
6、祭祀壹般為3天或7天,3天***做39場法事,如是7天則相應增加。3天前把眾神接到人間祭祀、慶壇和娛樂,最後,跳起了“花罡” 《圓滿送神》 ,送眾神歸位、安神紮將,幾天的慶壇法事也隨之而結束。 巫舞舞蹈劇目主要取材於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主要為各神靈的自傳故事。這些神靈歌舞以單人、雙人、三人歌舞為主。主要舞蹈劇目有:《開路神舞》、《踩罡步決》、《造槍織席》、《踩九州》、《踩八卦》 、《祭五猖》、《神槍舞》、《圓滿送聖》、《跑城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