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0日,內蒙古巴音郭楞市臨河區農民張永平和妻子在送秧苗的路上撿到壹個圓形的不明物體。乍壹看像石頭,但用力壹按就軟了。夫妻倆把它帶回家洗了之後,它變得柔軟透明,摸起來又粘又有彈性。去年下半年的壹天,雞把這個東西的皮扒了。
是的,但是在它被放回水中後,它身上的傷疤慢慢消失了。這個變化讓夫妻倆覺得這個“怪物”應該是活的。直到有壹天,壹個外國人來訪,告訴這對夫婦,這個東西叫“太歲”。夫妻倆覺得把“太歲”泡的水扔掉太可惜,決定嘗壹嘗。喝了幾次酒後,張永平的妻子發現她的頭痛在晚上減輕了。張永平家發現所謂“太歲”和“太歲”水治病的消息在當地迅速傳開,多家媒體都有不同程度的報道。
2005年7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黃義存、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和本欄目記者赴何琳對此進行了調查。黃義存和周宇光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資深專家。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們,這個未知的物體和生物學有很大的不同。經過壹年多的浸泡,這個不明物體已經變得非常柔軟,邊緣部分變成了透明的粘液。周宇光用手摸了摸它,發現它沒有任何生物應有的細胞結構和組織結構。在某些特征上,它看起來像現代工業中使用的壹種膠體。
在對張永平發現不明物體的地點進行實地調查後,專家們了解到,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曾在這裏進行過石油勘探和鉆井。在張永平發現的不明物體的土堆距離當年的石油勘探井的井口只有五六米遠。專家初步認定所謂的“太歲”是打井用的化學物質,並將少量樣本帶回北京做進壹步分析。結果表明,不明物體不是生物,而是石油工業用的化學物質聚丙烯酰胺。鉆井時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作為固井液。溶於水後,可呈凝膠狀態。據了解,當時進行填海造地時,要先用推土機把地表的沙土推掉,再種莊稼。可能是在推沙的過程中,原來埋在施工現場的井口遺留物被推了出來。
鑒於最近在中國很多地方發現了類似所謂“太歲”的現象,調查組也進行了深入調查。
8月22日,1992,陜西省周至縣農民吳鳳蓮和兒子杜占猛,到渭河打撈因山洪暴發沖入河中的木柴時,從渭河中撈出壹不明物體。這個物體是圓形的,黃色的,像牛皮壹樣。母子倆以為是壹塊肉,沒拿就放在河邊了。過了三四天,吳鳳蓮以為肉丸可以埋在地裏當肥料,就回去取了,發現三伏天既沒有腐爛,也沒有引來蚊子。搬回來洗幹凈後,放在壹個大鐵鍋裏。壹周後,從20多斤長到了35斤。吳鳳蓮心想,既然是活肉,就應該可以食用。她切了大概兩兩就熟了。它又粘又無味。
據吳鳳蓮回憶,在吃了壹個類似“肉丸”的不明物體後,我神清氣爽,渾身有無窮無盡的能量。而且在三伏天,放置不明物體的房間沒有蚊蠅。
吳鳳蓮家尋寶的消息幾天之內就傳遍了全村,很多村民都來割肉。壹個村民割下壹塊重100克的肉,幾天就長了壹倍,割肉的地方幾天就長回來了。有人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太歲”。吃了可以延年益壽,長生不老。也有人說這會是壹場災難。
1992年9月,西北大學生物學教授楊奉命到吳鳳蓮家進行科學考察。從表面上看,這個不明物體與動物脂肪非常相似。通過對帶回樣品的鑒定,發現其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而且它能呼吸,說明它是活的。
楊的結論是,這種生物叫做原生質,這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它們是幾十億年前從原始的有鞭毛的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
把這種不知名的肉球稱為“太歲”,最早出現在古籍《山海經》中。在書中,肉丸被稱為“見肉”,它具有“全吃光,再找回來”和“壹片接壹片吃”的特點,也就是說,吃壹片還能再長出來。
2004年6月28日,韓城農民王建修在黃河入海口挖坑蓄水時,發現了壹個形似肉丸的神秘物體。王建修把這個無名的肉丸放進水箱,幾天後,這個神秘的肉丸仍然新鮮如新。這時,壹個不好的消息開始在村裏流傳,說王建修撿到的肉球是傳說中的“傳統”神,如果被打擾,必將招致災難。此時,到首爾旅遊的安市民張去見久負盛名的“太歲”。生活在恐懼中的非常高興,幹脆把這個神秘的肉丸給了張。張把它帶回家,還把它放在水缸裏進行精心護理。壹年多了,不僅新鮮如初,而且幾個月不換水,清澈透明,無異味。
陜西省著名中醫專家米嘉烈曾在周至縣參與不明物體鑒定,於是張找到了米嘉烈。在對不明物體進行實地觀察後,米嘉烈給出了這樣的說法:肉丸是我國很多古籍中記載的“肉靈芝”。
2005年7月,本刊記者邀請壹起來到張家。從其表面看,許多特征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描述的“肉靈芝”相似:物體表面有清晰可見的肌肉組織,符合“肉芝似肉”;肉靈芝“白人如割脂,黑人如漆,黃人如紫金,洞明如冰”。從切口可以明顯看出,王建修曾經用刀切開,兩邊的部分像肌肉組織,顏色像脂肪。中間的身體組織真的很像黑漆,外表有紫色和金色壹樣的顏色。用手拍的時候,全身感覺裏面是空的,而全身和皮膚卻像冰壹樣堅實。
為了進壹步確認肉丸是否為生物,專家決定將樣本帶回北京進行分析鑒定。由於張非常珍惜“肉靈芝”,取的樣本比較少,無法直接進行蛋白質分析。周宇光決定對它進行蛋白質水測試,以分析它是否含有氨基酸。為了讓實驗更加準確,周宇光選擇了五個樣本:從Xi安帶回的肉丸樣本、年初在北京發現的“太歲”樣本、內蒙古巴音郭楞的“太歲”樣本,以及上世紀70年代在中國風靡壹時的牛奶和紅茶菌。
經檢測,這三個所謂的太歲樣本不含生物活動所必需的蛋白質成分。據此,專家認為這三個所謂的太歲並不是生命體。它們是什麽樣的物質需要進壹步的分析和測試。
專家提醒,生活中有很多不清楚的事情,需要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不要隨意相信壹些傳說,盲目迷信或者害怕。不要吃那些自己輕易搞不清楚的未知的東西,當自然界有很多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時,不要把相關的傳說加在壹起,造壹個不著邊際的神話來嚇唬自己。
(據科技博覽)
太歲的形狀因地而異
內蒙古太歲
發現時間:1999
發現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
特點:重4.85 kg,頂徑0.25 m,有放射狀褶皺,高0.12 m,腰圍0.67 m..從側面看,可以分辨出壹個圓形的紋理,像生長的年輪。底部直徑近0.19米,灰黑色。除了底部約0.02米厚的紅褐色外,其他地方都是淡黃色,整體韌性很大,斷不開,撕不爛,像壹塊牛皮筋。
沈陽太歲
發現時間:2005年
發現地點:沈陽市新城子區清水臺
特點:黑色柔軟,像海綿,有根。
吉林華電太歲
發現時間:2002年5月
發現地點:吉林樺甸夾皮溝雲峰村雙河屯
特點:重49公斤,長約140厘米,厚15-17厘米,直徑寬約47厘米。從外形上看,像個八字形。
南海“太歲”
發現時間:2005年7月
發現地點:廣東南海獅山
特點:在陽光下,粘稠的液體可以滲出,他身上的疤痕可以自愈。它是淡黃色的,上面有黑點。長約30cm,寬15cm,高15cm,重約2kg。
保定太歲
發現時間:2003年
發現地點:保定市曲陽縣
特征:直徑30厘米,重10多斤,皮薄如片狀,內乳白色,似肉。
酒泉太歲
發現時間:2005年7月21
發現地點: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雙明村
特點:身高45cm,體重27kg。色澤鮮艷,玉黃色,底部和兩側堅硬,頂部和兩側柔韌,有壹定彈性。它看起來像壹根木樁和壹根石柱。在側面,它可以分辨出壹個圓形的紋理,比如生長的年輪。挖過“眼睛”的地方還有類似“眼罩”的黑色東西,黑色分泌物沒有異味。
材料
中國人普遍知道“誰敢在獅穴上動土”這句話,但很少有人知道“獅穴”是什麽。“太歲”到底是什麽?據專家介紹,太歲是壹種黏菌,是介於生物和真菌之間的前質體生物,兼具原生動物和真菌的特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月氏”,並稱之為“本經上品”。有專家認為,“太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所有動物的祖先”。
發現“太歲”生命力強,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含有高度防腐和增強免疫的物質。古書《山海經》稱太歲“見肉,聚肉,重新開始”,形容為“食盡而復得”。
據史料記載,“太歲”是古人假設的天體,與木星運動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太歲”所到之處,對應方向的地下都有壹個肉肉的東西,這就是“太歲”的化身。這個方向破土會驚動“太歲”。這就是“誰敢在獅穴上動土”的由來。
在中國,“太歲”壹直被認為是壹種神秘的東西,在黑暗中擁有支配和影響人命運的力量。古語雲:“太歲如君,眾神之首,萬惡之主,如天下之君,不可得罪。”因為“太歲”地位高,古人對他非常敬畏,生怕得罪了他,害了自己。為了避免得罪“太歲”神,在得罪“太歲”的年份,壹定要在新年和春季祭拜它,以祈求新年平安順利。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山東方士徐福到蓬萊三山求長生不老藥“太歲”。